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发了几个有关日本瓷器的贴,引起了不少探讨。 6park.com 近几天,因为是度假季节,和足球赛,不少板块流量减少。我以前收藏过日本瓷器和欧洲瓷器,积累了一些质量,和大家分享。 6park.com
每每谈及瓷器,我们必然难以忽略瓷器的故乡——中国。早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中国就制作出了原始瓷器。而英文单词中的“china”一词不仅代表着瓷器,也与“中国”的英文“China”为同一词。但这一次,我们的视线放在了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身上,去探寻江户时期日本有田地区生产的伊万里瓷器的前世今生。 Part 1.缘起 瓷器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瓷器的生产和使用,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国从东汉即开始了成熟青瓷的生产;受越窑青瓷生产技术的影响,与中国大唐毗邻的高丽则从9世纪开始了瓷器的生产;而直至16世纪中晚期,日本的瓷使用器一直依赖进口。16世纪末,日本与朝鲜之间爆发了文禄·庆长之役。日本虽然战败,但在战争中掠获了大量朝鲜陶工。朝鲜陶工李参平归化后,遍访佐贺藩内各地,于1610年代在有田地区发现了瓷土矿,并在上白川天狗谷筑窑,最终成功烧制出了瓷器,成为日本瓷器生产的开端。 Part 2.向荣 明末清初,因朝代更替、时局动荡等原因,中国制瓷业受到巨大冲击。同时,严厉的海禁政策致使中国瓷器出口量严重下滑,丧失了相当大的海外市场。与此同时,日本有田地区的窑业却开始异军突起。通过积极引进中国和朝鲜的技术,如模制成形、“脱色”技法、青瓷装烧法、乳钉辅助支烧、彩瓷烧制等,日本制瓷技术迅速发展,开始逐渐具备量产能力。而有田地区的藩主(地方政权的最高统治者)亦格外重视瓷器生产。1637年,佐贺藩主锅岛胜茂对有田窑业进行整顿,关闭11处落后窑厂,保留朝鲜陶工,驱逐日本窑工800余名,使瓷器的产能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1648年,佐贺藩还在有田设立“皿山代官所”,作为直接管理窑业的官方机构,瓷器生产进一步规范,生产质量进一步提高。在中国瓷器无法外销的背景下,日本抓住机遇,根据贸易需求以中国瓷器为蓝本进行瓷器生产。终于在1659年,荷兰商馆向日本订购了56700件瓷器,伊万里瓷至此开始大规模外销,走上扬帆万里之路。 Part 3.多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及朝鲜的制瓷技术直接推动了日本瓷器的诞生和初期发展,伊万里瓷生产之初亦受明末中国青花、五彩瓷影响颇深,从造型纹样乃至款识皆以中国瓷器为蓝本。但是日本伊万里瓷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融合自身文化和民族个性,并根据消费市场的需求对风格进行革新,相继烧制出清丽的柿右卫门、华美的金襴手等品类,赋予了伊万里瓷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这也正成为日本伊万里瓷在17世纪末风靡欧洲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柿右卫门”最早出自陶工酒井田喜三右卫门之手。据酒井田柿右卫门家文书《觉》的记载,柿右卫门原名酒井田喜三右卫门,他从陶工父亲那里习得了青花烧制技术,因被中国万历五彩吸引,在瓷商的资助和中国瓷工的指导下,于1647年成功烧制了彩瓷。酒井将彩瓷敬献给藩主,藩主尤为赞赏,便赐酒井“柿”姓,而由酒井创制的彩瓷风格,也被称为“柿右卫门”。