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
-
傳統假牙製作費時又不自然 3D影像結合AI客製化假牙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3349相較於傳統至少需3至4次以上的溝通與試戴,現在使用3D掃描後,多數個案在1、2次左右便可完成設計定案,尤其是植牙或全口重建等大範圍重建治療,更能展現3D影像的優勢。林楚喬醫師分析,目前的做法是3D掃描搭配平面照面,可同時滿足平面與立體影像的需求,達到最好的效果。今年3、4月引進3D臉掃機後,診所已順利完成數件複雜假牙重建案例,患者反應也相當正面。 -
模擬人腦學習記憶! 陽明交大研發晶片仿人腦神經突觸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4639能想像未來的自駕車不僅能「看見」路況,還能像人腦一樣「記得」關鍵畫面?抑或是醫院裡拍攝的X光或斷層掃描圖像,機器可以自動把異常區域「圈」出來,幫助醫師判斷病情嗎?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系劉柏村講座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近期成功研發出一種基於全金屬氧化物異質接面的「光電突觸電晶體」,其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mall》。 -
工研院與4大醫療體系 打造MedBobi 2.0智慧決策系統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7185全台醫護人力吃緊,工研院宣布攜手亞東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高雄榮總、奇美醫院等4家醫學中心,共同啟動「MedBobi 2.0 整合平台」,打造台灣第一個以「臨床語料(臨床上常用的溝通術語)與AI模型訓練」為核心的智慧醫療共創平台。 -
解開身體密碼! WGS全基因檢測能預知未來健康風險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4465多數人對基因檢測的印象,仍停留在「看看有沒有遺傳疾病」。但對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醫療技術部王松惠經理而言,這項檢測的意義,遠比想像中更深。擁有41年護理經驗的王松惠,談起進行全基因體定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檢查的契機時說道:「看見年邁的父母每天都服用一堆慢性病藥物,讓我經常思考,當我走到人生晚年階段,是否也會重蹈覆轍?」作為護理人員,她見過太多病人在「用藥」與「副作用」之間艱難拉鋸;而作為家人,也希望親人能比自己這一代更早看見自己的身體輪廓,不必走太多冤枉路。
-
AI解密微小細胞核宇宙! 陽明交大開拓癌症新分析途徑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5481想像DNA是一條長達2公尺的毛線,卻被精密地摺疊收納進直徑僅約5至10微米的細胞核中,形成複雜的「毛線球」宇宙。陽明交大資訊工程學系研究團隊運用AI技術,開發出名為EpiVerse的研究工具,協助科學家以全新方式探索這個隱藏於細胞核中的微觀結構。相關成果已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
跨國打造智慧醫療! 早產兒生長曲線系統預警發育風險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5014早產兒的照護一直以來都是新生兒醫療領域中最具挑戰性的課題之一,其中的「生長監測」更是確保早產兒健康發展的關鍵。醫療團隊透過持續追蹤早產兒的身高、體重及頭圍等數據,不僅能即時掌握病情變化,及早評估潛在疾病風險,亦可以依據生長狀況調整營養與水分供應,為每1位早產兒爭取最佳的成長機會。 -
從癲癇到自閉症表現多樣 罕病腦部變異預測技術新突破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4476提早診斷胎兒可能罹患的罕見疾病,是每對父母最深的期盼。現在,陽明交大與台大兒童醫院開發一項預測罕病FOXG1症候群嚴重程度的檢測流程,為全球相關家庭帶來希望。FOXG1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發展疾病,症狀表現多樣,從嚴重的癲癇、運動障礙、進食困難與智能發展遲緩,到較輕微的自閉症皆可見。患者通常無法言語與行走,且臨床嚴重度因人而異。 -
光學奈米技術大躍進! 「放大」腦組織看見極微小突觸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3910一個「讓腦組織放大」的技術突破,成功讓光學顯微鏡看到奈米尺度的神經世界。在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的支持下,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陳壁彰研究員團隊,近期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突破性的研究,開發出超高解析度光學成像技術 「聚丙烯酸鉀膨脹層光奈米顯微術(KA-E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