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在中俄之間:蒙古的「第三鄰國政策」求生路
近來蒙古政府和法國歐安諾(Orano)核能公司共同宣布,雙方簽訂了鈾礦協議,目標是東戈壁省的Zuuvch-Ovoo等礦床,將在30年內陸續投入16億美元開採。蒙古獲得保證51%的收益,且不承擔任何財務義務,更預計會帶來1,600個就業機會。
雖然該協議以新聞稿方式呈現,但熟知業內動態的人都知道,歐安諾從1997年開始勘探戈壁,2002年發現了第一批鈾礦床,2021年獲得蒙古許可試驗生產。近30年的艱苦經營,顯示歐安諾並非空手套白狼的企業,但為什麼直到現在才正式和蒙古簽約呢?
這其中有內外因素交雜,讓單純的採礦行為困難重重。對內,有些蒙古人擔心鈾礦的輻射會讓賴以維生的牲畜產生突變,許多流言在網路瘋傳,蒙古政府和歐安諾只能不斷闢謠。再加上現在蒙古太依賴煤炭發電,造成嚴重汙染,若鈾礦進入量產,核電可成為未來方向之一。
在蒙古仍是社會主義政體時期,蘇聯早於1950年代就發現鈾礦,1988年由蘇聯國企進行開採再送回蘇聯,到1995年就告中止。之後俄國、中國、加拿大等外國企業曾經嘗試開採,但都因故無法持續,直到2023年蒙古總統呼日勒蘇赫(Khurelsukh Ukhnaa)訪法,就此奠定與歐安諾的協議基礎。
▌蒙古的「第三鄰國政策」
蒙古和法國乍看搭不上關係,但雙方現在合作其實是天時地利人和。對法國來說,該國七成以上的電力依靠核能,2023年尼日發生政變,嚴重影響鈾礦出口(尼日軍政府還撤銷了歐安諾的開採許可),因此巴黎希望找尋其他鈾來源。再加上烏克蘭戰爭後,歐洲各國都希望減少對俄依賴,除了急需俄國之外的油氣來源之外,也尋求其他種類的能源作為替代,蒙古就變成一個關鍵能源對象。
對蒙古而言,歐安諾的技術與在地深耕都讓法國被視為是可靠的夥伴,也符合第三鄰國(third neighbor)的政策。所謂第三鄰國就是在中國和俄國之外結交新朋友,以突破兩國夾殺的局面,這和法國政府呼籲在印太地區走美中競爭之外的第三條路不謀而合,因此獲得蒙古政府的認同。
進一步來看,第三鄰國政策是1990年代,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貝克(James Baker)首次訪蒙時提出,表示美國應該深化與蒙古關係,成為中國和俄國之外的第三個鄰國。這個觀念被烏蘭巴托接受,但不限於美國,而是擴張到世界各國,像是西歐、印度、日本和南韓等。
該政策的核心概念即是希望加強主權、減少中國和俄國的干擾。20世紀初期,蒙古人得到沙俄支持,利用清國滅亡的機會建立博克多汗國,後來被迫臣服於中華民國;蘇維埃革命後,蒙古在1921年和蘇聯建立外交關係,走向獨立道路,1924年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之後數十年,蒙古實質上一直是蘇聯的衛星國,做為蘇聯和共產中國的緩衝。直到1991年蘇聯垮台,無論是莫斯科或北京都轉向於內部政爭與經濟發展,暫時和西方和解,蒙古也趁機走向民主化,試圖擺脫長期俄國留下的共產陰影,第三鄰國政策就是代表思維。
1990年代後,曾奉行共產主義的蒙古人民革命黨轉型並改回原名「蒙古人民黨」(MPP),和立場偏右的民主黨輪替執政,但兩黨的路線近年越來越像,均是以民族主義和民粹傾向獲取選民青睞。在外政策上,無論是哪一黨執政都以第三鄰國政策為基礎,採行「親俄友中近第三」,只有些許程度差異。