“柿右卫门”风格最初造型及纹饰均以中国景德镇五彩为蓝本,并受到日本古九谷烧彩瓷的影响。1670年代研制出“浊手”(具有失透质感的乳白瓷胎),以和式画风的花鸟、动物和山水为主要题材,于乳白的瓷胎上施以色调明朗清丽的彩绘,烧制出构图疏朗、清丽雅致、别具一格的作品,走出了伊万里瓷“和式化”的第一步。 ![]() 五彩花鸟纹盘(柿右卫门样式) 日本有田产 1670~1700年 荷兰国立博物馆藏 (非本次展览展品) 与“柿右卫门”的清雅风格相反,另一种伊万里瓷的代表风格“金襕手”则以华贵精美、富丽堂皇为特色。“金襕手”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主要为矾红彩)相结合,同时加绘金彩,器形以大盖罐和盘等为主。浓郁深沉的青花、红彩满铺器表,其上以大量的金彩勾绘纹饰,使瓷器呈现出华贵深凝又富丽堂皇的效果。因恰与当时欧洲盛行的华贵的洛可可风格相契合,从而使得伊万里瓷在欧洲风头更盛。
![]()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青花矾红描金折扇花卉纹瓜棱盖罐(“金襕手”样式) 日本有田产 18世纪中晚期 东莞展览馆藏
![]()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青花矾红描金庭院人物纹带盖大罐 (“金襕手”样式) 日本有田产 约1700年 荷兰国立博物馆藏 (非本次展览展品) 当然,除了主供外销的伊万里瓷外,江户时期的有田地区生产的其他瓷器也相当有名——锅岛烧就是其中之一。锅岛烧是锅岛藩主的御用官窑,创烧于1628年,窑址位于佐贺县西部伊万里市大川内山一带,所烧瓷器主要作为贡品进献给朝廷、将军、大名,或满足锅岛藩主家族内部以及与各藩往来使用。锅岛烧品种多样,有五彩、青花、青瓷,因其为御用官窑,因此不计成本,制作工艺极其精湛,装饰题材主要采用日本民族纹样,色彩清雅素净、构图比例匀称,极具日式意蕴。
![]()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彩绘藤花竹棚纹大盘(锅岛烧) 17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非本次展览展品)
![]() 彩绘牡丹海浪纹盘(锅岛烧) 18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非本次展览展品)
Part 4.重启 从17世纪到21世纪,400年光景弹指一挥,但伊万里瓷的故事仍在继续。传统制瓷工艺在伊万里市世代相传,今天的伊万里市仍是日本瓷器的重要产地。瓷器元素在伊万里市内随处可见,是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融入当下的生活;而大川内山作为锅岛烧的窑址所在地,也已成为山清水秀的瓷器文化创意风景区,游客徜徉其间,便可感受伊万里瓷从古至今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魅力。古伊万里虽已落幕,但对瓷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开发与活化使伊万里瓷得以历久弥新,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国的灿烂文化,自宋以来亚洲国家就模仿者众,“可以说是另外一种程度的‘山寨’。”瓷器制作水平比较高的是日本和韩国,“但制作工艺始终和中国差一大截,在收藏市场上,反而是现代的日本瓷器收藏价值高,近代的日本瓷器收藏价值低,因为以前的制作工艺实在低下。” 6park.com 因为土壤的关系,日本瓷器的胎土“先天不足”,如果分量重,质地坚致而不匀。