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原地坐下站起的能力是長壽關鍵?一動作檢測你是不是「老人體質」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健康知識+

「饗饗」爆食物中毒!夏天冬天中毒類型不同 外食族這樣吃保平安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提醒,外食族盡可能吃熟食。圖/AI生成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提醒,外食族盡可能吃熟食。圖/AI生成

聽健康

00:00/00:00

知名餐廳「饗饗」日前爆發食物中毒事件,據食藥署最新2023年食品中毒資料,通報633件,造成5196人食物中毒、1人死亡。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國人外食頻率愈來愈高,增加食物中毒的機率,夏季容易發生腸炎弧菌中毒、冬季易發生諾羅病毒中毒,呼籲外食族盡可能吃熟食,進食前一定要把雙手洗淨。

食藥署統計,2023年通報食品中毒的633件中,以「細菌」導致的食物中毒人數最多,其次為「病毒」,常見導致中毒的細菌為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等;常見病毒為諾羅病毒與輪狀病毒。造成一人死亡的毒素為「河豚毒」。

食物中毒 夏季高於冬季

楊振昌說,食物中毒的通報人數日益增加,與國人的飲食習慣多外食有關,通常夏季的食物中毒事件高於冬季,但近年氣候變遷,已出現暖冬的趨勢,不管夏季還是冬季,四季都可能因為氣溫高,導致食材保存不當使病原菌孳生。

夏季較容易出現「腸炎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受汙染的食材多為海鮮類,如牡蠣、蝦蟹類等;冬季多為諾羅病毒,受汙染的食材也多為水產品,不過諾羅病毒主要透過糞口傳染,也可能是罹病者透過口沫傳播到食材,食材恰好保存條件不佳,促使病毒滋生。

米飯若微黏 可能受汙染

仙人掌桿菌也是常見導致食物中毒的細菌,楊振昌說,仙人掌桿菌通常是「米製品」,米儲放過久,烹煮後放置常溫過久引起,因此若米飯出現稍微黏,口感不爽口時,就可能受到仙人掌桿菌汙染;金黃色葡萄球菌通常是進食或處理食材的人員「手部不潔」導致,食用者中毒後,會出現下瀉等症狀。

導致食物中毒常見的病毒類型,除了諾羅以外,就屬輪狀病毒,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都屬於糞口傳染,但諾羅病毒的主要症狀為嘔吐,輪狀病毒則是腹瀉,兩者都好發於每年11月到隔年2月,1月是高峰期。

吃水產品 一定徹底煮熟

農曆春節將至,很多家庭會選擇到餐廳吃年夜飯,楊振昌提醒,外食族盡可能吃熟食,尤其吃水產品一定要吃徹底加熱煮熟的海鮮。因為水產品在捕撈的過程中,就可能受到病原菌的感染,但是如果保存得宜,病原菌可能會自然死亡,但如果保存溫度不佳,如保存在常溫之下(20℃到30℃間),約1小時就可能大量孳生病原菌。

如果是吃生菜沙拉,也要注意有李斯特菌汙染的風險,據國外調查指出,易受李斯特菌汙染的高風險食品,包含生菜沙拉、哈密瓜、未經殺菌的乳製品、未充分加熱的熱狗和火腿等即食肉品。2011年美國發生大規模的跨州李斯特菌食品中毒事件,導致逾百人受到感染,就是源自於哈密瓜。

楊振昌強調,外食族用餐時,應把握生熟食不交替食用的原則,少吃生食、盡可能吃徹底煮熟的食物,進食前先將雙手洗乾淨,避免增加食物中毒的機率。

食物中毒 諾羅病毒 外食族 仙人掌桿菌 輪狀病毒 腸炎弧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