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港:浙大新校区(中)抗战西迁
2017回国行 44(杭州系列 33)
杭州阿立
书接上集《紫金港:浙大新校区(上)》:
继续参观浙大的新校区。黄教授带队,前方来到浙大西迁的纪念展览场。
浙大西迁纪念碑亭:
浙大西迁办学纪念碑:
整个纪念场占地很大,像个公园似的。继续秀照片前,先看度娘介绍:
----------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的战争。8月“淞沪战役”失利,民国政府西迁陪都重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火弥浸中华半壁河山。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著名地理气象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校长率领下,怀着“教育救国,科学兴邦”理想,踏上漫漫西迁路程,历时两年多,穿越浙江、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6省,行程2600公里,于1940年抵达贵州遵义、湄潭、永兴,坚持办学七年,谱写了一部伟大的“文军长征”史。
浙大西迁的路程是曲折的,先后换了建德、泰和、宜山、遵义四处校址。浙大西迁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保护《四库全书》的转移。四库全书共有7部,3部清末已毁,日本侵华又损失2部,竺可桢受民国教育部的委托,将一部《四库全书》140箱,成功转移至贵阳黔灵山公园北的地母洞存放。竺可桢校长多次到地母洞察看《四库全书》的保护工作。
浙大西迁遵义湄潭办学,在生活极其艰苦的岁月里,竺可桢校长倡导“求是精神”,汇聚和保护了一大批如苏步青、王淦昌、贝时璋、胡刚复、蔡邦华、王国松、王琎等一代知识分子精英。他们胸怀报国之志,陋室栖身,俭餐淡食果腹,创造了累累教学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如李政道、程开甲、叶笃正等新一批蜚声中外的科学巨子。为新中国成立后科学事业发展储备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使浙大崛起成为全国著名高等学府。
浙大西迁路线示意图:
----------
继续参观浙大西迁纪念展览。照片随手拍了几张:
手摇发电:
费巩明灯:
后面的展览没再拍照。。。
也在米国的同哥这次也赶回来参加聚会了。同哥的妈妈想当年是浙大的学生,而且是浙大女排的队员(个人英姿照不分享了,隐私)。有几张珍藏的照片:
浙大西迁校务会议记录:
同哥妈妈的毕业照(正好在西迁时):
私人分享,请勿下载、转发。谢谢!
。。。
黄教授:咱们先午餐去吧?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下集《紫金港:浙大新校区(下)》,链接: https://club.6parkbbs.com/life7/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3956740
评分完成:已经给 杭州阿立 加上 300 银元!
贴主:杭州阿立于2021_01_24 6:58:45编辑
喜欢杭州阿立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杭州阿立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