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der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Binder基础知识】 Binder是Android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它提供了一种跨语言、跨进程的通信机制,使得应用程序和服务之间能够高效地交换数据和调用方法。以下是Binder的一些核心要素: 1. **组件模型(Component Model)**:Binder是Android组件间通信的基础,它定义了服务、活动、广播接收者等如何通过接口进行交互。 2. **跨语言/进程“脚本”能力**:Binder允许开发者使用不同的语言实现服务端和客户端,同时在不同进程中运行,如同一个脚本环境。 3. **数据流(Data Flow)**:Binder提供了数据流动的机制,使得数据能够在组件之间自动传递,无需显式地管理数据传输过程。 4. **线程模型**:Binder处理多线程问题,确保在不同进程间的数据交换是线程安全的,允许异步调用和同步响应。 **如何使用Binder?** 使用Binder并不像使用标准库那样直接调用API。Binder是Android系统组件之间通信的基础设施。你可以直接使用已有的组件(如ContentProvider、Service等),或者编写自定义组件来实现特定功能。组件通常通过实现特定接口或继承基类来与Binder系统交互。 **如何编写Binder对象?** 编写Binder对象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 选择合适的接口,或者是接口的方便基实现,例如,对于IView接口,可以使用BView作为基类。 2. 从选定的接口或基类派生出新的类,并用C++实现其方法。 3. 对于“自定义接口”的情况,可以使用pidgen工具生成接口定义。 **对象层次结构** Binder对象的层次结构包括接口类(如IBinder和IInterface)、基类(如BBinder)以及具体的实现类(如BnPerson和BpPerson)。Pidgen工具用于生成接口类的代码,帮助开发者构建 Binder 对象的完整结构。例如,IPerson是接口,BnPerson是服务端实现,BpPerson是客户端代理。 **SAtom、IBinder和IInterface** SAtom、IBinder和IInterface是Binder系统中的关键类。SAtom通常代表Binder对象的底层表示,IBinder是所有Binder对象的顶级接口,而IInterface是定义服务接口的基类。这些类通过Pidgen生成的代码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通信链路。 总结来说,Binder是Android系统中实现进程间通信(IPC)的核心机制,它允许组件跨越进程边界进行数据交换和方法调用,为Android应用程序的可扩展性和模块化提供了基础。理解并熟练运用Binder机制是开发高效Android应用的关键。



















剩余22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26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