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行车风险提示与安全防范指南

隧道是现代交通网络的重要纽带,能够跨越地理屏障,显著缩短行车距离,提升通行效率,是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通道。然而,隧道的封闭环境也使其成为潜在的高风险区域。一旦发生事故,空间受限、疏散困难、排烟不易、救援复杂等问题会显著放大危害。微光之下,任何疏忽——超速、疲劳、分神、车距不足或违规变道,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不仅威胁驾乘人员生命安全,还易导致连环事故、阻碍交通动脉。因此,深刻认识隧道安全驾驶的重要性,时刻绷紧安全弦,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一位驾驶人的必修课与生命保障。珍视隧道带来的便利,更要以万分的谨慎守护每一次平安通行。

图/陈效宝

隧道行车存在的风险

隧道入口高度固定,对通行的车辆有限高要求。有的隧道内部光线暗淡,行车环境相对较差,由于地理位置原因,隧道内部路面经常出现积水潮湿,威胁行车安全,易发生剐蹭、相撞等事故,而超速行驶是最大的“杀手”,因此,隧道也对行车速度进行了限制。一般来讲,隧道入口前都会有限高、限速及隧道开灯标志。

隧道内的行车环境属于半封闭状态,具有空间狭小、能见度低、疏导救援难度大的特点,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救援难度非常大,且容易引起二次事故甚至是引发连环事故。由于空间狭小,没有路肩和应急车道,在隧道内行车应避免变更车道和超车,尽量保持低速匀速行驶。需要注意的是,隧道口存在一定的视野盲区,出隧道前要谨慎驾驶,观察隧道口是否有行人或非机动车横穿马路;提前防范,小心应对隧道口横风或路面结冰的情况,特别是在隧道与桥梁连接路段。如果隧道入口附近有因故障或事故停驶的车辆,且未做好安全警示处置措施,对刚驶入的车辆来说是极大的威胁。

在驾驶人心理因素上,有些驾驶人在进入隧道后会感到不舒服,并产生与隧道内壁“相撞”的感觉;有些驾驶人看到两侧墙壁飞快地向后移去,甚至会产生恐惧感。这些都大大增加了驾驶人的心理负担,在恐惧状态下,驾驶人可能向左或向右打转向盘,很容易与两侧墙壁或并行的车辆相撞,造成事故。

危化品车辆通行的注意事项

机动车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应当经公安机关批准后,按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悬挂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未经批准的,不得进入隧道行驶。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人一定要了解当地对隧道通行的规定,对于禁止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通行的隧道,驾驶人要提前绕行。

如果隧道为车流量较大、行人较多的隧道或者混合使用的隧道,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应尽量选择其他路线,避免通过该类隧道;无法避免时,应选择人、车流量较小的时段通过。

通过单、双向隧道的驾驶方法

山区隧道有单向行驶隧道和双向行驶隧道。较短的隧道可从入口看到出口,而较长的隧道或路途有弯的弯道则从入口无法看到出口。有的隧道在入口处设有信号灯,只有当绿色信号灯亮时,车辆才可驶入。雨天驶入、驶出隧道时,由于明暗反差大和雨水造成的水帘影响,视线变差,应降低车速行驶。注意观察隧道内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动态,在隧道内禁止停车、倒车和超车。

通过仅供单车通行的窄隧道时,应提前减速,开启前照灯,观察有无对向来车,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过。如遇有信号灯控制的隧道时,应严格遵守红灯停车、绿灯通行的规则。通过无信号灯的单车道隧道时,在接近隧道口时,应仔细观察,如发现对向有已驶入的来车时,应在隧道口外靠右主动停车让行,避免在隧道内“顶牛”。

驶入双向通行的隧道时,应开启近光灯,靠右行驶,注意对向来车。会车时,加大横向距离低速安全会车,不可开启远光灯。同时,在隧道内尽量避免使用喇叭。在双向通行的隧道内会车时,要提防对向车辆远光灯的影响。当受到对向持续远光灯照射时,驾驶人容易因眩目而无法判断道路情况,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各位驾驶人驶入隧道时,首先自己要关闭远光灯,开启近光灯,如果有对方来车使用远光灯的情形,要交替使用远近光灯提示对向驾驶人,减速并及时调整视线,避开远光灯的直接照射。

通过长隧道的驾驶方法

在进入长隧道、特长隧道和隧道群行驶前,应寻找合适的位置停车以进行短暂的休息,避免在隧道内疲劳驾驶、分心驾驶,并且要再次检查车辆,确保万无一失后,再驾车通过。

较长的隧道里大多有直接通向地面的安全出口,其位置一般在隧道出入口处和隧道内部均有标识。驾驶人在进入长隧道前,应注意提前观察安全通道标志。一般来讲,安全疏散通道平坦、路线简洁无交叉,有事故照明与排烟设备,假如隧道内失火或发生其他意外,应按照标志进入通向地面的安全出口。

此外,当人由黑暗环境突然进入非常明亮的环境或由光亮的地方突然进入黑暗的地方,眼睛会有短暂的“失明”现象,然后视力逐渐恢复,这个过程分别就是明适应、暗适应。眼睛的明暗适应依个人情况有所不同,一般从数秒到1分钟不等,但明适应比暗适应经历的时间短。驾驶人要充分认识明暗适应的生理特点,善于利用车辆灯光改善这种适应过程,同时注意控制车速,避免发生危险。戴墨镜驾驶时,进隧道前要摘掉墨镜。驶出隧道后,在明适应过程中切勿盲目加速。(文/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安驾中心)

本文刊发于《道路交通管理》杂志2025年第6期


审核:李秀菊 / 李佳芯

编辑:赵曼

欢迎加入智能交通技术群!扫码进入。

扫描加入免费的「智慧城市之智慧交通」知识星球可了解更多行业资讯和资料。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