胎土的成分很不纯,是由多种土质混杂、融合,形成不等质的陶胎,因此胎的肌理给人以岩石般的感觉”行家一看就知道是日本产品;原因看胎色,根本是灰蒙蒙的白色感,这就是因为他们即使学到了景德镇的技术,也拿不到景德镇的胎土。” 本六大古窯 日本的陶瓷器歷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繩文時代。距今大約一萬三千年前的繩文土器,被視為日本最初的陶瓷器。從平安時代後期開始,陶瓷器製造業逐漸興盛,日本各地廣建窯廠。其中以六個地區的窯廠最為興盛,包括岡山縣的備前燒、愛知縣的瀨戶燒與常滑燒、 滋賀縣的信樂燒、福井縣的越前燒以及兵庫縣的丹波燒;合稱為「六古窯」,並在2017年列為「日本遺產」,為日本奠定了世界陶瓷大國的基礎。 6park.com
![]() 備前燒飯碗,圖片來源:陶吉 6park.com
![]() 常滑燒茶器組,圖片來源:TOKONAME TODAY'S 6park.com
日本的陶瓷器基本上是以「產地名+燒」為命名原則,例如備前燒就是產於備前(岡山的舊名是備前國)的陶瓷器,只有極少數例外。接下來趕緊來看看日本三大名陶是指哪些吧! 初心者必看!日本三大名陶 ①日本最早生產瓷器之地:佐賀縣有田燒![]() 被指定為國家傳統工藝品的有田燒。圖片來源:有田觀光協會 6park.com
說到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器就是「有田燒」了。400年前,豐臣秀吉出兵朝鮮,帶回了一批優秀的陶瓷工匠。其中一位叫做李參平的陶工,在肥前國(現在的九州佐賀縣有田町一帶)發現了適合製作陶瓷的土壤,有田於是開始發展,成為日本生產瓷器的發源地。 17世紀後期起,有田燒被大量出口到歐洲。由於有田町不靠海,當時都要透過海港伊萬里出口,所以有田生產的瓷器又被稱為「伊萬里燒」。後來明治時代隨著鐵路運輸開通,有田燒不再需要透過伊萬里就能運送到日本各地,從此才與伊萬里燒有了區分。 有田燒最大的特色就是輕、薄、白底藍花,類似中國的青花瓷,適合日常生活使用。而依據燒製年代和款式的不同,有田燒又分為古伊萬里、古九谷與柿右衛門樣式等等。此外還有只用來「獻上用」的上等有田燒,包括專供藩主使用的「鍋島樣式」,以及進貢皇室的「禁裏樣式」,都是最高級的有田燒。 6park.com
![]() 染錦松竹梅對杯,圖片來源:柿右衛門 6park.com
![]() 纖細高雅又華麗的餐盤,圖片來源:香蘭社 6park.com
創立於1955年的「KIHARA」,是極富現代感又不失日本傳統特色的有田燒品牌,喜歡日本陶瓷器的朋友應該不陌生。另外不可不認識的還有創立於1879年的「香蘭社」與1894年的老店「深川製磁」,後者目前是日本皇室御用瓷器,無論是設計還是技術都是世界一流水準。 6park.com
![]() 日本皇室御用的有田燒「明染付白抜紋」咖啡杯,圖片來源:深川製磁 6park.com
![]() 小巧美觀又實用的有田燒豆皿,圖片來源:HIHARA 6park.com
②日本產量第一:岐阜縣美濃燒現在日本國內的陶瓷食器大約有六成是美濃燒,產量居全國之冠。美濃燒產於岐阜縣多治見、土岐,歷史非常悠久,七世紀(飛鳥時代)在岐阜縣東濃地區燒製的「須惠器」,被視為是美濃燒的起源。 ![]() 美濃燒初期多半使用灰釉燒製,到了安土桃山時代,生產出黃瀨戶、瀨戶黑、志野以及織部樣式,被視為美濃燒的四大基本樣式。這時適逢茶道興盛,美濃燒也迎來了全盛時期。其中瀨戶黑的深黑色茶碗以及濃綠色的織部茶碗與花器,特別受到武士與茶人愛用。到了江戶時代則轉向大量燒製平民用的陶瓷,近年來簡樸溫暖的粉引陶瓷器非常受歡迎。它不是透亮純淨的白瓷,而是帶著少許鐵質與泥土顆粒的自然暖白。在日本如「AWASAKA」、「CHIPS JAPAN」都是美濃燒的代表品牌! 6park.com
![]() 美濃燒的「粉引削」食器,很受日本人喜愛。圖片來源:uchill 6park.com
![]() 融入現代感的奶油粉彩色美濃燒系列讓人愛不釋手。圖片來源:SAKUZAN 6park.com
