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视觉项目搞不定啊,咋办?”
“别急,先看看你的光打得怎么样?”
在机器视觉圈里,有句老话流传甚广:“打光打得好,项目也就成功一半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光源对于机器视觉系统,就像眼睛对于我们人类一样重要。再牛的相机、再强的算法,如果前期打光没做好,得到的图像一团糟,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机器视觉中那些形形色色的光源。
1. 环形光源
这应该是最常见的光源了,它的特点就是通用性非常强,有各种直径和照射角度的规格,而且因为它都是环形的搭配上漫射板能够保证我们一定视野内的均匀性。
没错,环形光源就是光源界的“瑞士军刀”,不知道用啥的时候,先试试它准没错!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甜甜圈形状的灯,摄像头从中间的洞里看出去。光线从四面八方均匀地洒向被测物体,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讨厌的阴影。
在一些特定的角度能够非常好的显现背景特征。 这句话是精髓!环形光源还分为“高角度”和“低角度”两种。
- 高角度环形光:光线接近垂直照射,像正午的太阳,适合给平坦的表面来个“大光明”,看清整体特征。
- 低角度环形光:光线几乎是贴着物体表面掠过去的,任何细微的划痕、凹坑、刻字都会被照得一清二楚,就像清晨或傍晚的阳光能把地面的起伏照得特别明显一样。
还有在一些特定的项目上,我们也会使用多个角度的光源组合使用,像大家常见的检测,它就是由3个到4个的环形光源组成的。 这种组合用法更厉害了,通过分时控制不同角度的环形光源亮起,可以模拟出类似“穹顶光”(也就是我们后面要说的碗状光)的效果,专门用来检测手机外壳上的凹坑(Bump)或者鼓包,效果拔群!
选型小贴士:如果你检测的是相对平坦、对阴影不敏感的物体,或者需要凸显表面刻印、划痕,环形光源是你的首选入门款。
2. 条形光源
再来看看我们的条形光源,它的特点就是能够长度定制化,能够兼容各种大小不同的视野,最长的可以达到两米以上!一般都是成对使用,使用起来非常灵活,可以任意的调节安装位置,还有照射的角度。
如果说环形光是“一招鲜”,那条形光就是“组合拳”。想象一下,你有两个可以随意摆放的“日光灯管”,想从哪个角度打光,就把它摆在哪里。这种自由度是其他光源无法比拟的。
针对于一些矩形的产品,如果你想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打光均匀性,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比如,你要检测一整块长方形的电路板,或者一匹长长的布料。用一个巨大的环形光显然不划算也不现实,这时候,在两侧各放一个条形光源,形成一个光线通道,就能把整个狭长的区域照得亮堂堂、均匀匀。通过调整它们与物体的夹角,还能制造出特定的阴影效果,用来检测物体边缘的缺陷。
选型小贴士:遇到长条形、大尺寸的物体,或者需要从特定角度打光来制造阴影的场合,请毫不犹豫地选择条形光源组合。
3. 同轴光源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同轴光源,它是由高密度的LED颗粒组成的,所以它的亮度非常高,精度非常好。一般在同轴光源上都有这样的棱镜,这样的好处就是棱镜下方区域都能够有非常均匀的打光。
同轴光源,听名字就很高科技。它的原理就像电视台主持用的提词器。光线从侧面发出,经过一块特殊的半透半反棱镜(或者叫分光镜)后,光路被90度偏折,变得与相机的镜头轴线“同轴”,垂直地射向物体表面。
这样的打光方式可以凸显物体表面的不平,很好地克服了反光带来的干扰。在一些高反光表面缺陷的项目有着独特的优势,比如像芯片、金属、硅、晶片这些行业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这就好比你拿个手电筒垂直照镜子,光会原路返回,刺到你的眼睛。同轴光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 对于平整光滑的表面(比如芯片表面、抛光金属),光线被垂直反射回相机,图像上会呈现一片明亮的背景。
- 但凡表面有划痕、凹坑、脏污,这些地方的光线就会被散射到其他方向,无法返回相机,于是在明亮的背景上就形成了清晰的暗色特征。
它简直就是为检测镜面、玻璃、晶圆等高反光物体的“天选之光”!
选型小贴士:你的产品“亮瞎眼”?反光严重到啥也看不清?别犹豫,上同轴光这面“照妖镜”!
4. 面光源
还有我们的面光,大家是不是也经常能够在生产线上看到?我们把面光分为正向照射的中孔面光,还有在底部的背光。
面光源,顾名思义,就是一整个会发光的“面”,它提供的是大面积、均匀柔和的光照。
- 中孔面光 (Front-lit Panel Light): 主要面对一些大幅面需要照射的场合,因为中间有个孔相机可以通过这个孔来进行拍摄,以此可以实现正面打光。它的特点就是在一个极大的视野范围,比如0.5米甚至一米的视野都能保证一个极高的均匀性,常见在一些汽车行业需要检测产品错漏装的生产线上。 想象一下,要检测一个巨大的汽车仪表盘,上面有没有少装一个按钮,或者标签贴歪了。你需要一个像天花板一样大的光源把它整个照亮,而相机就从光源中间预留的孔里进行拍摄,视野开阔,光照均匀,所有部件一目了然。
- 背光源 (Backlight): 而背光源一般是用在尺寸检测的场合,光源从产品的底部向上照射,图像中的产品就会变成黑色。 这招堪称“降维打击”!它不关心物体表面的细节,只关心物体的轮廓。就像皮影戏一样,把物体放在光源上,相机从另一面看,物体就变成了一个轮廓清晰的黑色剪影。对于一些尺寸检测需要体现明确的边缘轮廓是非常适合的。 测量螺丝的长度、直径,检查零件是否有缺口,判断产品有无,用背光源再合适不过了,边缘对比度极高,测量精度自然也高。
选型小贴士:需要检测超大平面上的有无错漏,用中孔面光;需要精确测量物体外形轮廓、尺寸,用背光源。
5. 碗状光源
长得像碗一样的光源,大家有没有见到过?其实它就叫碗光(也叫穹顶光或积分球光源),它的设计很有意思,实际发光只有底下这一圈,然后通过上面的半球形进行反光照射。
这个“碗”可不一般,它内壁涂有特殊的漫反射材料。光线从底部的LED灯带发出后,并不会直接照到物体上,而是在这个“碗”的内壁经过无数次的反弹、反弹、再反弹,最后形成一团极其均匀、柔和、无方向性的“光云”笼罩住物体。
这样的设计好处就是能得到一个非常高的均匀性,尤其像检测一些表面凹凸不平,有很多曲面的产品特别适合。 无论是光滑的球面(比如轴承滚珠),还是凹凸不平的弧面(比如手机中框、可乐罐顶部),在碗状光的照射下,所有反光和阴影都会被“抚平”,只留下物体表面的真实纹理和缺陷。它就像一个移动的“阴天”,能拍出最没有干扰的“证件照”。
选型小贴士:遇到球体、曲面、凹凸不平、镜面反射等疑难杂症,请出“终极武器”——碗状光,它能解决绝大部分由阴影和反光引起的问题。
总结
其实光源的规格种类实在太多了,还有很多厂家会根据被检产品的尺寸形状定制来以此满足需求。
实在不行还有一招:联系光源厂家进行打光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