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娜(海南师范大学)
文字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可以通过精确的表达、深入的描述和丰富的想象力,在读者的心灵深处引发共鸣。好的文字具有画面自动生成能力,张潇冉笔下的《旧轨还乡》就像一部4K纪录片,每一帧都戳中异乡人的泪腺。通往乌兰察布的绿皮火车载着张潇冉的回忆与心绪,摇晃的车厢所承载的,是AI写作时代逐渐消失的温度,以及数字技术敌不过的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
“铁轨锈成了记忆里的虚线,故乡洇成了底片上的残影”不知唤醒了多少人的乡愁。
《旧轨还乡》巧妙地通过“还乡”的交通方式变迁来呈现今昔对比,通过姥爷的离世来带动自己心绪的变化。文中细腻的环境描写,不仅让读者仿若亲眼目睹归乡的情景,更让人感受到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一切景语皆情语,正如网友评价“句句不提思念,句句都是思念”,它不是那种用华丽辞藻堆砌出来的文章,也不是那种用AI写出的理性又冰冷的文字,只有对生活进行了细致观察而用朴素、真挚的文字写出的充满温情又引人共鸣的文章。
“我感性的灵魂迷了路,文字也随之麻木了。”AI写作爆火的当下,文字的力量往往被低估。人们倾向于追求“高效”“省力”的写作途径,追求用AI生成修辞绚烂、语言优美的“佳作”。然而,这种固定的模板式文章就像真空包装的预制菜,尝不出人间烟火味。尤其是长期依赖机器写作,会渐渐埋没我们清澈的情感与活跃的思维,而呈现千篇一律、麻木机械的文字,无法激发内心的共鸣与情感的涌动。《旧轨还乡》之所以火爆全网正是因为张潇冉的文字,唤起了人们对真诚情感的渴望。
文字是温柔而深刻的表达,它的独特魅力是AI写作很难替代的。用心守护那些蕴含温度、源自内心的文字,其目的正如一位诗人所说的,说到底,人类写作不是为了超越谁,更不可能和机器较劲,而是为了写下心中的明月大江,还原时代的喜怒哀乐,骄傲地展示人性的腹地。
来源:红网
作者:王蕊娜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nograb/646948/59/14871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