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52字
美國川普政府日前喊話晶片課稅,引發外界關注,而台積電(2330)12日起召開董事會後續美國投資決議等受關注。
台積電預訂台灣時間12日於美國鳳凰城舉行董事會,法人指出,川普不斷放話要對台灣晶片課徵100%關稅,讓這場37年來首次海外舉行董事會引人矚目。
台積電董事會預計討論項目
法人預期,台積電董事會例行性將討論去年第4季配息,季度資本支出預算、重大投資及高階人事異動,以及嘉義地震損失認列。
此外,市場還預期將宣布亞利桑那一廠量產,以及可能承諾進一步擴大在美投資規模,以拉近與川普政府的期待。
對晶片課徵關稅,美國總統川普是1月27日在共和黨策略會議上作出表示。
川普當時提到,近期將會對外國生產的電腦晶片、半導體、藥品等課徵關稅,半導體產業離開了美國,跑去台灣,台灣約占晶片生意的98%。「我們希望他們回來,我們不想補助他們數十億美元」。他指的是前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依照美國「晶片法」(Chips and Science Act)補助在美設廠的半導體廠商。
對台半導體課稅仍免驚
美國川普政府有意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出手,不過,法人觀察,若對台半導體課稅仍免驚,實際從產業實務運作來看,預期將有三種可能,龍頭廠台積電仍續擁多元優勢預期影響有限,首當其衝將另有其人,主要將是在美進口台灣製造晶片的當地組裝廠。
法人分析,雖然相關言論背離事實,從產業全球發展來看,若後續美國川普政府有意對台灣半導體加稅,預期將有三個可能,首先若確實對台灣輸美晶片加稅,實際估計首當其衝將會是在美國製造的組裝廠,相關在美國當地的組裝廠若直接跟台灣進口購買晶片,才將會是直接100%受關稅影響,降低美國組裝本地競爭力;反而是非美生產組裝廠如在東南亞採購台灣晶片再輸美將不受影響,外移生產成本將遠低於加稅。
其次,法人也分析,從AI伺服器或手機、筆電供應鏈來看,若川普政府有意從終端產品的台灣製造半導體課稅,將直接影響到美國品牌產品,比如iPhone來看並非僅自研核心晶片由台積電操刀,實務經驗來說包含Broadcom等技術產品也由台廠操刀,川普政府若要加稅需細部計算,執行更需要美國龐大的公務人員人力將窒礙難行或曠日廢時。
第三,法人也分析,台積電美國新廠產能首批尚未開出已被客戶群包下,若後續來自客戶群異地備援與地緣政治驅動壓力增加,有利後續美國新產二三期產能預購,此外美國拜登政府第一期晶片法案補助成為台積電股東,若後續川普政府對晶片法案第二期補助未能挹注,台積電和美官方協議期滿後的後續產能產生的「超額利潤」可望不必再共享。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