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ndroid 6.0(API级别23)中,谷歌引入了一种新的权限管理系统,即运行时权限。这个重大变化打破了之前版本中一次性授予所有权限的模式,使得应用在运行时能够请求用户逐个授权敏感权限。这为用户提供更高的控制权,同时也对开发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以下是关于Android 6.0运行时权限的详细讲解:
一、引入背景
在Android 6.0之前,应用在安装时会一次性获取所有声明的权限。这导致了一些问题:用户在安装时可能不清楚哪些权限会被使用,而某些不重要的应用可能获得了过多的敏感权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用户隐私保护,Android 6.0引入了运行时权限机制。用户现在可以在应用运行时决定是否授予特定的权限,而不是在安装时一次性授权。
二、基本用法
1. 检查权限状态:在请求权限前,应用需要先检查是否已经获得了该权限。可以使用`ContextCompat.checkSelfPermission()`方法来检查某个权限的状态,返回值包括`PackageManager.PERMISSION_GRANTED`(已授权)或`PERMISSION_DENIED`(未授权)。
2. 请求权限:如果应用尚未获得所需权限,可以使用`ActivityCompat.requestPermissions()`方法发起请求。该方法接受三个参数:当前Activity,需要请求的权限数组,以及一个回调接口`RequestPermissionsResultCallback`用于处理用户响应。
3. 用户响应处理:当用户对权限请求做出响应后,系统会调用`onRequestPermissionsResult()`方法,传入请求码、用户是否授予权限的整型数组和权限列表。根据这些信息,应用可以判断哪些权限已被授予,哪些被拒绝。
三、最佳封装实践
为了使代码更清晰,推荐将权限管理封装到单独的类或工具方法中。这样可以避免在多个地方重复检查和请求权限,提高代码可维护性。同时,可以设计一套优雅的用户引导,解释为什么应用需要这些权限,并处理用户可能的拒绝情况。
四、运行时权限微技巧
1. 多权限请求:可以同时请求多个权限,但需要注意合理组合,避免一次性请求太多导致用户困扰。
2. 适配低版本:确保代码兼容低于API 23的设备,使用条件编译指令或者库来处理不同版本的差异。
3. 恢复权限:如果用户在设置中拒绝了权限,应用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醒用户重新开启,如在功能受限时提供引导。
4. 权限动态调整:用户可以在应用运行时随时更改权限设置,应用需要能监听并适应该变化。
总结,Android 6.0运行时权限机制增强了用户对应用权限的控制,开发者需要适应这种变化,理解并正确使用权限管理API,以确保应用在新系统下的正常运行和用户体验。通过良好的封装和用户体验设计,可以有效地应对这一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