③六古窯之首:愛知縣瀨戶燒日本六古窯有兩個在愛知,重要地位不言可喻。瀨戶燒是愛知縣瀨戶市周邊生產的陶瓷器的總稱,是六古窯之中最早開始製作上釉陶器的。瀨戶的土質優良,陶匠的手藝高超,在日本一直享有極高的評價。當其他地區還在製作素燒時,瀨戶已經懂得利用釉彩燒製硬度較高的陶器了。日語中的「瀨戶物」就是陶瓷的代名詞,就像瓷器的英語叫「China」。而銷售陶瓷器的商家,日本人稱為「瀨戶物屋」。 6park.com
![]() 沈穩有質感的釉彩是瀨戶燒食器的一大魅力,圖片來源:翠窯 6park.com
![]() 象徵吉祥的六角形瀨戶燒,圖片來源:喜多窯霞仙 6park.com
瀨戶燒與美濃燒因地緣相近,在淵源和技法尚有許多相似處,包括瀨戶燒的起源也是七世紀的「須惠器」。不過真正奠定瀨戶燒在日本陶瓷史上地位,則是在鎌倉時代。一位日本陶匠從中國宋朝學到了施釉陶器的技藝,從此釉色典雅,同時融合了陶器的自然質樸與瓷器的精細清透的瀨戶燒,風靡了全日本。 ![]() 小知識:「陶」與「瓷」如何區分? 叫慣了陶瓷,其實「陶」與「瓷」是不同器物喔!主要的區別在於土壤和溫度。陶器是以含雜色金屬較多的天然黏土,經過900〜1100度左右的溫度燒製;透氣性高,質地樸實粗糙。瓷器則是用二氧化矽較多的瓷土,以1200度以上高溫燒製,質地細緻,吸水性低。比如本文介紹的備前燒是陶器,有田燒是瓷器。合稱陶瓷器。 其他六大知名陶瓷器精選! ①岡山縣備前燒備前燒是日本自古以來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六古窯之一,大約在千年前於岡山縣備前市伊部一帶生產,最大的特色是以「燒締」這種完全不塗釉彩的方式直接燒成,保持「土」的古樸風格,呈現出獨特的深色調與手感。透過窯爐約1300度高溫自然燒出了「窯變花紋」,所以每個作品都獨一無二。 6park.com
![]() 備前燒是日本六古窯之一,圖片來源:岡山縣官方觀光導覽 6park.com
![]() 用獨一無二的備前燒陶器喝咖啡吃輕食,美味加倍。攝影:Mandy 6park.com
![]() 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備前燒,圖片來源:鳴瀧窯 6park.com
自古以來備前燒就享有「用備前燒食器能讓食物滋味更鮮美」、「用備前燒花器插花比較不易枯萎」的讚譽,因為備前燒會放射出90%遠紅外線,不只讓水不易腐臭,食物也因此變得更加美味,所以許多高級餐館都愛用「會呼吸」的備前燒器皿。在日本,「鳴瀧」是十分知名的備前燒品牌。 ②石川縣九谷燒九谷燒是石川縣南部金澤、小松、加賀市一帶生產的瓷器的總稱,最大的特徵是色彩豐富且濃重,並有其獨特的構圖方式,與日本其他陶瓷器非常不同,在世界各地都有收藏愛好者。起源於17世紀,當時的藩主在九谷山一帶發現了優良的陶石,於是命令手下到肥前(現在的佐賀縣有田町)學習,之後便開始興建大窯。 6park.com
![]() 用色華麗繽紛的九谷燒是日本彩繪陶瓷的代表,圖片來源:日本觀光局 6park.com
![]() 九谷赤繪名作:赤網手缽,圖片來源:九谷燒情報廣場 6park.com
九谷燒主要有三種技法:青手、五彩手和金襽手(赤繪)。青手的特徵是以青色為基礎,搭配黃、綠等色彩,把容器完全塗滿不留白;五彩手顧名思義就是用綠、黃、靛藍等濃厚的五種顏色上色,並描上黑色的輪廓線。金襽手就是以紅色顏料細描之後再加上金箔,非常細膩華麗!不過九谷燒不只能當收藏品,像「KUTANI SEAL」就是非常生活化的九谷燒品牌唷。 ③滋賀縣信樂燒在滋賀縣甲賀市信樂一帶生產的信樂燒,和備前燒一樣,也是日本六古窯之一,相傳起源於1300年前,歷史十分悠久。使用附近丘陵地的土壤,不上釉藥直接燒製。由於陶土含有特殊成分,與柴灰結合後發生化學變化會形成「自然釉」,觸感粗糙、表面上有濃淡不同的焦痕是一大特徵。 說到知名的信樂燒品牌,誕生於2009年的信樂燒新銳品牌「KIKOF」十分受現代人歡迎;另外像是「雲井窯」、「カネフサ製陶」等窯廠的土鍋,也是料亭、餐廳愛用的「神器」。 6park.com
