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三大误区

39健康网 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通过近几年医院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宣传,“乙肝需要抗病毒”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我国的乙肝抗病毒治疗正在走上正轨,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对抗病毒治疗还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包括抗病毒的疗程以及停药的时机等,这些因素是抗病毒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

  误区一:抗病毒需要终身服药

  大多数患者认为乙肝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终身服药。这种错误的观念一方面影响了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一方面也让不少患者把抗病毒治疗视作“不归路”。其实抗病毒治疗不等于终身服药。 根据最新的《2008年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e抗原阳性病人治疗后如果实现了“双达标”,即血液中的HBVDNA检测不到,同时e抗原发生血清学转换(e抗原消失、e抗体产生),此后每半年复查一次,连续两次都达标,就可以考虑停药。近年来的临床数据表明,有一些抗病毒药物如替比夫定等,在抑制HBVDNA和促进e抗原转换方面均有优势,更有助于患者实现“双达标”。

  误区二:停药越早越好

  许多患者有决心和乙肝病毒打一场“持久战”。但对于这场战斗究竟要坚持多久,缺乏科学认识。抗病毒治疗要有耐心,能够停药当然好,但前提是必须完成足够的疗程,达到预定的治疗目标。《指南》要求,e抗原阳性病人实现“双达标”后要坚持治疗至少1年,并定期复查。至于e抗原阴性的病人,按照我国的指南和国际上大多数指南的建议,基本疗程应坚持两年半。

  误区三:希望能够按时停药

  临床上有患者抱怨,为什么有的病友两年就治“好”了,而我却没能按时停药。事实上不同病人的病情各异,治疗效果也不一样,停药时间不能一刀切。临床上可通过“路线图”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以替比夫定为例,患者服药6个月,如果每毫升血液中 HBVDNA不能降到10000拷贝以下,就需要加强随访,必要时可以调整治疗方案。

  乙肝抗病毒决不是一条坦途,但只要我们选择正确的药物、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并且坚持到底,就一定可以走上一条希望之路,最终实现停药。患者们一定要有这个信心。

(实习编辑:李杏)

63
2010-05-27 05:31:00浏览50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