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精确打击洞见,转载自精确打击洞见
为了验证武器装备实战化分析、设计、评价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以美国三个典型的空空导弹为对象,开展相关分析评价工作。三型导弹均为在役,其中两型经过实战检验。本章尝试利用实战化方法,对这三型空空导弹的实战性进行试评价。通过评价和分析,从某种程度映射出当时美军对空战需求和能力的判断以及对空空导弹设计的思想、观念和方法。通过对美国空空导弹实战性的分析解读,不仅可以验证武器装备实战化分析方法的合理性,而且对于我们提高武器装备实战化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装备选择的原则
1.需要有基本型装备和改进型装备
为了平衡武器性能和研发成本,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军事强国遵循武器装备基本型系列化的发展模式。基本型是一代装备的原型,体现了发展原型装备的作战需求、设计思想和实战化理念,代表了当时的科技水平和对战争的理解认识。改进型装备一般是指在基本型基础上针对技术水平的提升、作战需求的转变而进行的适应性改进。这种改进一定程度上是针对经过实战和实际应用暴露的问题,特别是实战化问题进行针对性改进,目的是极大地提升实战能力。这种基本型- 系列化的发展道路,与技术水平、武器装备的发展模式相契合,选择基本型和改进型装备进行分析,能够体现出装备实战化发展的典型特征。
从世界雷达型空空导弹发展历史来看,共分为四代,第四代典型代表为美国的AIM-120 系列。选取AIM-120 系列作为实战化分析对象,其中AIM-120A 为AIM-120 系列的基本型,AIM-120D 是AIM-120 系列中的最新改进型。
2.需要有跨代的基本型装备
跨代型号是领先一代的装备,代表了未来武器、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跨代型号在许多方面进行了跨域式提升,关键技术组成一般也具有颠覆性要素,可极大提升实战能力,代表了未来一段时间对实战化的理解。对跨代型号进行实战化分析,具有牵引性意义。
根据空空导弹发展的特点,选取了第三代雷达型空空导弹典型代表AIM-7F 作为实战化分析对象,与AIM-120 系列形成代差。 6park.com
3.选择的装备基本上得到过实战检验
不同于样机试验、仿真试验,实战是作战全要素的检验,动态对抗的全过程是其他试验、演习难以比拟的,纸上谈兵的“完美”装备在实际战场不堪一击的例子不胜枚举。经历过实战检验的装备必然会对暴露的问题进行改进、提升,最终形成契合实战的设计,而实战化理论是针对实际战场环境的分析、评价理论,选择得到过实战检验的装备,而不是实战“成熟度”不高的装备,更有利验证实战化方法。
AIM-7 “麻雀”系列和AIM-120 系列空空导弹经历了多次实战检验。AIM-7M “麻雀”空空导弹是美国80~90 年代空/ 海军的主战装备,在海湾战争等战争中取得了突出的战绩。AIM-120A 于1991 年首次服役,便参加了海湾战争,尽管没有投入实战,但处于警戒状态。海湾战争之后,AIM-120A 在伊拉克南部禁飞区内实战中首次击落伊拉克 米格-25战斗机。AIM-120 系列空空导弹作为主战武器参与了多场局部战争,包括 科索沃战争、利比亚战争等,经过了实战的检验。
4.对所选装备实战化评价的标准选择
一是通过长期跟踪和分析国外该系列导弹研发、改进、作战运用的情况,结合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给出评估值;二是借鉴国外军内外部门对该系列导弹在作战运用中给出的实际评价;三是通过对引进装备的实际运用和消化吸收再创新。
(二)选择装备的基本情况
1.AIM-7M空空导弹基本情况
有关背景
