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第一道防线,防止病毒的传播和扩散。根据提供的文件内容,以下是一些关键知识点:
1. **识别新冠肺炎症状**:基层医疗机构必须警惕并拒绝接诊具有新冠肺炎十大症状的患者,如发热、干咳、乏力等。特别是“德尔塔”变种毒株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更明显的喉咙痛、眼睛红肿、皮疹和腹泻等。医生需要对这些症状进行细致鉴别。
2.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必须始终佩戴口罩,这是基本的防控意识。不戴口罩的行为可能导致防控松懈,如湖北丹江口市的几家医疗机构因医务人员未佩戴口罩而被勒令整改。此外,“德尔塔”毒株的高传染性意味着即使短暂的接触也可能造成传播,如14秒内的无接触传播案例。
3. **预检分诊的实施**:预检分诊必须严格执行,包括发热诊室的首诊负责制,不得拒诊发热患者。所有患者需登记身份信息或扫描“健康码”,对发热患者进行核酸和血常规检查。对诊断不明但可能为传染病的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上报。同时,确保发热诊室的消毒隔离工作,防止机构内部感染的传播。
4. **风险地区和健康码管理**:基层医疗机构需要随时了解风险地区的动态,对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行报告和管理。患者就诊前应关注自身健康码状况,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黄码人员应接受核酸检测,期间应限制外出,做好居家监测。
5. **预检分诊的执行**:所有机构需执行“亮码+测温+戴口罩”的规定,并询问患者旅居史。对于无法提供健康码的人,应登记详细信息。预检分诊还包括对无发热但有疑似症状的患者进行适当安排,如三级预检分诊,根据症状和旅居史决定就诊科室。
6. **应对策略与培训**:基层医务人员需要不断更新对新冠病毒和变种的认知,提高识别和应对能力。同时,强化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确保医疗废物管理和消毒工作的合规性。
基层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中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机构内部的感染控制。同时,对新出现的病毒变种要保持敏感,及时调整和升级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