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Sk5WhOGRwZV3UoicpfrVKW7wP3QOc3QK2PNfb4BMRkwew6VjgVb1FJicZlF0ibw2TrLqiaticIGpbctvN7uWqJt44j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这是一本很有料的书,温铁军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温铁军首先是是一个三农专家,然后才是一个政治经济学专家,他不仅是中国三农问题研究领域之权威,而且没有像其他业界同僚那样,一味的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而是对体制问题有着深刻的不同见解。
而最让岱岱佩服的,是温铁军对农民有着很深的济世情怀。
是的,“情怀”,这个在当下已经被滥用的词汇,放在他身上,才是真正的实至名归。
温铁军师从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为其得意门生,早年进入过海里的决策圈子,他曾受命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经济卷》,因此得以阅览过一些相当有分量的“有关材料”。
然而,完稿后,因温铁军坚持“危机就是对不合理制度的不合理的合理化”这一学术态度,书稿中被认为“颇多微词”,所以他撰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经济卷》,被高层枪毙,未能面世。
后来温用《经济卷》的部分材料,加上对三农问题的主题描写,写了另一本书,就是现在的《八次危机》。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Sk5WhOGRwZV3UoicpfrVKW7wP3QOc3QK2PNfb4BMRkwew6VjgVb1FJicZlF0ibw2TrLqiaticIGpbctvN7uWqJt44j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把《八次危机》和温铁军的相关讲座放在一起看,就差不多能了解被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经济卷》的原貌了。
因为温本人是很靠近决策层的学者,掌握的一手资料比大部分学者都多,而且其人敢于跳出意识形态的分歧来客观剖析中国经济,所以他的书很值得一看。
毕竟,不仅在民间,学术界也有信息的不对称的。
上层政要掌握的信息,和吃瓜群众的比,不是一个量级的,就像有的人看的是内部参考,有的人看的是动态清样,有的人看的是清样附页,而有的人看的是侠客岛。
2015年5月上旬,政治ju通报郭案件。——《清样附页》
5月下旬,省部军级通报郭案件。——《动态清样》
7月,郭案社会公示。——《侠客岛》
——旧文《徐郭落马时间表》
这本《八次危机》有一个很引人注目的论点,岱岱特意写文列出,并进而发展,写成这个系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1、成本转嫁理论
国际上,一直有萨米尔 阿明的“第三世界依附理论”,和沃勒斯坦的“世界系统论”,来解释国家与国家间的利益关系。
即发达的西方国家,通过在全球建立的军事、金融、产业、文化等优势,设定了不平等不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从而让西方国家能在内部发生经济危机 时,通过对第三世界国家转嫁危机成本,从而顺利渡过国内难关。
如美国的做法:
遭遇危机,能靠连续施行量化宽松政策而得以嫁祸全球的,只能说军费开支和政府债务都约占世界二分之一的美国。
而那些不能向外转嫁危机成本,只能承接西方国家危机成本的国家,大多数都堕入了“发展陷阱”。
有的西方学者将西方国家这种“对外转嫁”,形容为“先发优势”,有的中国人则形容为“剪羊毛”。
温铁军将这两大理论进一步发展演化成“成本转嫁理论”,用来分析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动态。
根据他的“成本转嫁理论”,西方工业化工程中,常常向海外转移发展成本,将发展收益留在国内,造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而中国则在特色的城乡二元体制下,通过对内(即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转嫁发展成本和经济危机的风险。
因此温认为,国家必须重视“三农”,国家无法不重视三农,因为三农是重要的“劳动力池”和“资金池”。
只有农村保持稳定发展,中国才能在经济危机时向农村转嫁风险,保证经济在城市“软着陆”,而一旦农村不能承接足够的风险,那么经济就会在城市“硬着陆”。
三农领域的权威温铁军,一如既往的对农民抱有深切感情,他在《八次危机》中,数据翔实案例丰富的向我们展示了,从1949年建国以来,农民、农业、农村,是如何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建设而付出最大牺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