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 | 江告鸟
施工管理者的态度对分包施工质量起着关键作用。若管理者存在底线不明的情况,分包单位可能会不断试探管理底线,这将直接导致工程出现质量低下、施工进度缓慢等严重问题。因此,在施工管理中,必须对分包单位进行严格要求,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管理者应明确自身态度,坚决杜绝做 “老好人” 的现象,避免因管理松懈而引发工程质量隐患。
部分管理者在施工管理中过度依赖以往经验,忽视合同内容,这种做法极易引发合同纠纷。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施工过程可能无明确方案和组织,从而导致工程存在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施工前应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施工计划。施工经验只能作为施工过程中的指导性参考,不能替代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部分人员盲目以甲方意见为主,将甲方意见当作命令直接执行,而未充分考虑合同的界定。正确的做法是,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执行,若合同中未对相关事项进行限定,则应通过洽商的方式解决,确保工程管理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部分施工人员在出现问题后,不主动思考解决方案,一味寻求帮助,长此以往会失去上级信任。为避免这种情况,施工前应全面规划施工过程,充分考虑可能遇到的难题;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与监理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若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大问题,应及时向上级汇报。施工完成后,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以便在今后的施工中有效预防类似问题发生。
一些班组为提升利润,通过偷工减料、选用质量差的材料等方式降低局部施工成本,这种行为严重牺牲了工程质量,给建筑工程带来巨大隐患,最终得不偿失。解决成本问题应从合理途径入手,如减少二次搬运、杜绝材料浪费、防止工人低效率施工等,确保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
在工程管理中,很多单位只注重材料和建设成本管理,却忽视了施工组织成本。实际上,施工组织管理成本在工程成本中占比较大。施工组织过程中的无序紊乱,容易造成施工脱节,导致成本浪费。因此,需从施工组织计划阶段就开始进行成本控制,合理制定计划和施工横道图,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序组织管理,以实现提质增效、节约支出的目标。
目前,成本管理手段仍以人工操作为主,缺乏现代化管理方式。许多可以用机械代替人工的工作,仍依靠人工完成,这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工浪费,还导致施工进度滞后。在施工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可利用的工具代替人工,如采用塔吊搬运代替手推车、打卡考勤代替签字、挖机进行大面积回填土等,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
部分工程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采取应付突击检查的态度,未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落实,这种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导致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频发,给工程带来重大损失。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将安全管理贯穿于日常工作生活中,确保施工安全。
部分安全员认为只需参加安全交底,无需掌握大量专业知识。由于半路出家的安全员较多,存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强的情况。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应聘请具备安全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专职安全员,对现有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筛选,淘汰不合格者,并加强对合格人员的培训。同时,不能因照顾因素将年老体弱或工伤人员安排在安全员岗位,确保安全员队伍的专业性和履职能力。
一些安全员因施工人员的客气与尊敬,逐渐以领导自居,在工作中颐指气使,这种行为对安全管理极为不利。安全管理人员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应树立清晰的服务意识,经常深入现场调研,虚心听取各方意见,与施工人员共同努力提升现场安全水平。
在安全管理中,对各类不同分部分项工程采用相似的管理办法,只注重宏观层面的问题,而忽视了不同工程的细节把控,容易导致事故隐患。安全管理既要把握安全施工大局,又要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管理,做到对症下药,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部分安全管理工作仅停留在表面,发现问题指出后便不再跟进,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安全管理人员应加强检查力度,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落实和整改。若整改不合格,等同于未进行检查,无法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因此必须重视整改结果。
由于安全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监管,有时会出现自身违章行为,这会造成恶劣影响。安全管理人员必须以身作则,加强自我管理和学习,树立良好榜样,这样才有资格管理现场施工人员,避免形成不良风气,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