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学生Chungin “Roy” Lee因开发AI作弊工具被停学,却凭此创立Cluely,获530万美元融资,挑战考试与面试规则。
21岁的Chungin “Roy” Lee最近成了科技圈的焦点。他在周日宣布,其初创公司Cluely从Abstract Ventures和Susa Ventures募集到530万美元种子资金。这家位于旧金山的公司提供了一款AI工具,宣称能帮助用户“在一切事情上作弊”。这一大胆宣言不仅引发热议,还让人联想到科幻剧《黑镜》的伦理困境。
Cluely的起源颇具戏剧性。Lee在X上的一篇爆红帖子中透露,他因与合伙人开发一款帮助软件工程师在求职面试中作弊的工具,被哥伦比亚大学停学。这款工具最初名为Interview Coder,如今已融入Cluely的核心产品。它通过一个隐形浏览器窗口,为用户提供实时协助,无论是考试、销售电话还是求职面试,都能瞒过监考者或面试官的眼睛。Lee甚至用它成功拿到了Amazon的实习offer,尽管Amazon对此拒绝置评,仅表示候选人需承诺不使用未经授权的工具。
故事的起点可以追溯到Lee对LeetCode的厌倦。这个广受欢迎的编程练习平台被许多科技公司用来筛选候选人,但Lee和他的搭档Neel Shanmugam认为它早已过时,浪费时间。两人都是21岁的哥大辍学生,Shanmugam担任Cluely的COO,也因这款工具卷入了学校的纪律风波。据哥大学生报报道,两人都已离开校园,学校则以隐私法为由拒绝评论。
Cluely并不羞于自己的争议性。他们发布了一份宣言,将自己的工具比作计算器和拼写检查——这些曾被斥为“作弊”的技术,如今却成了日常必需。Lee在接受TechCrunch采访时透露,这款AI工具本月早些时候年化收入已突破300万美元,显示出惊人的市场吸引力。
为了宣传Cluely,Lee发布了一段精心制作的视频,展示他在一家高档餐厅约会时,用隐藏的AI助手谎称自己更年轻,还假装精通艺术。这段视频引发两极反响:有人称赞它抓人眼球,有人批评它像《黑镜》里的黑暗寓言。社交媒体上,Cody Blakeney甚至调侃:“这简直是把《黑镜》短篇拍成了产品广告。”尽管争议不断,视频无疑让Cluely名声大噪。
Cluely并非本月唯一引发热议的AI初创公司。此前,一位知名AI研究者宣布成立一家旨在“取代所有人类工作者”的公司,在X上掀起轩然大波。相比之下,Cluely的“作弊”使命似乎更接地气,却同样触及了技术与伦理的敏感边界。Lee和Shanmugam的故事,从哥大校园到硅谷舞台,展现了年轻创业者如何用技术挑战传统规则,也让人不禁思考:当“作弊”成为创新,规则又该如何定义?
本文译自 techcrunch,由 BALI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