![]() 信樂燒雲井窯的土鍋,是土鍋界的翹楚。圖片來源:雲井窯 6park.com
![]() 喝茶、咖啡、酒皆宜的信樂燒茶杯,圖片來源:丸十製陶 6park.com
信樂燒的古樸風格,與當時追求「侘寂」之美的茶文化非常吻合,備受茶道大師們的喜愛。如今也普遍運用在大型的花器與日常的餐具上,其中更以狸貓這個吉祥的擺飾最有名。當年昭和天皇造訪滋賀信樂,當地民眾沿路擺上手拿日本國旗的狸貓大隊以示熱情歡迎,天皇非常開心還特別吟詩,於是「信樂燒狸貓」一下子就紅遍全國,如今在日本各地輕易可見。 ![]() ④栃木縣益子燒益子燒指的是在栃木縣芳賀郡益子町周邊生產的陶器,發展成今日的規模是從江戶時代末期開始,和其他產地的陶器相較之下顯得相當年輕。這裡的陶土富含矽酸與鐵,比較容易成型,耐火性極佳,燒出來的陶器比較有厚重感,而這樣溫潤厚實的手感正是益子燒的魅力之一。 ![]() 益子燒是當時一位名叫大塚啟三郎的農夫,在鄰近益子的笠間學習陶藝,無意間發現益子的土壤很適合製陶,於是在這裡開闢窯廠,這就是益子發展成陶瓷產地的由來。後來會聲名遠播,是拜這位從英國返回日本的知名陶藝家濱田庄司之賜。他與柳宗悅等人在昭和時代初期一起倡導民藝運動,強調陶瓷器的「實用之美」。益子燒的質樸與充滿生命力的美,從此廣為人知,濱田庄司並獲得了日本政府「人間國寶」的殊榮。 6park.com
![]() 益子燒土耳其藍食器為餐桌增色。圖片來源:わかさま陶芸 6park.com
![]() 益子燒厚實溫潤,實用性高。圖片來源:uchill 6park.com
⑤大分縣小鹿田燒同樣在民藝運動中受到廣大關注的還有小鹿田燒,被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盛讚為「世界第一的民陶」。產於大分縣日田市皿山地區,起源於300多年前的江戶時代。至今依然延續傳統做法,包括利用水力的木製唐臼磨碎陶土,並堅持代代單傳,而這樣的技法被指定為國家的「重要無形文化財」,而全區以「小鹿田燒之里」,列為日本「重要文化景觀」。。 6park.com
![]() 小鹿田燒盤子是熱銷品,圖片來源:みんげいおくむら 6park.com
![]() 螺旋點狀紋路是小鹿田燒最大的特色,圖片來源:uchill 6park.com
小鹿田燒的最大特徵是密密麻麻的螺旋點狀與條狀裝飾紋路,這是用一種名叫「飛鉋」的技法,即陶匠一筆一刀手工雕刻上去的。同時還有「刷毛目」與「流掛」這兩個技法,是小鹿田燒最具代表性的三種技法。 ⑥沖繩縣壺屋燒最後來看看日本最南端的陶器產地。壺屋燒是沖繩縣那霸市壺屋地區生產的陶器的總稱,沖繩方言稱陶器為やちむん。根據考古資料指出,12、3世紀出土的「高麗瓦」,可視為壺屋燒的起源。 ![]() 17世紀初,琉球國王(沖繩在古代曾是名為琉球的獨立國家)經由薩摩藩(現在的鹿兒島)招聘了朝鮮陶工,在湧田(現在的那霸市附近)一帶進行指導,「湧田燒」於是誕生。到了17世紀晚期,琉球國王把各地的窯廠集中到壺屋地區,壺屋燒逐漸聲名遠播。琉球使節上江戶時,進貢幕府的獻禮就是壺屋燒。 6park.com
![]() 花色美麗,厚實質樸的壺屋燒麵碗。圖片來源:uchill 6park.com
![]() 象徵幸福富貴的「魚」是壺屋燒的代表圖案之一。圖片來源:育陶園 6park.com