“麻雀”(AIM-7 )空空导弹是战后美国研制并装备使用的第二种空空导弹,也是世界上装备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中距空空导弹系列。美国军方决定发展这种雷达型中距空空导弹,是出于当时的战略战术考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军事态势和核军备竞赛的局面,远程 战略轰炸机作为唯一有效地运载核炸弹的工具,成为美苏对抗的终极装备。美军制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空空导弹发展计划,研制具备远距拦截能力的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拦截苏联的远程战略轰炸机。
AIM-7M 空空导弹作为第三代雷达型中距空空导弹的典型代表,其特点是采用单脉冲半主动导引头,能够全天候、全方位、全高度攻击大机动目标,下视下射能力有所提高。该弹由美国海/ 空军联合提出,由雷锡恩公司于1957 年1 月开始改进,1978 年对单脉冲导引头进行试验和鉴定,1979 年11 月交付样弹,1980 年4 月进行试射,同年8 月美国海军和主承包商联合进行技术鉴定,1981 年2 月~10 月进行初步使用试验和鉴定,同年12 月美国海军武器采购审查委员会批准该型导弹服役并授权小批生产,1982 年开始服役,1983 年2 月进行最终验收试射命中靶机,1985 年投入大批生产,成为美国海/ 空军各型战斗机的标准武器装备。
主要性能
最大射程:45千米;
最小射程:600 米;
最大速度:3 ~4 马赫;
使用高度:20000 米;
最大过载:30g ;
制导系统:半主动脉冲多普勒雷达;
引信:主动雷达近炸引信;
战斗部:爆炸破片,重40 千克;
弹重:230 千克;
弹长:3.66 米;
弹径:203 毫米;
翼展:102 毫米。
主要特点
AIM-7M 采用带倒置接收机的单脉冲雷达导引头以及数字处理机和新自动驾驶仪,改善了抗电子干扰和地/ 海杂波干扰性能,提高了高空/ 低空攻击时的制导精度,特别是对小型掠地海飞行目标的攻击能力。该导引头采用的倒置接收机技术,来自英国马可尼公司。该公司于1969 年开始研究单脉冲雷达的倒置接收机技术。为改进AIM-7M ,雷锡恩公司于1975 年1 月向该公司引进了采用倒置接收机的单脉冲雷达导引头技术。此外,AIM-7M 采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型号改为MK58Mod3 、4 或MK65Mod0 ;战斗部改为破片式,型号为MK71 ,其安装位置与AIM-7F 相同;主动雷达引信带有自检测系统,使导弹对低空飞行目标的引炸精度提高;重新设计了弹翼,以减小高速动压颤振。
参战情况
在1991 年的海湾战争中,“麻雀”导弹的第三代型号AIM-7M (/F )战绩突出。1992 年4 月《美国国防部致国会的最后报告》表明,在1991 年1 月17 日~2 月28 日的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共击落伊拉克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38 架,其中,“麻雀”AIM-7M (/F )导弹击落26 架,占击落飞机总数的68.4 %,首次在空战中超过红外近距格斗型空空导弹;机炮击落2 架,占击落飞机总数的5.3 %。
2.AIM-120A空空导弹基本情况
有关背景
AIM-120 “阿姆拉姆”(Advanced Medium Range Air-to-AirMissile ,AMRAAM )空空导弹是美国研制并装备使用的第四代 先进中距空空导弹,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入现役的、具有发射后不管和多目标攻击能力的中距空空导弹。美国海 / 空军在1973 年越南战争结束后不久,成立联合研究小组,在总结越南战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对付未来20 ~30 年内空中威胁所应发展的空空导弹要求,登载于1976 年9 月发表的、1978 年4 月修订的《对先进战术空空导弹的空/ 海军联合要求》(JSOR )文件之中,其目标是发展一种取代将要退役的AIM-7 “麻雀”系列中距空空导弹的后继导弹。