此外,冷戰結束後,蒙古亦嘗試在中國、俄國與第三鄰國之間進行平衡策略。像是與俄軍聯合演習,訓練蒙古軍隊打擊恐怖主義;參與上海合作組織,成為觀察員;加入中國一帶一路計畫,並共同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同時,蒙古也是北約合作夥伴,多次派兵支持北約的軍事行動。
不過,最終地理位置決定蒙古的命運。由於偏處內陸、缺乏海港,八成以上的出口目的地乃是中國,主要進口國也是中國和俄國,兩國就佔約六成五的份額。此外,由於中央電網無法平衡需求與供給,部分地區需向俄國購電,更有大量石油製品由俄進口,嚴重依賴俄國能源。
因此,蒙古雖祭出第三鄰國政策,但會盡量顧及俄中利益,這樣俄中比較能容忍蒙古和他國發展關係。像是之前與中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蒙古便強調不會加入任何軍事聯盟、也不允許第三方使用其領土,第三鄰國們也都了解其限制,專注在於經濟、文化等層面合作。
▌俄中進逼
如今美中對抗日熾、俄國挑戰西方,世界戰略格局丕變,蒙古又面臨困境。先前蒙古對譴責俄國入侵烏克蘭的聯合國決議投下棄權票,同時不違反美歐對俄國制裁,這樣小心翼翼的平衡,也會變得越來越難持續,烏蘭巴托正在被迫選邊的道路上。
如2024年普丁出訪蒙古,在經濟發展與國際司法正義間,烏蘭巴托選擇了前者,不願意配合國際刑事法院(ICC)逮捕普丁。歐盟雖表示遺憾,並沒有譴責,但對蒙古偏向俄國的態度了然於胸。普丁的舉動即是告知西方——蒙古仍屬於其勢力範圍,未來蒙古與西方交往勢必會蒙上一層陰影。
普丁訪蒙還為了推動天然氣管道——西伯利亞力量2號的蒙古段。由於俄國遭受西方制裁,因此希望透過這段管線向中國輸氣,補充歐洲的損失,以繼續烏克蘭戰事,但中國目前不急著向俄國購氣,蒙古也得不到俄中的建設經費,因此在國家行動計畫中並未提及,讓俄國非常在意。
另一方面,入侵烏克蘭後,中俄深化夥伴關係,增添蒙古憂心。因為不少蒙古人民始終對中國懷有戒心,認為如果依目前事態發展,蒙古很有可能成為繼台灣之後,下一個中國野心的受害者。唯一能阻止中國重新佔領蒙古的是俄國,若中俄交好,蒙古是否會變成交換的籌碼在所難言。
儘管2014年習近平訪蒙,強調中國將永遠尊重蒙古主權和領土完整,但蒙古人未曾忘記過去中國打壓蒙古。如中華民國曾在安理會動用否決權阻止蒙古入聯,以及中國人如何阻撓蒙古統一,還把成吉思汗當作是中國王朝的一個皇帝,企圖連結兩國歷史,以求貫徹領土野心。
更危險的是,蒙古拉俄抗中的方式逐漸失效,因為俄國整體實力落後中國太多,過去的三角關係已經失衡。如2016年藏傳佛教精神領袖達賴喇嘛訪蒙,中國凍結雙方經濟往來作為懲罰,蒙古只能道歉並保證不再邀請達賴喇嘛,顯示當中國影響力漸增,蒙古的外交迴旋餘地也被迫縮減。
面對俄中進逼,蒙古政黨選擇以團結為由共同應對。2024年國家大呼拉爾(Great Khural,即議會)選後,人民黨擁有過半的68席,本就足以組閣,但第二、第三大黨的民主黨和HUN Party又加入聯合政府,導致執政聯盟擁有118席,在野黨只剩8席。雖被批評違反民主制衡原則,卻是蒙古不得不走的新發展路線。
與歐安諾締約也是在這種氛圍下的產物,之後是否還能與西方企業進行合作,還是得看蒙古如何平衡俄中利益,如蒙古雖然希望透過和歐安諾合作、尋求引進法國核能技術,但目前俄國強勢表示將為蒙古興建小型核電廠,為了維護俄國關係,蒙古核電部門應該還是會由俄國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