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韧性凸显中国应对挑战能力
《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网站12月20日发表题为《全球不确定背景下的贸易韧性》的文章,作者为伊姆兰·哈立德。文章编译如下:
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其经济韧性和全球互联互通性的晴雨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它产生的数据所表达的内情要比单纯的统计数据丰富得多。2024年1月至11月,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9%,达到惊人的39.79万亿元。对于一个近年来经受了地缘政治紧张等诸多不利因素考验的经济体来说,这些数字不仅令人印象深刻,还证明了该国持久的经济适应能力。
深入挖掘这些数据,就会发现主导中国出口格局的商品的有趣情况。机电产品是涵盖从半导体到工业机械等多个领域的广泛类别,出口额同比增长8.4%,达到13.7万亿元。仅这一类产品就占该国出口总额的近60%,凸显了中国在全球技术供应链中的关键作用。这提醒人们,尽管竞争日趋激烈,且关于技术“脱钩”的争论还在持续,但世界仍然依赖中国的制造能力。通常被誉为创新和增长引擎的民营企业在推动这些贸易数据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年前11个月,民营企业的进出口总额达到21.99万亿元,比2023年同期增长8.7%。更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对中国整体贸易额的贡献高达55.3%。这一数据有力证明了中国国内的创业精神。
外商投资企业也表现出色,尽管是以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其对外贸易额同比温和增长1.1%,达到11.67万亿元,占中国贸易总额的29.3%。虽然该领域的增长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却是个关键指标,表明尽管地缘政治复杂性日益凸显,但外国实体继续在中国广阔的市场中寻找机会。
这些数据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以及中国在全球秩序中的地位究竟意味着什么?一方面,它们体现了韧性——一种在全球形势发生变化之际适应变化并繁荣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它们展现出一个处于转型中的经济体在维持世界工厂地位与转向消费驱动模式之间寻找微妙平衡。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字不仅是贸易表现的缩影,也反映了塑造全球经济的大趋势。当中国出口时,它养活了横跨各大洲的供应链。当它进口时,预示着境外企业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贸易数据是全球故事,以我们可能无法立即意识到的方式影响着我们所有人。
中国的经济复苏引起全球关注,最新指标反映出谨慎乐观。经过几个月的波动,北京近期的刺激措施开始生效。世界银行行长彭安杰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等知名人士对中国从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到以创新和消费为中心的增长模式的战略转变表示赞赏。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维拉说,中国是全球经济进步的“稳定器”和“引擎”,表明对中国推动复苏的能力抱有信心。
这番话凸显了中国转型的连锁反应,表明其成功可以为全球经济提供稳定的力量。这些措施引起了广泛赞誉,不仅是因为它们的直接影响,也因为它们的更广泛影响。WTO、IMF等机构的领导人强调了中国应对挑战和推动复苏的能力。这种共同的信心凸显了一种更广泛的叙事:中国的轨迹不仅事关国内复苏,也是全球经济企稳的潜在催化剂。(编译/葛雪蕾)
2024年4月25日,在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工作人员在总装车间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