壺屋燒主要有「荒燒」和「上燒」兩種,荒燒使用不塗抹釉藥,以1000度左右的高溫燒製,最常用來製作儲水或酒的甕。上燒則塗上白粕、黒粕、飴粕等特殊釉藥,以更高的1200度高溫燒製。而色彩美麗、光澤溫暖、手感厚實的上燒,在日本民藝運動時期也備受柳宗悅等大師的好評。被廣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是目前壺屋燒的主流。「育陶園」是沖繩老字號的壺屋燒陶窯,「guma guwa」是其品牌。 6park.com 下面再说说欧瓷。 6park.com 中国瓷器曾是世界上最受推崇的奢侈品,直到欧洲人也掌握了这一技术,那么,欧洲瓷器的成长史又是怎样的呢? ▌美迪奇家族的尝试 在欧洲,最早尝试烧制瓷器的有大名鼎鼎的豪华者洛伦佐 美迪奇。一天他收到了一件贵重的礼物,这是一件来自中国的瓷器,是一位埃及苏丹送给他的。美迪奇从来没见过这么精美的瓷器,他非常喜爱,后来斥重金收罗了将近400件中国瓷器。 美迪奇家族被瓷器这种漂亮的釉色和惊艳的工艺所吸引,这个家族最喜欢资助发明、艺术创作和革新,整个文艺复兴是他们家族赞助出来的。于是,美迪奇家族在1575年集中了地中海地区最好的陶匠,试图仿制中国的瓷器。 他们实验了各种可能烧出白色瓷器的原材料,包括粘土、蛋壳、玻璃等等。很遗憾,当时还没有现代的化学学科,这些陶工不了解高岭土的成分,也没有办法达到1250度的窑温,因此,美迪奇家族的瓷器仿制以失败而告终。 但是,他们的努力带来了一个副产品——一种仿青花的陶器餐盘,今天成了佛罗伦萨传统的手工艺品,不仅在佛罗伦萨买得到,而且意大利的一些饭馆里还在使用。 ▌炼金术士炼出德国瓷器
![]() 德国麦森青花镂空盘 到了17世纪末期,欧洲的现代科学开始萌芽,各种发明开始涌现,欧洲人不再满足于从亚洲进口瓷器,而试图自己制造瓷器。这一次,他们的做法和美迪奇家族那种盲目的尝试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且最终“再发明”了瓷器。 欧洲人喜欢讲“中国人发明了瓷器,后来欧洲人再发明了它”。这种说法听起来很别扭,但是仔细了解一下欧洲人制造瓷器的历史,便会觉得这种说法也颇有道理。欧洲人再发明瓷器的过程富有戏剧性。 这一切还要感谢一位超级瓷器迷——萨克斯公国的国王奥古斯都二世。由于和瑞典开战,萨克斯的财力几乎枯竭,依靠横征暴敛当然也不是长久之计。奥古斯都二世想到了一个不用征税也能大量生财的“好办法”——炼金。 1706年,奥古斯都二世抓住了两个炼金术士,他命令二人为自己炼制黄金,但是他很快发现这件事是不可能的。当时虽然日本也已加入瓷器市场的竞争,但是欧洲的瓷器售价依然很贵,被称为白色的黄金。 于是,奥古斯都二世便命令两个炼金术士开始研制瓷器,这样便无意中成就了炼金术士约翰 弗里德里希 伯特格尔(Johann Friedrich B ttger,1682—1719)的英名。伯特格尔只活到37岁,但是他却因成为欧洲瓷器发明人而名垂青史。 奥古斯都二世把伯特格尔软禁在阿尔布莱希茨堡(Albrechtsburg),并在那里为他建立了实验室。伯特格尔尝试用各种材料调制出瓷土,包括大理石、骨粉等颇为怪异的材料。 1707年,他烧制出一种红褐色的陶器,但是没有高岭土就不可能烧出洁白的瓷器,这是困扰欧洲陶工几百年的问题。不过,伯特格尔比较幸运,他于1708年在德国的麦森地区(Meissen)发现了高岭土矿。 但是,他发现的高岭土矿无法直接制造瓷器,因为长石含量较低,粘性不够。伯特格尔进行了很多次实验,终于发现了陶土中各种元素的最佳配比,他在麦森陶土中添加了长石成份。 烧制瓷器的另一个难点是获得1300度的高温。到17世纪,欧洲人还没有掌握制造高温瓷窑的技术。经过各种尝试,伯特格尔使用了科学家特奇豪斯(Ehrenfried Walther von Tschirnhaus,1561-1608)发明的一种大型聚光镜,能够达到1400度的高温,终于烧制出了第一批白瓷。 这批白瓷保存在德国的德累斯顿瓷器馆内的伯特格尔专厅中,非常精美。 从被带到阿尔布莱希茨堡到制造出欧洲的第一件瓷器,伯特格尔和他的助手花了4年时间,做了3万次实验,他不仅记录了全部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而且把每一次实验之间的细小差异全都记录下来。 这些历史文件今天保存在德国德累斯顿国家档案馆里。为了保密,他的文件都是用密码书写的,只有他和他的助手看得懂。 