步入中年得留意肌力退化!避免加速衰退,現在開始養肌防老

圖/Freepik
圖/Freepik

文/施昇輝

日行萬步是不夠的

我從小就是一個沒有習慣的人,可能跟我沒有任何擅長的球類運動有關,而且以往工作忙碌,也真的沒有時間運動。進入第三人生後,能自我運用的時間變多了,而且大家都說「活動」就是「要活,就要動」,這時當然再也沒有理由不運動了。

很多文章都說「每天走萬步」是第三人生最好的運動。看來很簡單,再不做就真的說不過去了。我也自我要求,要持續走一、兩個小時,才算日行萬步,而不是每天只看手機的每天紀錄有達到就滿足。

圖/freepik

前幾年,我的小女兒轉職做教練,就一直鼓勵我進健身房做,我依然不為所動,理由就是「我每天都走萬步,也有在運動啊!」

女兒苦口婆心,要我增肌慢老

她說:「老爸,這是不夠的。」後來我們的對話,被她寫進了她的書《珍珍教練的40+50+60+增肌慢老重訓課》裡:

「爸爸,雖然你有日行萬步,但這不算是腿部的肌力訓練啦!」

「我已經有多走動了,這樣不算練到腿力嗎?」

「走路是一項非常好的活動,但它並不是肌力訓練,也無法取代肌力訓練。」

肌力成長需要經歷「破壞」、「修復」、「成長」的三個階段。若要有效增長肌力,則一定要透過足夠的阻力,給予肌肉微破壞的效果,才能促使肌肉產生適應、變強的現象。

走路對於腿部的刺激並不大。久未活動的人走路,可能在一開始會腿部肌肉痠痛,但身體很快就會適應此強度,接下來走路的強度便低到不足以再產生新的刺激。刺激不夠,就不會繼續激起「破壞-修復-成長」的正向成長循環。

如此一來,便無法敵過年齡增加所帶來的負向衰退速度。走路雖然是一項很好的活動,但並不足以帶來好的肌力成長效果,甚至連「維持」都會有點難度。

後來,我真的開始進健身房,跟著女兒做重訓。一開始只是為了改善我的五十肩,後來有了顯著效果後我仍持續重訓,就是認同女兒所說的「破壞」、「修復」、「成長」的說法。

適度的破壞,是強迫走出舒適圈

有一次我去健身房的路上,碰到了住在附近的多年老友,他正在進行「日行萬步」的運動,我就把上述的理論轉述給他,可惜他聽不進去,還是認為走路就夠了。這次的交談,反而給了我健身之外的另種領悟。

進入第三人生的階段,很多人害怕生活改變,只做自己熟悉的事。有些人都和同一群朋友聚餐、爬山、出國;有些人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生回,整天待在家裡看書、追劇、聽音樂。

自以為過得充實,但如果不做一點突破,到頭來就會越來越沒有人生的樂趣,讓生活越來越像一攤死水。所以我認為大家應該也要做一些適度的「破壞」,也就是強迫自己走出「舒適圈」。

大家應該多多努力嘗試,讓自己在第三人生還能有很多的「第一次」,而不要老是活在過去的生活型態裡。要大家直接走進一個全新的生活圈,絕大多數的人應該都做不到。但你可以透過接受朋友的邀請,去參加陌生的聚會,這是「走出舒適圈」最好的機會。

在陌生的聚會裡,不要只和邀你的朋友聊天,而要加入其他人的談話。或許從這些新鮮的話題中,就能找到新的興趣,進而開創你新的人生。

有新的刺激,才能擁有成長的喜悅

書名:《樂活大叔的幸福本事》
作者:施昇輝
出版社:今周刊出版
出版時間:2025年1月16日

這種新的刺激,也許會「破壞」你原本平靜的生活,但在和新朋友的互動中,一定可以慢慢「修復」你的心情及生活節奏,最後你才能在第三人生中享有「成長」的喜悅。

以我為例,在二〇一八年重回校園當學生,而且是去念雖然有興趣卻從未念過的電影,然後要和一群年輕人一起上課。這就是「走出舒適圈」,當然也就是一種「破壞」。經過兩三年的求學生活,也就是經歷了「修復」的過程,最後當然就能成就人生的另一次「成長」。

此外,我透過朋友的邀請,去參加陌生的餐會或聚會,從而認識了非常多新的朋友,接觸很多新知識領域,都讓我在第三人生仍有讓人興奮的成長經驗。

不要再滿足於日行萬步(熟悉的生活)了,只有重訓(走出舒適圈),才能讓你有一個更健康、更有趣的第三人生。

●本文摘選自今周刊出版之《樂活大叔的幸福本事:施昇輝的第三人生進階提案》。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今周刊出版社 中年 重訓 運動 健身 心理勵志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剛當媽時,我一點也不愛小孩」除了堅持,別無選擇的母親

調整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能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嗎?

琅讀金句/大谷翔平的成功心法!努力沒有回報就停止,正是平凡的原因

別兇正在哭鬧的孩子,坦率的對話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