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正式发布

39健康网 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在2020年CSCO即将到来之际,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及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主导撰写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以下简称《共识》)在上海正式发布。

  39健康获悉,《共识》就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提出了最新的专家共识及临床指导意见。相对于2019版,最新版《共识》充分考虑了中国临床治疗的特殊性,收录多项中国专家发起的临床研究或分析。重点更新了以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方案(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化疗)首次作为晚期NSCLC一线治疗选择;联合TKI方案用于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一线治疗;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作为特定人群(伴恶性胸腔积液,放射性脑损伤等)的治疗选择等。随着近年来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兴起,《共识》增加了小分子靶向药物,如安罗替尼,阿帕替尼等,在联合免疫治疗方面的探索性进展。

  最新版《共识》将在2020年12月份的《中华肿瘤杂志》 和《中华医学杂志》刊登发表。

晚期肺癌怎么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正式发布

  嘉宾从左至右:臧远胜教授、钟华教授、苏春霞教授、吕相征主任、韩宝惠教授、储天晴教授、胡洁教授、梁晓华教授

  此次《共识》发布会专家云集,编委会组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吕相征主任发表致辞,此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储天晴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洁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梁晓华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苏春霞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臧远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钟华教授(姓名按首字母排序)也亲临发布会现场,共同见证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发展的这一重要时刻。

  《共识》更新,助力晚期NSCLC临床治疗水平提升

  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统计,2018年我国约有77.4万的新增肺癌病例,约有69万人死于肺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在肺癌病例中占比超过80%。由于NSCLC的侵袭性较高,且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案,导致我国68%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

晚期肺癌怎么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正式发布

  编委会组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对本次《共识》更新进行精彩讲解

  当前,《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已明确将癌症防治列为重大行动之一。韩宝惠教授表示:“中国临床肿瘤治疗水平差异性极大,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一直致力于提升中国临床肿瘤的整体治疗水平。其中,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中国的晚期NSCLC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众多中国专家发起的临床研究先后走入临床实践。《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的制定对晚期NSCLC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共识》每年更新一次,我们希望通过《共识》的不断更新,可以为中国的肺癌治疗提供国际先进的治疗策略和专业指导意见,提升我国广大基层医院和基层医生的临床治疗能力和规范化治疗水平,推动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普及,助力‘健康中国2030’的实现。”

晚期肺癌怎么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正式发布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通过视频形式致辞

  周彩存教授表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是以《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框架为基础,结合更多荟萃分析、真实世界数据和临床实践经验而制定的。新版《共识》进一步肯定了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为晚期NSCLC治疗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为更多基层医院医生提供理论参考,以及对于指南的专业解读推荐,助力我国整体肺癌治疗水平的提升。”

晚期肺癌怎么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正式发布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吕相征主任致辞

  吕相征主任表示:新版《共识》汇集了CSCO两个专家委员会、46位专家组成员整理近一年来发表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共计汇总了近200篇英文文献和近300篇中文文献,对中国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现状及应用进行了系统梳理。新版《共识》引用的65项研究证据中,近30%(29项)为中国专家牵头的临床研究或分析,这本具有中国临床特色的《共识》的更新,将对该类疾病的抗血管生成药物规范化诊治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未来杂志社将继续大力推广《共识》,以助力中国肺癌治疗水平的提升。

  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T+A首入《共识》,晚期NSCLC一线治疗又添新军

  作为《共识》发起人之一,韩宝惠教授在发布会上就《共识》的发布意义做了详细讲解。韩宝惠教授表示:“随着当前肺癌领域的迅猛发展,联合应用的模式已成为NSCLC的发展方向。免疫治疗是目前全球肿瘤治疗的焦点,同时免疫治疗药物在我国的可及性正在稳步提高,此次新版《共识》首次将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T+A治疗方案引入其中,以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卡铂及紫杉醇,作为晚期非鳞NSCLC一线治疗推荐。根据大型IMpower150研究结果证实,T+A模式可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19.8个月。另外,多个由国内专家发起的小分子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治疗的小样本量探索性研究也取得较好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对晚期NSCLC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共识》推荐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卡铂及紫杉醇的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治疗方案,可作为伴肝转移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以及EGFR敏感突变经TKI治疗发生疾病进展后,且无证据提示T790M突变的患者,或伴T790M突变经奥希替尼治疗失败后患者排除其他靶向药物治疗可能后的治疗选择。

  抗血管生成联合靶向治疗, 开启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治疗新时代

  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对靶点的认识愈加深入,更多靶向治疗手段不断涌现,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生存获益。其中,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靶向治疗被视为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重要选择——本次《共识》更新中强调,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靶向药物,能使驱动基因阳性患者获益。

  

晚期肺癌怎么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正式发布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储天晴教授担任本次《共识》发布会主持人

  储天晴教授表示:“多项国际及国内临床研究已证实,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为代表的抗血管生成联合靶向治疗方案,可延缓靶向药物的耐药,显著延长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因此《共识》推荐,有EGFR敏感型突变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中,推荐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选择(II级推荐,1A类证据)。” 此外,贝伐珠单抗联合吉非替尼也被列入《共识》。

  抗血管生成药物持续发力,为晚期NSCLC特殊人群护航

  此次《共识》除了对一线治疗方案进行更新外,也对二三线以及伴有脑转移、放射性脑损伤等晚期NSCLC特定人群的治疗方案进行了更新推荐。以放射性脑损伤的晚期NSCLC患者为例,放射性脑损伤是脑转移灶在放射治疗后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的疾病,是肿瘤患者放疗后的严重并发症。《共识》推荐使用贝伐珠单抗可以缓解放射性脑损伤的晚期NSCLC脑转移患者瘤周水肿、降低颅内出血发生率、严重高血压等症状,为此类患者群体提供更充分更全面的治疗选择。

  从一线治疗至二线、三线治疗,乃至特定人群的治疗,新版《共识》充分考虑了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各种应用场景,为中国医生开创了治疗新格局。展望未来,对于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NSCLC患者中的应用,希望随着国内外对其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未来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应用领域必将更加广泛,惠及更多肺癌患者。

63
2020-09-15浏览3700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