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全面剖析了西部地区低空经济的发展态势,主要内容如下。
一、低空经济产业基础
概述:低空经济以 1000 米以下空域为核心,通过航空器串联全产业链,其体系架构分为基础层(低空基础设施网络)、核心层(航空器研发制造)、应用层(低空运营服务生态)、保障层(综合管理体系)。
核心价值:作为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者、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者和空间经济格局的重塑者,对社会运行效率、产业价值及区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政策发展格局
国内外政策:国外以美欧为代表,形成 “立法先行、试点引领” 模式;国内构建 “国家战略 + 部委协同 + 地方实践” 三级体系,2023 年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西部政策:依托空域和场景优势,形成 “成渝陕” 增长极,政策聚焦产业补贴、空域开放及特色场景,2024 年西部低空经济产值突破 5000 亿元,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
三、产业生态与技术体系
产业生态:涵盖上中下游全链条,上游为材料研发与零部件制造,中游是整机制造与测试,下游涉及运营服务。西部地区已构建全链条体系,在低空文旅、应急救援等场景实现突破,注重政策协同与区域联动。
技术体系:重点技术包括空域智能管理、低空飞行器技术、低空空域管理、能源与基础设施技术;关键创新聚焦空域管理智能化和低空数字底座,推动低空经济向高效、安全、绿色方向发展。
四、应用场景与发展挑战
应用场景:典型场景有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智慧农业等;西部地区结合特色,在高原物流网络、生态监测、能源基地运维、边境应急救援、文旅融合等领域形成重点应用。
挑战瓶颈:自然条件上,独特地理催生场景机遇,但复杂地形和恶劣气象制约发展;产业生态需完善全链条协同;政策实施面临基建滞后和核心技术对外依赖等问题。
五、发展建议
强化基础设施,构建 “空地一体” 起降网络和 “精准智能” 数字天路,创新投融资模式。
完善产业生态,推动区域协同,补齐核心技术短板。
优化政策保障,用好税收优惠,创新监管模式,强化金融支持。
加强人才培育与技术攻坚,设立相关专业,突破动力系统、飞控等关键技术。
报告指出,西部地区需通过系统性策略,将潜力转化为生产力,打造全球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后台回复“250818A”,可获得下载资料的方法。
点击文后阅读原文,可获得下载资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