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第7章 软硬件系统集成

请添加图片描述
请添加图片描述持续更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引言: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成为参加软考考生的灯塔

根据考纲要求,本章选择题、案例分析题都有可能会涉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1系统集成基础

1.系统集成概念理解-P259

    软硬件系统集成是以信息的集成为目标,功能的集成为结构,平台的集成为基础,人员的集成为保证。只有实现了上述全方位的集成,才是满足现代新业态需求的系统集成。

2.系统集成项目特点-P260

典型的系统集成项目具备以下特点:

  • 集成交付队伍庞大,且往往连续性不是很强;
  • 设计人员高度专业化,且需要多元化的知识体系;
  • 涉及众多承包商或服务组织,且普遍分散在多个地区;
  • 通常需要研制或开发一定量的软硬件系统,尤其是信创产品和信创系统的适配与系统优化;
  • 通常采用大量新技术、前沿技术,乃至颠覆性技术;
  • 集成成果使用越来越友好,集成实施和运维往往变得更加复杂。

3.信创与系统集成发展-P260

信创的相关集成相对于传统系统集成来说,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①由于技术与产品创新或原创较多,每种技术与产品所处的成熟度不同,这就需要集成服务商一方面充分把握好技术与产品的选型,另一方面基于技术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情况,与对应的应用场景做好匹配融合;

②信创技术产品往往迭代周期比较快,也会带来标准化程度困扰,这就需要集成服务组织充分理解并认知到这个问题,基于场景化需求程度、层次等的不同,合理使用处于快速迭代期的信创技术与产品;

③信创技术与产品因为具有较强的自主可控能力,因此在面向场景化应用中,可以充分调动技术与产品厂商,进行场景化技术与产品创新,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并进一步驱动信创技术与产品发展。

练习

7.2基础设施集成

    信息系统基础设施通常包括以局域网、互联网、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和卫星互联网等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及以数据中心和超算中心等为代表的计算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从不同的维度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如可分为弱电系统、网络系统、数据中心等。

7.2.1弱电工程 (非重点)-P261

    弱电一般指交流220V、50Hz以下的用电,是电力应用按照电力输送功率的强弱进行划分的一种方式,信息系统涉及的弱电工程非常多,包括电话通信系统、计算机局域网系统、音乐/广播系统、有线电视信号分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和楼宇自控系统等多种应用场景。

    (1)电话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用来实现电话(包括三类传真机、可视电话等)通信功能,通常采用星形拓扑结构,使用
三类(或以上)非屏蔽双绞线,传输信号的频率在音频范围内。

    (2)计算机局域网系统。计算机局域网系统用来实现各种数据传输的网络基础,根据使用场景不同,可分为办公网、生产网.工控网、保密网、研发网等,通常采用星形拓扑结构,使用五类或以上的非屏蔽双绞线,传输数字信号,传输速率可达100Mb/s以上。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弱电系统运用比较广泛的工程内容。

    (3)音乐/广播系统。音乐/广播系统通过安装在现场(如商场、车站、走廊、办公区域等处)的扬声器、收音器等,对现场进行音乐播放或语音广播。通常采用多路总线结构,使用铜芯绝缘导线,传输由功率放大器输出的定压的音频信号,以驱动现场扬声器发声等。

    (4)有线电视信号分配系统。有线电视信号分配系统是将有线电视信号均匀地分配到建筑物(群)内各用户点,通常采用分支器、分配器进行信号分配,为了减少信号失真和衰减,使各用户点信号质量达到规范规定的要求,其布线通常采用树形结构,使用75Q射频同轴电缆,传输多路射频信号,且随建筑物的形式及用户点分布的不同而不同。

    (5)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是通过安装在现场(如数据中心、商场、车站、社区等处)的摄像机、防盗探测器等设备对建筑物的各出入口和一些重要场所进行监视,可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视频信号的传输通常采用星形结构,使用视频同轴电缆或光纤,控制信号的传输采用总线结构,使用铜芯绝缘缆线。随着网络技术与设备的大量普及,传统的闭路视频监控系统逐步被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替代。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通常是指用于安防监控和远程监控领域特定应用的网络监控系统,它使用户能够通过!P网络实现视频监控、视频图像记录和相关的报警管理。

    (8)停车收费管理系统。停车收费管理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辆出入口地面下的感应线圈,感应车辆的出入,通过人工/半自动全自动收费管理系统,实现收费和控制电动栏杆的启闭等。该系统布线仅限于车场的出入口处,每一个出入口由一台控制器控制,控制器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与上位管理计算机联网,其布线结构和传输介质因产品或场景需求而异。