1977 年美国海/ 空军成立联合工程项目办公室并联合提出项目研制任务,由空军武器发展试验中心负责该项目管理,由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负责单脉冲雷达导引头分项目管理,随后发出对该导弹系统可行性研究的招标书。包括休斯导弹系统公司和雷锡恩公司在内的五家公司/ 集团投标,在对导弹的威力、性能、火力、可靠性和维修性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拿出了各自的样弹设计方案,随即进入样弹设计阶段。到1978 年,经过比较,最后休斯公司和雷锡恩公司中标。这两家公司的样弹设计方案非常相似,都采用主动雷达制导系统和小战斗部,区别仅在于推力范围和气动布局不同。
1979 年底进入验证/ 审核阶段,休斯公司最终被选为主承包商。1982 年12 月开始进入全面工程发展阶段,共生产试验用导弹128 枚。全面工程发展阶段结束后,根据双承包制原则,1985 年选定雷锡恩公司为第二主承包商。由于试飞中发现许多问题以及管理失误,该导弹项目比原定计划至少推迟3 年。在美国国会根据空军所作的保证而批准对该导弹拨款之后,两家主承包商于1988 年3 月开始低速生产第1 批导弹。1990 年5 月4 日第二次在F-15 战斗机上成功地进行了4 对4 试射,3 枚直接命中,1 枚从靶机一侧飞过,但处于导弹战斗部杀伤区内。1991 年AIM-120A 首先进入美国空军服役,1993 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至此,该导弹的全过程设计阶段宣告结束,进入了生产和使用阶段。
主要性能
最大射程:70 千米;
最小射程:800 米;
最大速度:4 马赫;
使用高度:20 千米;
最大过载:40g ;
制导系统:捷联惯导+ 数据链修正+ 主动雷达制导;
引信:无线电近炸引信;
战斗部:WDU-33/B 型高爆破片式定向战斗部,重22 千克;
动力装置:1 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重:152 千克;
弹长:3.65 米;
弹径:178 毫米;
翼展:533 毫米;
舵展:635 毫米。
主要特点
导弹采用正常式气动布局,大长细比弹体,尖锥型头部。弹体中部装有较小的弹翼,以保证低速飞行时的机动性。尾部有4 片控制舵,由电动舵机驱动。采用模块式结构设计,由4 个主要舱段构成。从前至后依次为:制导舱、惯性基准装置与引信战斗部、火箭发动机和舵机舱。制导舱内包括采用平板天线和行波管放大发射机的主动雷达导引头。天线被尖锥形的陶瓷天线罩覆盖。发射机的后边是电子装置,其中有一个32MHz 的微处理器,执行导航、自动驾驶仪、雷达、引信及自检功能。制导舱的后边是惯性基准装置和引信战斗部。弹体的后半部分是火箭发动机,电动舵机,舵面布置在发动机长尾排气管的周围。发动机喷管的旁边装有数据链的接收天线,载机发出的关于目标位置和速度矢量的修正信息通过天线传到弹上。
由于该导弹装有小型捷联惯导系统,为保证其精度,在发射之前,机载火控系统必须向导弹提供载机速度、位置、姿态、重力分量等信息,以完成弹载惯导系统与机载惯导系统的对准。在导弹发射瞬间,载机火控系统还要向导弹装定目标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在导弹发射后且发射距离较远时,还要通过数据链传输系统向导弹传输目标的瞬时位置和速度信息。弹载计算机则根据上述信息,计算导弹有关参数,如天线指向、距目标的距离和目标的多普勒频率,以实现末制导段的截获与跟踪。
参战情况
AMRAAM导弹于1991 年首次服役,便赶上了一场现代化的高技术战争,虽因缺少训练未获准投入实战,但受命处于警戒状态。在海湾战争后期,参战的美国空军第58 战术战斗机联队获得了总共52 枚AIM-120A 先进中距空空导弹,装备F-15C/D 战斗机,警戒巡逻载飞共26000 小时,仅出现两次导弹系统故障,可靠性达到1300 小时,大大超过规定的平均维修间隔时间(MTBM )200 小时(初期)和450 小时(最终)指标。1992 年12 月27 日,伊拉克空军的1 架米格-23 和1 架米格-25 闯入伊拉克南部的禁飞区,被美国空军E-3 预警指挥飞机发现,随即引导在禁飞区上空巡逻的两架F-16C 对其拦截。1 架F-16C 同时发射2 枚AIM-120A 导弹,将米格-25 战斗机击落。