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人长期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和材料分析,在没有亚洲工匠的帮助下,终于掌握了瓷器制造的秘诀。与熟练掌握瓷器制造工艺,却不明白它的化学原理的亚洲工匠不同,这些欧洲人对瓷器烧制的原理有理性认识,并有定量的了解,他们善于通过细微调节瓷土中元素的配比和调整烧制过程,来制造各种精致的瓷器。 伯特格尔的成功给萨克森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荣誉,今天德国的麦森依然是世界瓷都之一,并且在国际高端瓷器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 ▌从奥地利到全欧洲
![]()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维也纳王室肖像瓷板画 奥古斯都二世当然要独享瓷器制造的技术和利益,他把陶工们都关在城堡里。可是到了1716年,也就是伯特格尔发明瓷器后的第五年,三名陶工逃出城堡,来到了奥地利的维也纳,自己开起了瓷窑。 奥地利女王玛丽娅 特蕾莎(Maria Theresa of Austria ,1717—1780)对瓷器同样痴迷。奥地利人到萨克森来挖角,雇来了不少陶工,把维也纳建成了欧洲第二个瓷器制造中心。女王亲自掌管瓷器工厂。 这位喜欢绿色植物的女王把自己的喜好加入到瓷器中,维也纳人制造出一种绘有鲜艳的绿色植物图案的瓷器,称为玛丽娅特蕾西系列。这种瓷器今天还在生产,成为奥地利瓷器的象征。女王在她的宫殿里建起一间巨大的瓷器室,里面不仅摆放着青花瓷仿品,而且沙发座椅的图案也和青花瓷上的一致。 德国人和奥地利人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欧洲其他的君王,他们相信瓷器这种技术是有可能掌握的。在麦森制造出瓷器的50年里,大小瓷器就已遍及欧洲——从北方的哥本哈根,到中部的斯特拉斯堡,再到南部的佛罗伦萨;从西边的伦敦到东方的圣彼得堡。 ▌英国,瓷器的革命
![]()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韦奇伍德骨质瓷盘 蒸汽机和瓷器看上去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件事情,它们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早期英国的一个民间科学社团说起了,这个社团叫做月光社,因为当时没有路灯,因此它的成员便经常选择在月圆的晚上借着月光去聚会,“月光社”因此得名。 月光社听起来像是一个在搞秘密活动的神秘组织,其实它并不神秘,不是在搞什么秘密活动,他们商量的问题都是正大光明的。 月光社里面的核心成员和通信成员,很多都大名鼎鼎:伊拉斯谟斯 达尔文(发明家和思想家,进化论最早的提出者,也是《物种起源》作者查尔斯 达尔文的祖父),詹姆斯 瓦特(蒸汽机之父),约瑟夫 普利斯特利(化学家,发现了氧气的助燃作用和对呼吸的必要性),马修 博尔顿(瓦特的合伙人,蒸汽机制造商),地质和矿物学家韦奇伍德(Wedgewood),另外通信成员中有本杰明 富兰克林和托马斯 杰弗逊,这两位鼎鼎大名,就不用介绍了。 这群科学家和发明家经常在英国当时的工业中心伯明翰聚集,在一起做实验和讨论科学问题。而联系蒸汽机和瓷器的人,便是里面这位韦奇伍徳,他对现代瓷器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贡献。 话说到了18世纪中后期,中国在制造大众瓷器方面的优势也渐渐丧失了,欧洲各国都相继开始生产瓷器了。但是,即使如此,瓷器的制造依然停留在手工水平,将瓷器生产自动化的历史使命就落在了韦奇伍徳身上。 