    (9)楼宇自控系统。楼宇自控系统通过与现场控制器相连的各种检测和执行器件,对大楼内外的各种环境参数以及楼内各种设备(如空调、给排水、照明、供配电、电梯等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监视和控制,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各现场控制器,对楼内的资源和设备进行合理分配和管理,达到舒适、便捷、节省、可靠的目的。楼宇自控系统不同厂家的产品所采用的通信协议各不相同,其现场总线和控制总线的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也就不同。

    (10)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系统指的是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领域或场景应用的智能集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术含量及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智能化的概念开始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相继出现了智能住宅小区、智能医院、智能楼宇等,都以智能化建筑为基点生发开来。因此我们通常提到的智能化系统,都是指智能化建筑系统。

    此外,弱电工程还有电视会议系统、屏幕显示系统、扩声系统、巡更系统、楼宇对讲系统、三表(水、电、气表)自动抄表系统等。因此,不同功能的建筑物需要设置的弱电系统各不相同。在弱电工程实际工作中,设计者通常从线路集成(共享)、网络集成、功能集成和软件界面集成等方面来考虑各弱电系统间的集成应用。

7.2.2网络集成 P263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通常比较复杂,特别是大型网络系统更是如此,因为网络集成不仅涉及技术问题,而且涉及组织的管理问题。计算机网络集成的一般体系框架通常包括网络传输子系统、交换子系统、网管子系统和安全子系统等。

1.传输子系统-P263

    传输是网络的核心,是网络信息的“公路”和“血管”。传输线路带宽的高低不仅体现了网络的通信能力,也体现了网络的现代化水平。并且,传输介质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通信的质量,从而直接影响到网络协议。目前主要的传输介质分为无线传输介质和有线传输介质两大类。常用的无线传输介质主要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等,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主要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2.交换子系统-P263

    网络按所覆盖的区域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因此,网络交换也可以分为局域网交换技术、城域网交换技术和广域网交换技术。

    (1)局域网交换技术。局域网可分为共享式局域网和交换式局域网两种。

  • 共享式局域网通常是共享高速传输介质,例如以太网(包括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等)、令牌环(Token Ring)网、FDDI等;
  • 交换式局域网是指以数据链路层的帧或更小的数据单元(称为信元)为交换单位,以硬件交换电路构成的交换设备。交换式网络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很高的信息转发速度,能适应不断增长的网络应用的需要。

    (2)城域网交换技术。城域网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由于采用具有有源交换元件的局域网技术,网络中传输时延较小,它的传输媒介主要是光缆。城域网的典型应用即为宽带城域网,就是在城市范围内,以IP和ATM电信技术为基础,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集数据、语音、视频服务于一体的高带宽、多功能、多业务接入的多媒体通信网络。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城市信息网络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3)广域网交换技术。广域网是连接不同地区局域网或城域网计算机通信的远程网。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范围,所覆盖的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能连接多个地区、城市和国家,或横跨几个洲,并能提供远距离通信,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广域网并不等同于互联网,一般所指的互联网属于一种公共型的广域网。广域网的主要技术有:

  • 电路交换:是指通过由中间节点建立的一条专用通信线路来实现两台设备的数据交换。例如,电话网就是采用电路交换技术。电路交换的优点是,一旦建立起通信线路,通信双方能以恒定的传输速率传输数据,而且时延小;其缺点是通信线路的利用率较低。
  • 报文交换:是指通信双方无专用线路,而是以报文为单位交换数据,通过节点的多次“存储转发”将发方报文传送到目的报文交换的优点是通信线路的利用率较高,缺点是报文传输时延较大地。
  • 分组交换:是指将数据划分成固定长度的分组(长度远小于报文),然后进行“存储转发”,从而实现更高的通信线路利用率、更短的传输时延和更低的通信费用。
  • 混合交换:主要是指同时使用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典型的应用是ATM交换技术

3.安全子系统-P264

    由于网络的发展,安全问题一直是网络研究和应用关注的热点。网络安全主要关注的内容包括:

  • 使用防火墙技术,防止外部侵犯。防火墙技术主要有分组过滤技术、代理服务器和应用网关等。
  • 使用数据加密技术,防止任何人从通信信道窃取信息。目前主要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如DES)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
  • 访问控制,主要是通过设置口令、密码和访问权限保护网络资源。

