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日本鐵道透視(上):準點發車的軌道...人與機械相扣的鐵路系統

2023/05/25 吳宗霖

堪稱亞洲鐵道「模範生」的日本,是如何面對鐵路事故的省思,以及如何建構龐大的鐵路系...
堪稱亞洲鐵道「模範生」的日本,是如何面對鐵路事故的省思,以及如何建構龐大的鐵路系統文化? 圖/美聯社

編按:鐵道安全無論是在臺灣、在日本、在世界上任何一個現代化國家,都是社會及公部門高度重視的問題,而堪稱亞洲鐵道「模範生」的日本,是如何面對鐵路事故的省思,以及如何建構龐大的鐵路系統文化?

本文作者吳宗霖以現職鐵道員視角深入閱讀《軌道:福知山線出軌事故,改變JR西日本的奮鬥》(以下簡稱《軌道》)和《準點發車:日本鐵路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準確的?》(以下簡稱《準點》)兩本日本鐵路主題的書籍並加以比較、剖析,或可幫助讀者從中領略,並為臺灣現況,做出更多的對照與反思。


今年4月25日是日本JR西日本公司福知山線出軌事故18週年,對於臺灣讀者而言,《軌道》一書由於譯介出版的時間適逢6432次普悠瑪事故調查報告出爐前夕,原本屬於鐵道類別的「冷門」書籍,也變得受人矚目而較廣為臺灣讀者熟知,也讓許多國內讀者跟隨《軌道》的觀點,與福知山線事故遺族淺野彌三一先生一起,大聲疾呼司機員的超速趕點是「結果」而非「主因」。

然而對於事故的探究,則多半聚焦於事故「後」鐵路組織的作為,鮮少對於鋪成這個「結果」的「前置條件」與「孕育環境」多所著墨,而《準點》一書的引入,恰好補足了這個部份的閱讀空白,除了抽離出《軌道》中遺族與鐵道公司之間的善惡二元對立語境,也用了更加宏觀的角度來呈現日本鐵道的準點文化是如何根深蒂固的滲透進每一個日本國民的的生活片段中而交織出一段緊繃的關係。

當然,日文初版於2001年面世的《準點》一書,並非為了2005年的福知山線事故而存在的「預言書」,但是用福知山線事故作為串連兩書的接合點,不失為一種合理的閱讀策略,在這個閱讀組合中,讀者能夠在兩位作者的筆下,意識到「準點的系統」與「事故的系統」其實都是疊加在同一個日本鐵路系統上,自然而然的用系統化的思考方式,來理解鐵路系統,這也是本文想要嘗試從兩書中抽取並且分享的觀點。

日文初版於2001年面世的《準點》一書,並非為了2005年的福知山線事故而存在的...
日文初版於2001年面世的《準點》一書,並非為了2005年的福知山線事故而存在的「預言書」,但是用福知山線事故作為串連兩書的接合點,不失為一種合理的閱讀策略。圖為JR福知山線出軌事故。 圖/路透社 

▌《準點》:驕傲與隱憂

事情是從一個得知列車誤點五分鐘的乘客,突然意識到自己內心的煩躁不耐開始的。

《準點》作者三戶祐子為了探尋自己為什麼變成一個認為「日本鐵路分秒不差是理所當然的」的旅客,展開一系列對於日本鐵路系統的思考與調查,本書的觀點獨特之處在於,與其說是找「原因」,不如說是要探究這種日本式的準點有哪些綜合「條件」的到位,作者的核心探問是:「被世界各國視為驚奇的日本的準時運行,應該也有它所謂的孕育環境」。

▌延伸閱讀:〈幹嘛那麼準時?日本鐵道「準點發車」的技術史 〉

於是我們跟著作者抽絲剝繭,從鋪一條鐵路要冒著被暗殺風險的時代,一路探索到拆掉鐵軌增加都市容積率會被視為德政的今天。除了歷史的深度,也有跨領域的廣度,在作者的整理之下,得出「自然環境」、「硬體技術」、「歷史慣性與現代性需求」、以及牽涉這個鐵路系統中所有人的行為與態度,也就是「文化」的條件,在三戶祐子細膩的筆觸下,每一個前置條件的出現,都是一篇篇精彩的歷程與故事。

