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浅谈(四)----中断&异常
简介
CPU中断时操作系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都作用于改变CPU执行的正常流程。
当出现某些特殊情况(如外部设备请求服务、定时器时间到等)时,CPU 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转去执行处理这些特殊情况的程序,处理完毕后再返回原来被暂停的程序继续执行的过程。
其作用在于让操作系统强行夺回CPU的控制权
中断与异常模型图
内中断
也称为软件中断,是由 CPU 内部的某些事件(如执行特定的指令、程序出错等)引发的。例如,在 x86 架构中,使用INT指令可以触发一个软件中断,用于调用操作系统的系统服务。
简单来说就是中断信号来自CPU内部,与当前指令有关
陷阱,陷入
是指在指令执行过程中故意引发的,通常用于实现系统调用、调试等功能。
比如:
要执行系统调用
C#/JAVA中主动抛出异常
int 3 这种故意设置的陷阱
故障
是指由错误条件引发,它可能会被修复,CPU 在处理故障后会返回到引起故障的指令重新执行。
比如:
缺页故障
终止
是指无法恢复的严重错误,如硬件故障、系统崩溃等。终止发生时,CPU将控制权交由终止程序处理,不会再返回程序,而是返回到内核中的abort例程,它会终止进程。
比如:
除0异常
硬件损坏
非法使用特权指令
外中断
也称为硬件中断,外中断是由 CPU 外部的设备或事件引起的中断。比如键盘,鼠标,主板定时器。这些外部设备通过向 CPU 发送中断请求信号来通知 CPU 需要处理某个事件。外中断是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进行交互的重要方式,使得 CPU 能够及时响应外部设备的请求,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响应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中断信号来自CPU外部,与当前指令无关
例如,当用户按下键盘上的某个按键时,键盘控制器会向 CPU 发送一个中断请求,CPU 接收到该请求后会暂停当前程序的执行,转去执行键盘中断处理程序,读取用户按下的按键信息
不可屏蔽中断(Non-Maskable Interrupt, NMI)
CPU 必须立即响应,无法屏蔽,通常用于处理紧急硬件故障。
比如:
电源故障中断:如突然断电、电池电量过低,通知系统保存数据或紧急关机。
硬件错误中断:内存错误(如 ECC 校验失败)、CPU 过热、主板硬件故障等,需立即处理以避免系统崩溃。
可屏蔽中断(Maskable Interrupt, IRQ)
CPU 可通过中断控制器暂时忽略(屏蔽)此类中断,待当前任务处理完毕后再响应。
比如:
定时设备中断:操作系统任务调度中断,系统定时器中断
I/O设备中断:鼠标/键盘/打印机/硬盘/显示器等执行操作触发的中断
网络设备中断:网卡接收到新的数据包,触发中断。
USB设备中断:U盘插入/拔出,数据传输完成等操作触发的中断
小结
大类 子类 原因 异步/同步 返回行为
外中断 中断 来自硬件的信号 异步 总是返回到下一条指令
内中断 陷阱 进程主动触发的异常 同步 总是返回到下一条指令
内中断 故障 潜在可恢复的错误 同步 可能返回到当前指令
内中断 终止 不可恢复的错误 同步 不会返回
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
来源不同
内部中断来源于CPU内部事件或者程序自身行为,无需外部硬件信号
外部中断由CPU外部的硬件设备触发,通过硬件信号(如中断请求线 IRQ)通知CPU
处理时机不同
内部中断,CPU在执行指令时会检查是否有异常发生,属于事前检查
外部中断,CPU在指令周期的末尾,再检查是否有外部中断信号要处理,属于事后检查
可屏蔽性不同
内部中断通常不可屏蔽
外部中断中,可屏蔽中断(如键盘中断):可通过 CPU 标志位(如 IF)暂时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