4.网管子系统-P264

    网络是一种动态结构。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改变,网络也会跟着扩大和改变。配置好网络以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网络能连续不断地满足组织的需要。对于任何网管子系统来说,关键的任务便是保证网络良好地运行。由于网络规模的扩大,通常会出现网络“瓶颈”问题,使系统的速度放慢。网管的职责便是找出瓶颈并解决它。

5.服务子系统-P264

    网络服务是网络应用最核心的问题。带宽再高的网络,如果没有好的网络服务,就不能发挥网络的效益。网络服务主要包括互联网服务、多媒体信息检索、信息点播、信息广播、远程计算和事务处理以及其他信息服务等。

7.2.3数据中心集成 P264

    数据中心集成通常包括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通信机房、计算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分布式计算、电信设备、网络和安全设备等集成环境。在数据中心集成建设中,机房建设或改造是基础的工程,机房建设或改造包括网络中心机房、高性能计算机机房和相关辅助机房的建设、改造和装修,此外还包括机房UPS电源、空调、接地和防雷工程及其他配套设施(如弱电工程)等。

1.机柜集成-P265

    在数据中心集成项目中,机房设备必不可少,而机柜又是其中的主要设备之一。项目工作人员在安装机柜之前,首先对机房可用空间进行规划,考虑设备的散热和设备维护,同时明确机柜安装流程。具体机柜集成安装工作包括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如场地划线、机柜及其附件拆箱等工作)、按照机柜安装流程进行施工(如机柜摆放、强电线与弱电线等固定电线,强电线通常是指机箱电源线的用电电线,弱电线通常是指网线、电话线等)以及机柜安装后的调试等。

2.服务器集成-P265

    服务器是系统集成中的关键设备。服务器的作用就是向工作站提供处理器、内存、磁盘、打印机、软件数据等资源和服务,并负责协调管理这些资源。选择网络服务器时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CPU的速度和数量;
②内存容量和性能;
③总线结构和类型;
④磁盘容量和性能,
⑤容错性能;
⑥网络接口性能;
⑦服务器软件

等。

3.存储集成-P265

    存储集成实施通常与服务器集成相辅相成,存储设备集成时要考虑以下因素:①磁盘阵列空间和类型;②配置硬盘的数量;③RAID控制器结构;④支持RAID0、RAID1、RAID5或更多类型;⑤IOPS读写性能和数据传输能力;⑥满足高可靠性,配置冗余热插拔的电源、风扇等。同时,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云存储越来越普及,云存储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云集成存储通常是指将数据分层和/或隐藏在基于云端的存储技术。

4.网络设备集成-P265

    网络设备集成工作通常基于软硬件集成项目中的网络规划与设计,进行设备上架和连接,并完成网络测试。网络规划与设计为容包括拓扑规划、设备安装部署设计、网络规划等。其中,网络规划通常又包括WAN规划、LAN规划、IP地址规划、路由规划.无线规划、网管规划、服务规划和安全规划等。网络设备通常包括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接入交换机、路由器、中继器、集线器、网关、网桥等。

5.安全设备集成-P265

    数据中心是组织信息环境最重要的部位之一,是信息化的神经中枢,数据中心的设计、集成实施和建设应具备满足业务需求和安全管理要求的安全性,同时还要保持充足的带宽和系统可靠性。安全设备集成工作主要为围绕网络安全建设规划方案,对防火墙系统、网络入侵防御系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病毒过滤网关、漏洞扫描、主机监控与审计、网络安全审计、数据库甲计、日志审计系统、Web应用防护、网页防篡改、安全管理平台、堡垒机以及VPN系统等安全系统和设备进行集成实施安装部署和测试工作。

练习

a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3软件集成

    软件是实现信息系统运行、互联互通、数据计算与管理的基础载体,是信息系统集成的直接执行者,面向场景化的业务信息系统,需要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充分融合,也需要基础软件之间、应用软件之间高效能、高质量的集成7.3.1基础

7.3.1基础软件集成-P266

    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作业驱动计算机运行的关键组件,是信息系统集成的重点关注内容,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性能的大幅提升和新型技术的成熟应用,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系统走向云化和互联网化,各类基础软件的结构、功能、用途等都持续发生变朝着更加便捷、总体来说,高效集成的方向发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3.2应用软件集成 P271

    应用软件集成就是指,根据软件需求,把现有软件构件重新组合,以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效率实现目的要求的技术和集成方法。基于此,应用软件系统之间的集成和整合势在必行。应用软件系统集成和整合的常见方式有软件系统间以接口方式相互调用、软件系统功能完全融合在一个系统中、软件系统之间使用单点登录等,被产业界公认的解决应用集成的最佳方式是SOA。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的功能通常包括界面集成、功能集成、接口集成以及系统对应的数据集成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3.3其他软件集成 P275