除了呈現分秒不差的驚人現象以外,作者也描繪了維持這個準點系統的實際「作法」,在這部份,作者從鐵路人員與鐵路組織業務著手,再慢慢擴及到時刻表的編排、支線運用、甚至土地徵收、都市計畫等大環境的政策層面。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繪了「電力人」、「駕駛人」、「道班人」、「設備人」、「車站人」、「運行圖人」、「行控人」等各種鐵路人日常時,三戶祐子筆下那些生動的對話與場景,都會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感到像是在跟作者彼此用著「行話」溝通而會心一笑,而這也代表作者在寫作此書時必定累積了驚人的採訪量,才有可能以一個局外人的姿態寫成如此專業而又兼顧故事性的作品。

雖然三戶祐子沒有明講,但是從字裡行間不難看出她對「日本式準點」這件事雖然帶有滿滿驕傲,但也有著擔憂的部份,因此讓她更加關注鐵路系統的弱點:三戶祐子精準點出了日本運作精良的鐵道系統,實際上高度仰賴從業員的高壓,而這樣的模式於正在劇烈變動的社會中,當真能長久延續嗎?

被世界各國視為驚奇的日本的準時運行,應該也有它所謂的孕育環境。圖為日本東京。 圖...
被世界各國視為驚奇的日本的準時運行,應該也有它所謂的孕育環境。圖為日本東京。 圖/歐新社 

日本運作精良的鐵道系統,實際上高度仰賴從業員的高壓,而這樣的模式於正在劇烈變動的...
日本運作精良的鐵道系統,實際上高度仰賴從業員的高壓,而這樣的模式於正在劇烈變動的社會中,當真能長久延續嗎?圖為一列新幹線N700系電車駛入JR東京站。 圖/歐新社 

▌《軌道》: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

2005年4月25日,JR福知山線出軌事故不幸發生,《軌道》就是關於這個事故的故事。

▌延伸閱讀:〈鐵道巨怪的傲慢悲劇:福知山線出軌事故...改變JR西日本的真相奮鬥〉

作者松本創以記者的姿態,紀錄遺族淺野彌三一先生在事故發生後,一路堅持與JR西日本官方對話、周旋、要求對事故進行通盤檢討與資料公開,甚至最後與JR西日本社長一起為鐵路安全奮鬥的過程。

如果說《準點》是採取一種「見林又見樹」的視角,那麼《軌道》就是「見樹再見林」的代表,《軌道》全書將焦點圍繞在幾位主要代表人物:代表遺族的淺野彌三一、代表國鐵民營化氛圍的JR西代表井手正敬、代表第三方調查意見的安部誠治、以及代表改革派的JR西繼任社長山崎正夫,一步步的透過幾位人物的互動來鋪陳事故調查、JR西安全改革的進程,並且描繪人物背後的行動脈絡與信念。

在松本創先生的筆觸之下,每位關鍵人物的角色性格鮮明,使得本書散發出一種社會派小說的氛圍,但卻不宜太用本格派的心態來看待這本書,因為這整件事情並不是一齣「加倍奉還」式的復仇正義爽劇劇情。

如果只把《軌道》看成遺族對抗JR西日本公司的大衛王神話來閱讀,會很可惜的縮小了這本書的格局;固然,在事故後的各項措施中,「究責」是必須要有的環節,但是若只滿足於抓戰犯或是只把事故檢討的目的朝向懲罰某人,恰恰會讓所有的努力與焦點一股腦朝向心理不適的彌補,忽略了事故真相,並讓一切行動可能在情緒發洩完畢之後嘎然而止。

正是因為認識到唯有接受事故的發生,實事求是的理解巨大災難背後的演變過程,才有可能真正的將責任釐清、定位出「真凶」所在,所以淺野先生對於JR西的資料與說法始終理性分析,也鮮少使用情緒性的訴求與語言,這些異於其他遺族的舉動吸引了松本創的注意,於是選擇了跟隨淺野先生進行全程紀錄,也因此勾畫出事件中每個人背後那些更深遠的信念與立場,每一個決定與動作也都有著各自必須背負的系統目標。

所以關於福知山事件的後續工作,並不能用二元的善惡對抗來看待。關於軌道運輸的安全改革這件事,是一場必須透過對話持續辯證到底才能取得的系統相容成果,也正是因為鐵路系統中的每個環節背後脈絡皆複雜而深遠,使得每個人物立體感十足,彼此之間的互動也像對手戲一般的精彩,這正是本書能夠帶來與《準點》一書不同的閱讀感受之處。

2005年4月25日,JR福知山線出軌事故不幸發生。圖為JR福知山線事故後,已經...
2005年4月25日,JR福知山線出軌事故不幸發生。圖為JR福知山線事故後,已經扭曲的車輛內部。 圖/歐新社 