1781年,月光社的成员瓦特在另一面成员博尔顿的帮助下,制造出了从两边推动活塞的双动蒸汽机,又称万能蒸汽机,这种原理的蒸汽机一直用到了今天。1785年,瓦特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后来博尔顿和瓦特合伙的公司将蒸汽机卖到了全世界,加上专利转让的收入,瓦特晚年非常富庶。但是,向全世界显示出这种蒸汽机威力的则是韦奇伍徳。 作为矿业家的韦奇伍徳,在英国找到了高岭土。 但是如何与欧洲大陆的国家在瓷器制造上竞争呢?韦奇伍徳近水楼台先得月,决定使用蒸汽机。经过对制作流程的改进和对工艺的改进,韦奇伍德首先将蒸汽机应用于瓷器的生产中,这带来了一个以前人们都不敢想的结果,那就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种商品供大于求的情况。 蒸汽机的使用,不仅大大提高了瓷器的制造效率,而且不同批次的瓷器的品质都能得到保障。粘土的研磨和陶坯的制作等非常耗费人力的工序都被机器取代了。工匠们的职责分得很细,每个工种的技能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样,瓷器制造便第一次做到了质量和数量同时都能提高。而在此之前,增加数量总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韦奇伍德的后人继承了家族的瓷器业,并且在1812年发明了骨质瓷器(最早的骨质瓷器不是他们发明的,他们发明独立发明了英国的骨质瓷器)——他们将牛骨粉加到高岭土中,这样烧制出来的瓷器更加洁白,并因此发明了我们今天所说的骨质瓷器。 骨质瓷器比单纯用高岭土烧制的瓷器更结实,抗撞击力更强,因此可以做得更薄,甚至薄到半透明的状态。靠韦奇伍德等人的贡献,英国人只要花一个先令就能买到一件高品质的瓷器了。而在100年前,高品质的瓷器还只是王室和贵族的专用品。 瓷器的普及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老百姓的分盘用餐便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因为每个家庭都买得起多套瓷器了。从韦奇伍德的时代开始,瓷器首次在世界范围内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个瓷器厂如果不能不断创新产品的样式、提升产品的品质,产品就没有人要了。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韦奇伍德瓷器工厂还发明了一种全新的营销观念。他在伦敦的市中心开了一家展销厅,向市民们展示自己的新产品,这是今天的苹果店和各种品牌展销店的前身。在此之前,瓷器生产厂商都是从销售商那里接订单,然后照单加工,而韦奇伍德的做法让生产厂商能直接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瓷器的更新换代变得非常快。接下来,蒸气机被广泛应用于采矿、纺织和冶金。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制造”走向了全世界。 今天,韦奇伍徳瓷器依然是世界最高端的瓷器之一,一套英国造的四件西餐用的瓷器(大盘子,小盘子,浅碗和茶杯)需要200多美元。同样价位的瓷器有德国造的麦森瓷器和美国的Lenox瓷器。比它们更高档的,则是法国的手工瓷器。今天,世界高端瓷器市场基本上被欧美人把握,日本也占有一席之地。 |
贴主:国府于2024_06_21 11:59:24编辑
喜欢国府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国府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