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硬件系统构建、维护和优化的学科。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期中试卷中,主要考察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存储器类型、CPU的相关知识、主板功能以及硬件设备的接口和性能指标等。
1.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包括处理器、内存、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
2. ROM(只读存储器)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即使断电也能保持数据。
3. 微机系统中,硬盘通常具有最大的存储容量,比内存、软盘和光盘都要大。
4. 开机后,计算机进行的设备检测称为系统自检(POST),用于检查硬件是否正常。
5.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以微处理器的发展为标志,微处理器的性能直接影响计算机的整体性能。
6. 要使用BIOS设置CMOS参数,通常需要在开机时按下DEL键。
7. 硬盘的内部传输率是指从硬盘的磁头到高速缓存的数据传输速度。
8. MMX是Intel开发的多媒体扩展指令集,增强了CPU处理多媒体数据的能力。
9. Celeron(赛扬)CPU是由Intel公司生产的。
10. 北桥芯片主要管理处理器、内存、AGP接口,而不直接管理IDE接口。
11. 486、586、PII、PIII等文字表示CPU的档次和代际。
12. Cache(高速缓存)是位于CPU和主内存之间,用于提高数据传输速度的存储器。
13. 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都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14. Intel和AMD是知名的CPU生产厂家。
15. 超频是指在外频固定时,通过提高CPU的倍频来提升运行速度。
16. VIA也是CPU生产商之一,与Intel和AMD共同构成三大生产厂商。
17. CPU缓存的存取速度远快于硬盘、内存等其他存储设备。
18. Socket 755是Intel公司推出的一种接口方式。
19. CPU的封装方式始于4004时代,采用DIP封装。
20. 现在大多数CPU采用针脚式接口。
21. 计算机工作时,常用的数据和指令会被放入二级缓存中,以提高访问速度。
22.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是在1946年出现的ENIAC。
23. 存储器在计算机工作时提供运算所需的数据。
24. 运算器运算的结果通常存储在存储器中。
25. 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与外部进行信息交换的关键部分。
试卷的填空题部分涉及了BIOS芯片类型(Flash ROM)、AGP插槽用途(显卡)、BIOS中文名、CPU散热、电源类型、主板芯片组作用、机箱面板信号线标识以及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分类。
判断题部分检验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例如CPU插座附近的大芯片通常是北桥芯片,以及有无正确理解硬件设备的功能等。这些题目旨在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为日后的维护和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