在事故後的各項措施中,「究責」是必須要有的環節,但是若只滿足於抓戰犯或是只把事故...
在事故後的各項措施中,「究責」是必須要有的環節,但是若只滿足於抓戰犯或是只把事故檢討的行動朝向懲罰某人,恰恰會讓所有的努力與焦點一股腦朝向心理不適的彌補。圖為福知山線出軌事故後,公眾在事故現場獻花悼念。 圖/美聯社 

▌看見系統:複雜性及其弱點

雖然《準點》與《軌道》的寫作視角分別從巨觀與微觀不同角度出發,但是對於「鐵路」的看法卻殊途同歸,那就是都把鐵路視為一個「系統」。

尤其是《準點》一書,更是把鐵路這個系統剖析的淋漓盡致,也不斷在各章節中以各種隱喻或是明示提醒讀者必須以「整體」的觀點來看待鐵路系統。例如文庫版前言中寫到:

「說起鐵路,多數人腦海裡浮現的應該是奔馳的列車、綿延的鐵軌、車站及隧道等等硬體。但是要讓鐵路這樣巨大的設備產業動起來,所需的軟體其實也很巨大。」

這個意思是,由於受限於生活經驗以及感官體會,一般人多半只能以乘客的立場將鐵路視為機械與鋼鐵製作成的運輸工具,將物質、器物層面的體驗當作鐵路的全部。當然,這並非旅客的問題,因為對於鐵路的使用者來說,車廂、車站幾乎就是一趟旅程所能接觸到的全部經驗,除非有特別需要,否則鐵路使用者並不會特地去思考鐵路運作的原理以及全貌為何。

這點出了鐵路或是軌道運輸系統的第一個弱點,那就是社會大眾普遍無法系統化的認識鐵路。

對於鐵路的使用者來說,車廂、車站幾乎就是一趟旅程所能接觸到的全部經驗,除非有特別...
對於鐵路的使用者來說,車廂、車站幾乎就是一趟旅程所能接觸到的全部經驗,除非有特別需要,否則鐵路使用者並不會特地去思考鐵路運作的原理以及全貌為何。 圖/美聯社 

三戶祐子提到:

「像我們這樣旁觀鐵路的人,以為以日常感覺來想像就可以理解鐵路。但實際上,鐵路系統中發生的,是顛覆日常感覺似的數字魔術。這種難以用語言形容的事物所帶來的意識鴻溝,使得鐵路與社會的關係並不順暢。」

這件事同樣也被《軌道》的作者松本創注意到,他在描寫JR西日本與罹難者家屬的互動過程中,特別引述當時JR西負責人西川的發言:

「因為鐵道是極度複雜且龐大的系統,也牽涉到專門術語和計算公式。當初我們嘗試摸索如何讓對方理解,也致力於不隱藏、誠摯地說明,但有時對方也會出乎預期地怒斥『我們不是想聽那種東西』。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只能重新審視資料、數據的製作方式與說明方法,不斷嘗試錯誤。在反覆往來之中,稍微有點終於聚焦了的感覺。」

雖然《準點》與《軌道》的寫作視角分別從巨觀與微觀不同角度出發,但是對於「鐵路」的...
雖然《準點》與《軌道》的寫作視角分別從巨觀與微觀不同角度出發,但是對於「鐵路」的看法卻殊途同歸,那就是都把鐵路視為一個「系統」。 圖/歐新社 

▌環環相扣的動態鐵路系統

一個系統的特性就是處理複雜事務而讓功能常規化運作,就像一台自動販賣機,我們並不真的需要知道機器裡發生了什麼事才能得到一瓶飲料,我們所知的是只要投錢、按鈕選擇、等待,然後就會有東西掉在出貨口。鐵路系統亦然,基於使用邏輯,人們很自然地認為只要遵照平常的消費習慣就應該會有相應的結果落實,因此列車誤點會是一種「意外」、而火車出軌則更是「難以置信」的事故,但事實上在鐵路這個超巨大機器的日常過程中,有許多人們無法察覺的事情一直都在發生。

鐵路系統最脆弱之處在於軌道沒辦法有兩條以上的緩衝空間,也就是很難達成所謂的「雙複線」。這個意思是,火車行駛的路線頂多只能相反方向各一條軌道,有些地方甚至是單線區間,也就是不同方向都共用一條軌道,這時候就必須像黑羊與白羊過橋一樣,總得有一方要在一邊等,否則就會黑白對撞了。

而所謂的雙複線則是像公路的四線道一樣,每個方向都各有兩個車道,這樣車子就可以隨時切換車道以超越前車或是避開不能用的道路,但是這對於鐵路來說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在地狹人稠的日本或臺灣,光是鋪設鐵軌都很容易被認為是「浪費土地」的政策,更別提要讓火車有四線道可以走了。

