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第二十条》依托具体案件,以其新颖独特的剧情创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进行了生动诠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
“法律的权威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公平正义对老百姓是多么重要。”
......
影片中
一句句振聋发聩的台词
引发了检察人的思考
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怎么说~
厉 红
驻汉阳监狱检察室检察官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
看完电影《第二十条》,感触颇多。作为刑事执行检察人员,我们面对的不再是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而是被执行刑罚的罪犯,承担的不再是追诉与指控职能。由此要立足执检岗位职责,既要强化刑罚执行监督,督促监狱履行好“惩罚与改造”职责,把治罪与治理紧密融合起来,向社会输出更好的合格产品,又要深化“派驻+巡回+侦查”,以“减假暂”为切口,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刑事执行检察案件,切实维护监管场所安全稳定和服刑人员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好高墙内的公平正义。
顺应影片中的那句耳熟能详的台词,我想补充一点内容,即: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还是他们的重生。真诚希望所有罪犯通过监狱这个大熔炉,熔掉其之暴力、戾气乃至血腥,重回社会迈向新生!
张 莹
驻女子监狱检察室检察官
公平正义对老百姓是多么重要。
《第二十条》作为一部以法律条款命名的电影,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正当防卫”的热烈讨论,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家对普法的热情和对公平正义的渴望。
法律不仅仅是冷冰冰的规则和条款,它还包含了天理和人情的考量,“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作为一名刑事执行检察干警,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办理的每一个案件都关系到当事人的命运和人生,法律不是冰冷的法条,而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基石。要时刻敬畏法律,怀揣公平正义的信念办好每一个案件,在法律实践中兼顾人文关怀,才能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石 昊
驻未成年犯管教所检察室检察官助理
所有正确的事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电影《第二十条》中的这句经典台词,“所有正确的事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对于检察人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履行检察职责时,我们常常站在道德和法律的十字路口,作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伴随着挑战和牺牲,但这些都不应成为我们回避责任的借口。我们的工作本质上就是在追求公平正义的旅途上,不断前行,无论代价有多大。
每当疲惫或迷茫,我都会回想起这句话。它是我前进的动力,也是我职业生涯中的指南针。无数个昼夜的思考和抉择,我始终坚信,正义的力量源于对正确事情的不懈追求,不论代价。这是我作为一名检察人的自我期许,也是我对社会承诺的一部分。每读一次,都深感其份量,每思一次,都更显其价值。
秦海军
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什么是法律?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我不相信没有天理的国法,我也不相信没有人情的天理。
老百姓可能不懂专业的法律问题,但案件办理是否公平正义,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公平正义的实现不仅是宏观意义的,还是具体而细微的,需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的理念,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如何让人民群众体会到办案的高质效?本质上就是要善于统筹法理情的有机统一,防止就案办案、机械办案。实体问题、实质正义关乎人民群众朴素的正义感,是高质效的基础。我们要在正确处理好案件的基础上加强释法说理,让案件当事各方直接理解并感受到公平正义。法理情的有机统一是办案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善于从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律精神,从监督案件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实现法理情的有机统一。
胡婧琳
驻汉口监狱检察室检察官助理
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电影《第二十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搬上了春节档大银幕,影片通过讲述三起见义勇为案和正当防卫案,用剧烈的人物冲突向广大人民群众释明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向我们法律人传达了一个重要的司法理念,那就是“法律的权威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而这个最朴素的情感期待就是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作为一名执检人,是监督者,是衡量者,更是守护者,守护的就是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在专业、理性地办理每一个案件的同时,都要用“如我在诉”的理念去思考判断,不断躬身反问自己的结论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只有将司法和民意进行良性互动,我们的司法结论才能被人民群众认可,最终维护法律的权威。
编辑:周利
编审:罗舒丹
点个赞吧!
长按二维码关注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可打开此内容,使用完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