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偵探社

不只書名,連靈感源自真實懸案的小說本身,也不是你以為的那樣──《我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如果你喜歡恐怖、驚悚、懸疑類的影劇作品,那麼應該看過麥可.弗拉納根(Mike Flanagan)於近年推出的數部熱門影集,像是《鬼入侵》(The Haunting of Hill House)、《鬼莊園》(The Haunting of Bly Manor)與《亞瑟府的沒落》(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等等。

而要是你也熱愛閱讀小說,或許也會知道,這幾部影集其實都源自經典恐怖文學。像《鬼入侵》的原著是雪莉.傑克森(Shirley Jackson)的同名小說,《鬼莊園》則是從亨利.詹姆士(Henry James)的《碧廬冤孽》(The Turn of the Screw)改編而來。至於《亞瑟府的沒落》(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除了以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的同名短篇為名,劇情更一舉融入了大量愛倫.坡其他作品的知名元素。

這些影集的特色,在於麥可.弗拉納根並未照本宣科,而是以原著的部分元素作為出發點,賦予不同的情節及角色處境,藉此為這些題材賦予時代新解,與當代脈動更為貼近,既有明顯的服膺經典之處,同時帶來勇於翻轉的獨特樂趣。

鬼入侵 【NETFLIX同名影集經典原著】 (電子書)

鬼入侵 【NETFLIX同名影集經典原著】 (電子書)

碧廬冤孽 (電子書)

碧廬冤孽 (電子書)

亞瑟府的沒落:人性邪念的極致洞察,愛倫坡驚悚短篇傑作選【Netflix話題影集改編原著】

亞瑟府的沒落:人性邪念的極致洞察,愛倫坡驚悚短篇傑作選【Netflix話題影集改編原著】

要是你喜歡這些影集,並期盼找到能有相同特質的小說作者,那麼萊利.塞傑(Riley Sager)勢必是滿足你渴望的不二人選,甚至更與麥可.弗拉納根如同鏡像一般,彼此巧妙對映。

麥可.弗拉納根正如前述所言,是從文學汲取養分,將其改編為新世代影劇版本。萊利.塞傑的路徑正好相反,他從恐怖與驚悚影劇的經典元素下手,將其以出人意表的方式放在我們身處的此時此刻,並改寫為翻轉連連的精采小說。

就台灣發行過的萊利.塞傑小說來看,《最後的女孩》(Final Girls)參考自《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這類砍殺片,描繪不同案件的倖存者如何同舟共濟,再次面對危機的過程。而《那年夏天的謊言》The Last Time I Lied),則是取材自同為砍殺片經典的《十三號星期五》(Friday the 13th)系列,並另外加入《懸崖上的野餐》(Picnic at Hanging Rock)的心理懸疑元素。《請把門鎖好》(Lock Every Door則是參考《失嬰記》,以一棟位於紐約市的豪華公寓作為背景,描繪出與邪教傳說有關的懸疑氣息,並展現《失嬰記》原本就有的哥德氛圍,讓人在前半段難以分辨一切究竟是真有陰謀,或只是主角腦中的黑暗妄想作祟。

最後的女孩

那年夏天的謊言

那年夏天的謊言

請把門鎖好

請把門鎖好

而在萊利.塞傑的最新中譯作品《我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The Only One Left)中,他更是與麥可.弗拉納根有志一同地挑選了《亞瑟府的沒落》作為題材,並加入同樣為哥德風代表作品的《蝴蝶夢》(Rebecca元素,再度帶來一次百轉千折,叫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的閱讀體驗。

《我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描述1929年時一棟海濱莊園發生滅門血案,唯一倖存者蕾諾拉,雖被視為殺害父母與妹妹的兇嫌,因為缺乏直接證據,獲判無罪。不過就算如此,當地居民依舊認定她是案件真兇,甚至因此編唱一首黑暗童謠,在當地不斷流傳。五十多年以後,擔任看護的琪特,被派去莊園照顧一名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結果發現這名已經癱瘓、甚至無法開口說話的老婦人,竟是被眾人自小傳唱的恐怖人物蕾諾拉。

我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

我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

在這座莊園裡,無論僕人、園丁或管家,似乎都隱藏著什麼祕密,其中有的可能還與當年案件息息相關。在琪特的幫助下,渴望與人交流的蕾諾拉,開始以打字機慢慢寫下自己的故事,試圖講出命案的真相。然而,某一天,琪特卻發現蕾諾拉在紙上寫下了「我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這行字。

究竟蕾諾拉寫下的內容是真相,或只是想滿足她操縱慾的惡意謊言?莊園裡其他人究竟在隱瞞什麼事情?如果蕾諾拉不是我們以為的那個人,那她又是誰?而琪特是否能在這座暗藏危機的莊園裡找出真相,甚至是保住自己的性命?

在《我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中,我們可以看到萊利.塞傑將發生於1892年涉嫌殺害家人、但最後獲判無罪的麗茲.波登(Lizzie Borden)真實懸案元素,經過轉化以後,置入到再典型不過的哥德風故事背景裡。

但就像是他先前的小說,以及麥可.弗拉納根的影集一樣,《我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的主角琪特,比起那些經典的哥德作品,在行事上更具行動力,並非只是被動地眼見危機逼近,而是主動迎上各種未解之謎,就算可能付出慘痛代價,還是想找出真相,試圖拯救他人。

其中最有趣的,在於過往的哥德風作品裡主角往往不經世事,以如同一張白紙的姿態誤闖彷彿隔絕於世的陰森大宅,在寂靜壓抑的氛圍裡,受盡可能源於超自然,也可能出自內在心理的無形幽魂所苦,進而強調出那股揮之不去的陰鬱氣息。然而,在萊利.塞傑過往的作品,以及《我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中,主角總是從一開始便懷抱著祕密,進而奔進他人的祕密當中,彷彿帶著自己心裡的鬼,衝入另一個幽魂作祟之處,使這些事件交錯影響,在主角能否克服過往傷痛與逃出當下危機之間,就此劃上一個巧妙等號。

因此,那些採用經典作品故事元素與框架,以及更符合現代觀點的角色塑造,也都如同《我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這個書名一樣,不斷以各種細節翻轉我們對文類的既有印象,最終不僅情節讓人既驚又疑,感受也同樣乍驚還喜。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元素,就這麼被賦予新靈魂,證明了它們並非我們原本以為的那些典型故事。

通常的作品,往往在懂越多的人眼中,便越能分辨出其俗套所在。然而,也有些作品正好完全相反,不僅能讓一般讀者大呼精采,對類型元素足夠了解的讀者眼中,甚至能看到更多不落俗套的精巧之處。萊利.塞傑的《我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正是這樣的一本小說。


我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 (電子書)

我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 (電子書)



劉韋廷
曾獲聯合文學短篇小說新人獎,譯有《蝙蝠》、《午夜4點》、《險路》、《終端人》、《穹頂之下》等小說,曾任雜誌總編輯,文章出沒於各大媒體。
粉絲專頁:史蒂芬金銀銅鐵席格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中秋特輯│追劇追三天提案

不管日劇、韓劇、美劇,趁著三天連假一起追到廢寢忘食!

98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