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668字
經濟 VIP 文章限時開放
在砸重金協助美國共和黨創造完全執政局面後,全球首富馬斯克已獲得超越國界的巨大政治影響力。未來不只美國國會可能要看馬斯克臉色,就連大西洋另一邊的歐洲,各國政局或許也會因為他而七上八下。
共和黨雖然在去年11月大選拿下國會多數席次,該黨多數優勢卻是95年以來最弱。要不是馬斯克在最後一刻挹注大量現金,共和黨可能就會淪為國會少數黨。
根據提交給聯邦選舉委員會的公開報告,馬斯克掌控的美國政治行動委員會(America PAC),在2024年大選前最後六周,砸下1,920萬美元在全國選情緊繃地區拉抬共和黨候選人選情。馬斯克大力金援的18名候選人,其中10人最後當選。
獲得馬斯克金援的國會議員,如今散布在監管運輸、太空、人工智慧(AI)、社群媒體、國防支出和其他領域的委員會,這些委員會都會直接影響馬斯克旗下公司,馬斯克已承諾,2026年期中選舉前會再次助選。挾著4,000多億美元的個人財富及美國政治行動委員會金主地位,馬斯克已開始直接為美國國會「塑形」。
馬斯克說:「政治行動委員會通常在大選後會稍微沉寂下來,但美國政治行動委員會正好相反,這個委員會將繼續運作。」
國會議員仍在思考如何回應馬斯克的資金,以及他大放厥詞的作風和與川普的好交情。針對共和黨可能有國會議員反對川普立法計畫,馬斯克已揚言扶植其他人選,讓這些國會議員在初選階段面臨挑戰。這意味未來幾年共和黨的候選人,或許都將被馬斯克的影響力籠罩。
Public Citizen政府事務遊說人霍爾曼(Craig Holman)說:「馬斯克資金可能是決定誰贏得官職的唯一決定因素,他或許是國會大廳裡說服力最強的人。」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對馬斯克有明顯虧欠之情,紐約眾議員勞勒(Mike Lawler)就沒有這種心態。美國政治行動委員會斥資170萬美元幫勞勒拼連任,這筆錢占為勞勒助選總外部資金12%左右。勞勒說:「我對他有虧欠嗎? 我不這麼覺得,我會持續以過去方式為我的選區及信念發聲。」
基於美國全國呈現「右傾」態勢,衡量馬斯克資金對選定候選人特定選舉結果影響多大是不可能的事。美國政治行動委員會在選舉最後關頭砸下的1,920萬美元中,有近500萬美元花在支持共和黨在俄亥俄州、緬因州、新墨西哥州與華盛頓州派出的挑戰者,這些人最後落選。
除了美國,馬斯克也很「關心」歐洲,最近幾周持續在旗下社群媒體平台X批評德國及英國政府,質疑這些國家頒布的法律和經濟的能耐。知情人士日前向英國金融時報(FT)透露,馬斯克一直在蒐集資訊,想知道是否可能為英國非主流政治勢力凝聚人氣,尤其是走民粹路線的右翼英國改革黨。馬斯克目標據傳是在英國舉行下屆大選前,把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趕下台。
至於德國這邊,馬斯克近幾周支持極右翼另類選擇黨(AfD)不遺餘力,日前還與AfD共同主席韋德爾(Alice Weidel)在X舉行線上聊天。相較之下,馬斯克去年曾批評總理蕭茲是「笨蛋」。部分策略師和政治人物擔心,馬斯克個人看法可能影響德國2月大選。
白宮前首席策略師班農(Steve Bannon)表示,財富和影響力是馬斯克兩大武器,能用來在歐洲宣揚他既民粹又符合MAGA精神的政治理念。班農說:「金錢和資訊是現代政治兩大戰術核武,馬斯克能以空前規模部署這兩種武器。」
在事業方面,隨著馬斯克影響力上升,美國對馬斯克事業帝國展開的調查也遭受質疑。這些調查涉及特斯拉(Tesla)Autopilot及全自動駕駛(FSD)系統安全性、Neuralink大腦晶片實驗可能傷害動物福祉,以及涉嫌汙染環境與歧視求職者等,目前至少有20項聯邦調查和監管行動處於正在進行階段。
馬斯克長期以來一直對政府監管感到不滿,把自己塑造成官僚主義狂熱分子受害者。在美國證管會(SEC)上月就2022年馬斯克斥資440億美元收購推特(X前身)時疑似違反證券法設下緊迫期限,要求馬斯克支付和解金,否則就會吃上民事官司後,馬斯克在社群媒體上譴責下達這個最後通牒的動機不正當,並要求釐清主導這些行動的是SEC主席詹斯勒(Gary Gensler)或白宮。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