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娟/繪本溫柔的療癒力量,帶你一同面對難解的生命課題

書名:《勇敢的獅子兄弟》
作繪者:詹斯.麥特森(Jens Mattsson)、珍妮.盧坎德(Jenny Lucander)
譯者:陳靜芳
出版社:小麥田出版
出版時間:2022年3月31日
書名:《勇敢的獅子兄弟》
作繪者:詹斯.麥特森(Jens Mattsson)、珍妮.盧坎德(Jenny Lucander)
譯者:陳靜芳
出版社:小麥田出版
出版時間:2022年3月31日

文/吳淑娟(羅東博愛醫院新生兒科主任;臺灣醫起育兒愛閱協會理事長)

看著最親愛的家人在眼前逐漸失去生命力,我們該如何面對「不在了」這個不知道如何接受的事實?

當孩子必須與病魔奮戰時,大人的作法可能就是小心翼翼保護著病童,安慰孩子為了戰勝病魔必須要安靜休養、配合治療,卻忘了孩子無法像大人一樣接受生病得躺在病床、接受治療的事實,孩子仍希望可以如往常一樣,快樂的出去玩耍。若家中有其他手足,大人雖然會盡量跟他們說明,但往往也會再三叮囑不要去打擾病童,卻忽略他們也會有面對失去兄弟姊妹的傷心,以及對疾病和死亡不理解的害怕情緒。

繪本協助孩子抒發情緒

看著最親愛的家人在眼前逐漸失去生命力,孩子該如何面對「不在了」這個不知道如何接受的事實?抑或是說,我們大人要如何協助孩子度過難關?如果孩子的情緒沒有得到適當的理解和抒發,也許會造成日後成長過程中的困擾。

對於一些難解的教養課題,我經常推薦家長朋友先閱讀繪本,因為繪本神奇之處是,雖然好像是說給孩子聽的故事,卻讓大人在故事中更了解自己和孩子。二〇二一年七月,醫院安寧病房成立十週年,我將自己非常喜愛的繪本提供給安寧病房,作為這次十週年系列回顧活動的序幕曲 —— 安寧繪本展。當時我以對安寧照護和生命課題的理解,將書展內容分成五個小主題:「勿忘我」、「好好說再見」、「用記得走過悲傷」、「愛永遠不會被遺忘」、「且讓生死兩相安」,希望藉由這五個安寧課題,將大家不太提、不願提,但最終仍得面對的沉重課題,透過繪本裡的文字和圖像,溫柔的療癒著每顆需要安撫的心,也讓更多人認識安寧照護的意義。《勇敢的兄弟》就融合了當初為安寧書展訂的幾個小主題。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圖/小麥田出版 提供)

《勇敢的獅子兄弟》完全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以弟弟為第一人稱,述說著哥哥從健康到生病,及住院治療的過程,一個幼童是如何去理解以及面對這件事情。而繪本的圖像視覺以俯瞰的角度呈現,讓讀者彷彿置身在劇場之中,跟隨著弟弟一起經歷這段人生劇場。但不同於其他生命課題的繪本,《勇敢的獅子兄弟》劇情沒有衝擊內心的悲傷文字,沒有按捺淚水的安慰畫面,也沒有憤怒失落的哀傷情節,畫風不僅不灰暗,還帶著熱帶森林風。而孩子活潑有趣的想像力,穿插在幾幕大人心力交瘁的悲傷之中,讓大人讀者理解到面對生命課題的難關時,孩子也有自己的看法。

弟弟的行為看起來也許幼稚不懂事,但其實弟弟是最能同理哥哥想恢復健康的願望,於是弟弟以自己的方式陪伴著哥哥。而這陪伴的過程對兄弟倆非常重要,一方面讓哥哥有機會再度像個健康的孩子一樣去冒險,完成願望,未來弟弟也能成為可以協助和理解孩子面對各種悲傷難關的大人!

(圖/小麥田出版 提供)

有時,時間和陪伴是最好的療癒藥物

我們的成長教育中,原本較少觸及到生離死別的生命議題。很多大人過往經歷的情緒,可能並沒有得到抒解,只是暫時壓抑,而這類生命議題相關的繪本就非常適合大人閱讀,透過繪本的故事和圖像情景,讓我們有機會靜下心來與自己對話,療癒過去未被理解的感受,更可以在閱讀中自我領悟生命道理,讓未來的我們可以安然面對離別的情景。然後,我們大人就有能力協助孩子。

這些繪本也很適合朗讀給已經經歷或正在經歷相同心情的孩子聽,當大人朗讀完故事,不急著「討論」,單純擁抱孩子靜靜的陪伴,給孩子時間去感受被同理、被理解,再視情況引導孩子將情緒抒發出來。若孩子不願意說出來也沒有關係,當情緒和感受被理解後,有時,時間和陪伴是最好的療癒藥物。

●本文摘自小之《勇敢的獅子兄弟》導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獅子 麥田出版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琅讀金句/聰明花錢才存得到錢!打破消費盲點的心理學指南

聯經50週年 X 集英社95週年鉅獻《亞洲人物史》:顛覆傳統史觀,塑造全新亞洲視野

2025台北國際書展/從認錯到醒覺!「優客李林」李驥現場唱出人生感觸

母職永不下班,成為媽媽的同時也成為了「變形金剛」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