    其他软件集成,通常包括针对外部设备驱动的集成适配和优化、安全软件的集成部署和管理、信息系统监控软件的集成部署和管理,以及运维软件的集成部署和管理等。

练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4业务应用集成

    业务应用集成或组织应用集成(EAI)是指将独立的软件应用连接起来,实现协同工作。借助应用集成,组织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工作流自动化,并增强不同部门和团队之间的协作。

对业务应用集成的技术要求大致有:

    (1)具有应用间的互操作性。应用的互操作性提供不同系统间信息的有意义交换。

    (2)具有分布式环境中应用的可移植性。提供应用程序在系统中迁移的潜力并且不破坏应用所提供的或正在使用的服务,这种迁移包括静态的系统重构或重新安装以及动态的系统重构。

    (3)具有系统中应用分布的透明性。分布的透明性屏蔽了由系统的分布所带来的复杂性。它使应用编程者不必关心系统是分布的还是集中的,从而可以集中精力设计具体的应用系统,这就大大减少了应用集成编程的复杂性。

1.业务应用集成的优势-P276

    业务应用集成可以给组织带来重要优势,主要包括共享信息、提高敏捷性和效率、简化软件使用、降低IT投资和成本、优化业务流程。

2.业务应用集成的发展历程(非重点)-P27720

    世纪80年代,组织开始利用技术连接本地业务应用,随后,集成不同业务应用的需求应运而生。例如,早期ERP系统通常与会计、人力资源、分销和制造系统以及其他后端系统相集成。这些运维应用之间的集成是数据层面的,而非业务应用层面,主要依靠数据集成工具和技术集成数据库。

    进入21世纪,基于云的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aService,SaaS)应用问世,组织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人们需要采用不同的集成方法,优化新型云应用与现有本地应用之间的通信。在此之后,业务应用集成技术迅速发展,让组织能够实现这种新的混合集成,支持云应用和本地应用之间的通信和协同。

    随着API的出现,组织能够通过互联网轻松整合数据,打破组织孤岛,利用来自更多数据源的数据获得更深入、更丰富的洞察。

3.业务应用集成的工作原理-P277

    在信息化业务运营或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当事件或数据发生变化时,业务应用集成会确保不同业务应用之间保持同步。业务应用集成不同于数据集成,数据集成是共享数据,并不存储数据;而业务应用集成是在功能层面将多个业务应用直接连接起来帮助打造动态且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应用和服务。

    由于业务应用集成重点关注的是工作流层面的应用连接,因此需要的数据存储空间和计算时间并不多。业务应用集成既可以部署在云端,集成SaaS、CRM等云应用:也可以部署在受防火墙保护的本地,集成传统ERP系统等;还可以部署在混合环境中,集成本地业务应用和托管在专用服务器上的云应用。

    业务应用集成可以帮助协调连接各种业务应用的组件,包括应用编程接口(API)、事件驱动型操作、数据映射。

(1)应用编程接口(API)。API是定义不同软件交互方式的程序和规则,可以支持应用之间相互通信。API利用特定的数据结构,帮助开发人员快速访问其他应用功能。
(2)事件驱动型操作。当触发器(即事件)启动一个程序或一组操作时,系统就会执行事件驱动型操作。例如,在订单提交后,进行计费并向客户开具发票;管理从ERP系统到CRM系统的“业务机会到订单”工作流。
(3)数据映射。数据映射是指将数据从一个系统映射到另一个系统,可以定义数据的交换方式,从而简化后续的数据导出.
分组或分析工作。例如,用户在一个应用中填写联系信息表,那么这些信息将被映射到相邻应用的相应字段。

    如今,各行各业不同规模的组织都在利用业务应用集成实现流程互联和数据交换,以提高业务效率。

章节练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内容地址 链接
总览【第三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
十五至尊图第三版
第一章信息化发展
第二章信息技术发展
第三章信息技术服务
第四章信息系统架构
第五章软件工程
第六章数据工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你对该系列文章有兴趣的话,欢迎持续关注博主动态,博主会持续输出优质内容👊

👊 博主很需要大家的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不竭动力👊

👊 ~ 点赞收藏+关注 ~👊

请添加图片描述

版本记录:

  • 2024年7月4第一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网络冒险家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