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环境下,对Oracle数据库进行定期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的重要步骤。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设置Linux下的定时任务来自动备份Oracle数据库。确保数据库字符集与Linux系统环境变量一致,这是防止备份过程中出现乱码的关键。
1. **确认字符集**:
在Oracle数据库中,可以通过SQL查询来查看字符集:
```sql
select * from nls_database_parameters t where t.parameter='NLS_CHARACTERSET';
select * from v$nls_parameters where parameter='NLS_CHARACTERSET';
```
确保查询结果与Linux系统的`NLS_LANG`环境变量匹配。
2. **创建备份目录**:
登录到Oracle服务器,以oracle用户身份创建用于存放备份数据、脚本和日志的目录:
```
mkdir -p /home/oracle/dbbak/data
mkdir -p /home/oracle/dbbak/shell
mkdir /home/oracle/dbbak/log
```
3. **编写备份脚本**:
在`/home/oracle/dbbak/shell`目录下创建名为`dbbak.sh`的shell脚本,内容包括设置环境变量、创建备份目录、执行导出命令以及删除30天前的旧备份。脚本中要根据实际环境调整参数,例如保留天数(`DELTIME`)、字符集(`NLS_LANG`)等。
4. **设置脚本执行权限**:
使用`chmod 777 dbbak.sh`命令赋予脚本执行权限,并通过运行`./dbbak.sh`测试脚本是否能成功执行。
5. **配置cron定时任务**:
打开cron定时任务编辑器`crontab –e`,在编辑器中添加一行:
```
59 23 * * * /home/oracle/dbbak/shell/dbbak.sh
```
这行命令意味着每天的23:59执行`dbbak.sh`脚本。保存并关闭编辑器,然后重启cron服务`service crond restart`,让更改生效。
6. **导入dmp文件**:
当需要恢复数据库时,先删除目标用户的所有表,然后使用`imp`命令导入dmp文件。注意,导入前应确保环境变量、字符集设置正确,以防止导入失败或数据损坏。
通过以上步骤,你就成功地在Linux环境中设置了一个定时任务,每天自动备份Oracle数据库。这为数据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时也简化了日常维护工作。记得定期检查备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恢复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