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核架构到Intel Xeon Phi的发展历史回顾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领域,多核架构一直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Intel Xeon Phi协处理器的出现标志着Intel在这一领域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个协处理器的开发,汇集了Intel公司八个年头的众多团队协作,涉及了对多核计算的挑战以及它对硬件和软件设计的广泛影响。文章回顾了这一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时刻和成就。 在2004年2月,Intel的资深研究员Pradeep Dubey在IDF的一次CTO主题演讲中展示了高度并行架构的未来应用研究,明确指出了对于高性能并行计算架构的需求。这一演讲名为“The Era of Tera”,为多核架构的普及和研究定下了基调。 紧接着在2004年8月,Intel的高级技术专家向公司高管汇报了关于多核向众核扩展过程中的战略技术挑战长达数月的调查结果。这一调查为Intel后续的技术路线奠定了基础。 2005年到2009年间,随着对高度并行视觉计算应用的研究逐渐深入,Intel Labs开始了一项广泛的众核研究计划,并且开始研发名为Larrabee的原型,这是专为高度并行视觉计算应用而设计的。在这段时间内,Intel Labs与Intel的业务部门合作,共同开发了支持Larrabee的多核工作负载、模拟器、运行时等众多相关技术。 2006年3月,Intel的首席技术官Justin Rattner在春季IDF上介绍了Tera-scale Computing Research Program,这个由Jim Held领导的项目汇集了80多个研究项目,旨在将处理器从少数核心扩展到众核。 2006年8月,为了帮助主流软件开发者过渡到编程越来越并行的微处理器,Intel发布了Threading Building Blocks。 2007年2月,Intel在ISSCC会议上详细介绍了名为“Polaris”的80核心万亿次浮点运算研究处理器,这是Intel Labs的一个概念验证车辆,展示了单芯片执行万亿次浮点运算的能力。 2008年3月,Intel与微软合作,分别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成立了两个通用并行计算研究中心,以促进软件创新,为向众核架构的转变做好准备。 2009年11月,Justin Rattner通过演示一个Larrabee原型,展示了众核Intel架构对于超级计算的潜力,该原型在一个标准的高性能计算基准测试SGEMM上超过了万亿次浮点运算。 2009年12月,Intel推出了名为“The Single-Chip Cloud Computer(SCC)”或“Roc”的原型,它进一步推动了众核计算架构的发展。 从这些关键节点可以看出,Intel Xeon Phi的发展历程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这涉及了对未来技术需求的预见、对于跨越技术障碍的战略规划、与行业内外专家的合作、以及公司内部对于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从多核架构到Intel Xeon Phi的演进不仅加速了处理器性能的提升,也为整个计算行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整个发展过程凸显了并行计算架构的重要性,以及硬件和软件协同设计的必要性。在Intel Xeon Phi最终推出的那一刻,它不仅代表了Intel的最新技术成果,也代表了计算领域的一个新阶段,预示着未来更为高效、强大的计算能力的实现。
































- 粉丝: 5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区块链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场景到底是什么样的?.docx
- 网络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ppt
- 计算机网络使用工程与建设实训初版.doc
-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医学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索.docx
-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算法初步1.1算法与程序框图1.1.3第二课时循环结构新人教B必修3.ppt
- 单片机LED汉字显示屏设计方案与实现.doc
- JAVA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实现.doc
- 中国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技术分析报告.docx
-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研究.docx
- 基于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研究设计.doc
- 区块链技术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探索.docx
- 电信通信毕业论文.doc
- 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日臻完善.docx
- 电子商务与物流技能训练.doc
- 医院工程网络六类布线系统总体技术解决方案.doc
- 品牌战略与电子商务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环保企业发展问题研究.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