1993 年1 月13 ~18 日,在海湾战争爆发两周年前夕,美国联合英国和法国对伊拉克发起了三次“惩罚性”空袭。1 月17 日夜间在伊拉克北部禁飞区,美伊双方战斗机发生了空战。美军1 架F -16C 战斗机发射AIM- 120A 导弹落了1 架米格- 25 (亦有说是米格-29 )战斗机。1994 年2 月28 日,在波黑地区上空巡逻的两架北约组织的F-16 战斗机,拦截了4 架G-4 “超海鸥”轻型攻击机。
1999 年3 月科索沃战争期间,荷兰的一架F-16AM 击落塞尔维亚的一架“米格-29 ”飞机,美国的F-15C 用AMRAAM 击落塞尔维亚的2 架“米格-29 ”飞机。1999 年5 月4 日美国空军的一架F-16C 击落了一架“米格-29 ”。
3.AIM-120D空空导弹基本情况
有关背景
AIM-120 导弹自1977 开始研制,按照基本型、系列化发展道路,历经40 年仍在持续改进。1990 年美空军制定“预筹产品改进计划”(Pre-Planned ProductImprovement ,P3I ),分四个阶段、历时二十余年,对制导、引战、发动机和软件等进行持续升级改造,发展了AIM-120C-3/4/5/6/7 和AIM-120D 等6 个改进型号。
AIM-120D 是P3I 第四阶段的最终产品,也是该系列的最新改型,于2003 年12 月开始研制。2006 年雷神公司获得首份系留训练弹的生产合同,同年在美国爱德华空军基地的F-22 战机上开展噪声和振动测试。2007 年开展研制试验。2009 年,由于出现了导弹锁死、机内自检(BIT) 失效、主动电子扫描阵列(AESA) 干扰、飞机集成问题和GPS 信号捕获不理想等问题,导致AIM-120D 作战试验的开始时间一再推迟。2011 年8 月份,完成研制试验。2012 年5 月,美国军方进行了作战试验准备情况的评审,2013 年5 月,AIM-120D 开始作战试验,2014 年完成了全部共7 次作战试验,2015 年1 月正式服役。
主要性能
最大射程:70 千米;
最小射程:800 米;
最大速度:4 马赫;
使用高度:20 千米;
最大过载:40g ;
制导系统:捷联惯导+ 数据链修正+ 主动雷达制导;
引信:无线电近炸引信;
战斗部:WDU-41/B 型战斗部,重20 千克;
动力装置:1 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重:161 千克;
弹长:3.65 米;
弹径:178 毫米;
翼展:445 毫米;
舵展:447 毫米。
主要特点
AIM-120D 主要特点包括增大离轴角、改善运动学特性、GPS 辅助导航、双向数据链、扩大不可逃逸区、射程提高50% 、及提高电子保护特性等。其抗电子干扰的能力与作战效能明显提高,新的制导软件改善了运动学性能和武器效能,通过改进标准发动机的能量管理增加了射程,双向数据链可对导弹的末段飞行进行更好的控制。在AIM-120C-7 基础上进行较大改进,加装增强型双向数据链,采用紧耦合型GPS/IMU 制导装置和新的软件版本。导弹射程增加50% ,杀伤概率大大提高。GPS/IMU 组合制导将减小飞行过程中对目标的瞄准误差。双向数据链可将导弹飞行状态传输到其载机上,扩展了导弹攻击载机后半球目标的能力;上行链路用于导弹制导指令的更新,同时支持第三方信息;下行链路用于发送导弹的工作状态和运动状态信息,报告导引头的截获、自动寻的转换以及可实现的杀伤概率。AIM-120D 还能利用地面探测器获取目标信息,即拥有基于战场信息共享网络的作战能力。
参战情况
AIM-120D 尚未参与实战,但是作为AIM-120 系列的最新型号,已正式进入部队服役,未来将作为主战装备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