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智(49岁)以轮椅代步,最近为了采买迎年而须增加外出,他决定将已使用一段时间并出现小问题的轮椅送修。
“轮椅的轮子用久了会磨损,行走时常发出噪音。”他和往常一样,将轮椅送到轻安村慈善与教育基金会的行动辅助服务及服务培训中心(简称MASTC)去维修。
王福智自六岁患上肌肉萎缩症,行动须靠轮椅。过去20多年来,他先后向MASTC借了至少三部轮椅,每次捐款50元。
根据轻安村提供的数据,向MASTC求助的人数逐年增加,从2022年的1838人,增至2023年的2013人,2024年进一步增至2148人。
轻安村总裁王元侯说,新加坡面对的问题跟日本与韩国相同,社会逐渐老龄化,人们年纪大了,肌肉无可避免地退化,很多人最终需要行动辅助器材,例如电动轮椅、坐厕椅、居家病床,助行架,以及拐杖等。一些特需者也需要这类器材的辅助。
据国家人口及人才署发布的《2024年人口简报》,到了2030年,本地每四名公民就有一人是65岁以上。
轻安村最初是在2004年用一辆罗厘当流动工作室,到各个社区帮低收入年长者和特需者维修轮椅,2006年在淡滨尼设立第一个轮椅中心。低收入家庭可向中心申请免费借用轮椅和辅助器材,不需要使用了再归还。中心会保留尚可循环使用的零件,例如扶手、轮子、坐垫、支架、刹车器等,以备重用。
借用轮椅的一次捐款介于100元至150元,坐厕椅是80元至150元,按申请者的经济情况而定。至于维修费,则不超过150元。
近年,电动轮椅日益普及后,中心的负担加大许多。由于电动轮椅的电池寿命较短,只有一年至三年,耗尽后须更换。为了应对新需求,中心逐步增加了相关设备,包括维修工具、电池储备,并加强员工培训。
退休武装部队人员当义工 五年修600部轮椅
轻安村这个中心在淡滨尼和裕廊都有服务站,共有25名义工。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中心呼吁更多人加入义工行列,以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
63岁的淡滨尼居民欧健伦曾经在武装部队服务,退休后加入中心成为义工。他说:“本地少有修理轮椅的地方,这个志愿工作很特别,所以我从零开始学习维修和保养轮椅。”
他每个星期都会到中心帮忙,五年来修了不下600部轮椅。他指出,轮椅有不同类型和品牌,构造不尽相同,因此他这些年来一直在学习新知识,也深受启发。他说:“别看轻自己,每个人都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王元侯说,轻安村希望招募更多义工加入团队,从清理轮椅等基础工作开始,逐渐掌握维修技术。
今年1月,轻安村慈善与教育基金会在淡滨尼地铁站设摊,向更多公众介绍这个组织,使善举可持续发展。(林明顺摄)
除了提供上述服务,轻安村还不时举办活动,扩大社会接触;今年已确定的项目包括3月23日的绿化与健康义卖会,以及7月12日在新加坡艺术学院举行慈善演唱会等。
这个月,SMRT免费赞助场地,让轻安村慈善与教育基金会在淡滨尼地铁站设摊,向更多公众介绍这个组织,使善举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