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悶了好久,好不容易中秋節放連續四天連假,國內疫情目前趨緩,民眾終於可以出外走走。但是到郊外踏青時,別看到「白色雨傘菇」相似的植物就採來吃。衛福部食藥物署提醒,和可食白色雨傘菇相似的「綠褶菇」有毒,千萬要認清楚,以免誤食中毒。
食藥署研檢組科長林澤揚表示,「綠褶菇」屬中至大型菇菌,是一種有毒不可食用的菇類,其外表顏色淺不鮮豔,與可食用之白色雨傘菇及雞肉絲菇相似,常被混淆。
而這種菇類常在鄉下地區、山間,天氣比較潮濕時生長。許多民眾出去爬山,在樹底、葉子下比較陰暗處乘涼,看到像這樣比較大的香菇,「就有一股衝動想要採回家吃」。
但綠褶菇成熟後逐漸轉為灰綠色,且當受損時會轉為褐色;誤食後1至3小時會發生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
林澤揚說,今天6、7月就各發生一起綠褶菇的中毒事件。其中,一起發生在嘉義的事件,是民眾因鄰居採了綠褶菇送他,因此煮了全家吃,全家中毒;而另一起台中發生的事件,則是民眾自己家裡的田裡長出了綠褶菇,看了樣子以為是可食的香菇,便採回家煮給全家吃。
所幸,這些中毒民眾經過治療後都無大礙。因此,食藥署再次呼籲民眾應遵守「不採不食」原則,避免自行採摘食用不明的菇類。若民眾因誤食不明菇類出現生理不適的中毒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