既然列車在行駛時並沒有替代道路可以切換,所以列車就只能在一條軌道上排隊行駛而無法超車,只要前方的火車慢了,後面的列車就得跟著慢,這就是《準點》中提到的「串聯系統」問題,而由於鐵路鋪設的面積非常廣大,且位於開放的自然環境中,軌道上每天都會有無法預測的狀況造成障礙。

舉凡氣候因素(例如暴雨、土石流、雷擊、地震、強風),或是設備故障、外物入侵(人、動物、不明物)、人的因素(旅客健康緊急狀態、糾紛、從業人員疏忽、誤乘或轉乘問題)都會對所有列車造成連鎖反應。因此鐵路系統的脆弱,體現在這種牽一髮動全身的整體關係上,也許只是某時某刻的小狀況,也有可能演變成嚴重的誤點或是事故,這個環環相扣的動態關係,就是鐵路的第二個弱點。

▌下篇接續:〈日本鐵道透視(下):不容出錯?失去餘裕的極限日本鐵路人〉

舉凡氣候因素,或是設備故障、外物入侵、人的因素都會對所有列車造成連鎖反應,因此鐵...
舉凡氣候因素,或是設備故障、外物入侵、人的因素都會對所有列車造成連鎖反應,因此鐵路系統的脆弱,體現在這種牽一髮動全身的整體關係上。圖為福島的廢棄鐵路。 圖/歐新社 

責任編輯/賴昀

推薦閱讀

日本鐵道透視(下):不容出錯?失去餘裕的極限日本鐵路人

幹嘛那麼準時?日本鐵道「準點發車」的技術史

鐵道巨怪的傲慢悲劇:福知山線出軌事故...改變JR西日本的真相奮鬥

吳宗霖

政大社會所碩士畢。 熱愛故事,渴求見聞,基本上是個由好奇心和分享慾組成的人。

作者文章

2025年1月1日起,全英國各地將展開為期一年的超大型鐵路節慶祝活動。 圖/Ra...

現代鐵路200年(上):英國2025全年度超大型鐵路節

2024/12/31
鐵路不但覆蓋全英國,且隨著日不落帝國延伸到世界每個角落。圖為一列朝倫敦克萊姆站(...

現代鐵路200年(下):從英國延伸全世界,鐵道與現代化的進程

2024/12/31
發生在2023年4月4日深夜的福爾斯霍滕出軌事故,是荷蘭罕見的鐵路致命事故。 圖...

漏洞的總和:荷蘭火車出軌案,調查一年後為何「查無事故原因」?

2024/07/23
5月10日布宜諾斯艾利斯火車衝撞事故。 圖/歐新社 

阿根廷列車衝撞事故:經濟困局埋下失修禍因?

2024/05/15
阿根廷鐵路在國家百年以來跌宕起伏的政經情勢中,多次歷經國有化與私有化的轉變。圖為...

在私營和國有之間擺盪:阿根廷鐵路緊扣國家命運的悲劇輪迴

2024/05/15
數據顯示,日本一直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鐵道自殺人數最多的國家。圖為裝設月台門的山手線...

墜落與封閉:日本鐵道月台門,「最後屏障」能承接所有落軌肉身嗎?

2024/03/08

最新文章

右為明神宗萬曆皇帝,左為萬曆年間刑部右給事中(監察官員)楊東明進呈給萬曆帝的《饑...

糧價不穩,盛世不保:明帝國「價崩」前夕的萬曆年間

2025/01/17
格蘭菲火災是再清楚不過的信號,告訴我們整個體系出了大問題。「格蘭菲」如今成為國家...

我的囚租人生:倫敦公宅大火,燒出國家無視弱勢族群的殘酷真相

2025/01/10
被列為可飼養伴侶動物的澳州原生種內陸鬃獅蜥。 圖/路透社

風險管理不等於禁止:澳洲特殊寵物許可證制度,反思台灣特寵禁養爭議

2025/01/09
曾經是主流的錄影帶,如今卻面臨了所謂的「2025年問題」。
 圖/路透社

只能保存40年的記憶:錄影帶的「2025年大限」

2025/01/03
2025年1月1日起,全英國各地將展開為期一年的超大型鐵路節慶祝活動。 圖/Ra...

現代鐵路200年(上):英國2025全年度超大型鐵路節

2024/12/31
鐵路不但覆蓋全英國,且隨著日不落帝國延伸到世界每個角落。圖為一列朝倫敦克萊姆站(...

現代鐵路200年(下):從英國延伸全世界,鐵道與現代化的進程

2024/12/3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