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打從娘胎出來就一個人旅行,一開始也是有參團、有旅伴,尤其身為女性,父母親總覺得女生一個人出門很「危險」,一定要有人陪,而且還是要他們信得過的女同學陪。年少時期的出遊就在女同學間陪來陪去進行,當時不覺得不好,也不覺得好,我不喜歡團體活動,群體裡只好偽裝「隨和」。
也曾想過,如果是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出遊,是不是就有1+1>2的樂趣?大學的時候參加幾個文藝營,想聽喜歡的作家說說話,但只要涉及團體的自由活動、分組活動或是分享之類的交流,又讓我陷入尷尬。尤其參與者掏心掏肺的講一些個人經驗時,我真的不曉得要怎麼反應才好。
那就不要參團吧!二十出頭時,好友約我去歐洲自助旅行,從此再也不用在意早餐幾點吃、午餐幾點集合這種問題、也不需要聽領隊在拉車時講笑話或是逼大家自我介紹、甚至全車變成瘋狂卡拉OK車…...,瞬間覺得世界變好大,不再被這些人情世故包圍。那時在維也納看到一車一車的台灣團,慶幸自己不用跟著一車人一起遠走高飛。
摸清楚歐洲城市交通模式後,我和旅伴深知彼此的喜好不同,比方我喜歡看劇場演出,一場戲看下來往往三個小時,這對沒興趣的人來說無非是折磨。於是我們開始各走各的,晚上再回住宿點會合。起初,自己一個人在異國街頭走路是惶恐的,出門前會把地圖看到幾乎會背(當時沒有google map,現在則是在很多城市也不宜拿著手機看著google map走),對迎面而來的人都保有戒心,常常直奔最安全的博物館或美術館。走著走著漸漸食髓知味,尤其一個人逛美術館真的是太享受了,想在克林姆的畫作前站多久就站多久,還可以左看右看細細探究梵谷的瘋狂筆觸,完全不用擔心自己的執迷會耽誤別人的時間,因為沒有別人,只有我自己。這就是我要的自由。嘗試過我行我素的時光,就會想望:日後的旅行我都要自己去。
當時覺得可以自己去的地方應該限於先進國家,「安全」如同緊箍咒框著女性旅人的界線。然而,我真正自己一個人搭飛機出國旅行的地方卻是尼泊爾。因著對高山風景的迷戀,想去看喜馬拉雅山的群峰、想看看友人口中純樸又美好的國度。最初我自覺尼泊爾不屬於「先進國家」,所以還是問了好友要不要一起去,但礙於時間難配合(長大之後喬時間是朋友之間出遊的障礙),只好憑著山給我的勇氣,硬著頭皮自己去。
加德滿都的泰米爾區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是自助旅行新手的天堂。(攝影/黃麗如)
那是我第一次造訪視覺、聽覺如此繽紛的國度,在加德滿都的塵土飛揚間閒逛,舉目所見沒有一個東西是直線、沒有建築物不掉一片磚,處處無法定義又處處充滿生機,我從一開始的忐忑不安,立刻融入當地的節奏、愛上這裡。逛了市場、寺廟、古城,沾染了廟裡的薰香與城市的灰塵後,我熟悉了此地的不按牌理出牌,也擺脫歐洲井井有條的交通規範,搭著夜車搖搖晃晃的抵達要爬安納普納基地營的啟程小鎮:波卡拉。
波卡拉的湖光山色如畫,但又不是歐洲款的童話世界,而是有靈性有慾望有生有死有生命紋路的山湖風景。我成天東晃西晃,也碰到其他看起來無所事事的獨旅者,有的正在進行南亞大旅行、有的則在等適合爬山的天氣。鎮上有一些靈修課程,我在吃早餐的咖啡館遇見的法國人很推薦自己上的課程,他覺得上了一個禮拜後,更深刻的認識自己。對於快三十歲的我來說,「認識自己」是很切中要害的關鍵字,我也很想認識自己,於是加入課程。
在波卡拉很容易找到這種小院子咖啡館,可發呆也可打聽旅遊情報。(攝影/黃麗如)
一去上課我就後悔。那是八個人的團體課程,看到有那麼多同學,我就有意識的隨和起來,「自己」不見了。帶課程的老師是很有修為且讓人願意靠近的靈修者,課程從呼吸、打坐、冥想開始,然後是人與人的信任遊戲(很像表演課,也是我畏懼的)……這不是邪魔歪道的心靈成長課,我也相信參加的同學可能或多或少在靈性上有所改變,但,「我」在團體的空間裡是不見的,相對的,很迷失(也許在認識自己前要先迷失)。我無法克服只要有人在旁邊,我就不知如何是好的狀態,只能慣性的表現隨和。
第一天的課程下課後,我就自動退學,之後照原先的計劃去爬山。在台灣總覺得爬山要一群人(登山隊之類),在尼泊爾發現不少人是一個人找一個在地登山嚮導,甚至是自己背著裝備上路。氂牛噹噹噹的聲響、山中民宿的炊煙、藏民的面貌、五彩繽紛的風馬旗,當然,還有百看不厭的白雪皚皚大山,從日出到日落,天天被山圍繞著、為難著,每天都走得好累、但又走得很爽,只需一步一步向前走、無須言語交談,無需社交,也不用擔心自己走太慢影響到隊伍,全身的氣力專注於氣喘吁吁地呼吸,根本沒有多的力氣去想事情,心靈從來沒有那麼乾淨無塵過。風聲、呼吸聲牽引沉重的腳步聲,抵達山想要讓我看到的模樣。
因為山的召喚,讓我鼓起勇氣開啟首次的一個人旅行。(攝影/黃麗如)
那趟山徑之旅讓我對自己有小小的認識──我應該可以在很多地方一個人旅行。
跟著我爬山的書是《獨自一人:南極洲歷險記》,我在這本書劃了好多線、摺了很多角,在這個句子旁劃了又劃:「極地生活大部分是一種心智生活、從容省思是唯一的友伴。……我的價值觀起了改變,很多以前在心裡呈現液態的東西,現在開始結晶。」
山徑之旅碰到的小孩都有澄澈的眼睛。(攝影/黃麗如)
作者簡介
「不管發生什麼事,好好的喝一杯,一定有辦法解決的。」
──
資深旅遊寫手。信某香港神婆看著命盤所云:「想要,就可以立刻擁有。」而忽略其他警語。
著有《酒途的告白》《極南》《醒來,在地球的一個角落》《酒途的告白2:喝到世界的盡頭》。 最新作品為《呼吸南極》(與鄭有利合著)。
個人部落格:享樂遊牧民族
Fb:享樂遊牧民族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