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Java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JMM)JMM主要是为了规定了线程和内存之间的一些关系。根据JMM的设计,系统存在一个主内存(Main Memory),Java中所有变量都储存在主存中,对于所有线程都是共享的。每条线程都有自己的工作内存(Working Memory),工作内存中保存的是主存中某些变量的拷贝,线程对所有变量的操作都是在工作内存中进行,线程之间无法相互直接访问,变量传递均需要通过主存完成。
特性
原子性
指一个操作是不可中断的,即使是多个线程一起执行的时候,一个操作一旦开始,就不会被其他线程干扰
可见性
指当一个线程修改了某一个共享变量的值,其他线程是否能够立即知道这个修改。显然,对于串行程序来说,可见性问题 是不存在。因为你在任何一个操作步骤中修改某个变量,那么在后续的步骤中,读取这个变量的值,一定是修改后的新值。但是这个问题在并行程序中就不见得了。如果一个线程修改了某一个全局变量,那么其他线程未必可以马上知道这个改动。
有序性
对于一个线程的执行代码而言,我们总是习惯地认为代码的执行时从先往后,依次执行的。这样的理解也不能说完全错误,因为就一个线程而言,确实会这样。但是在并发时,程序的执行可能就会出现乱序。给人直观的感觉就是:写在前面的代码,会在后面执行。有序性问题的原因是因为程序在执行时,可能会进行指令重排,重排后的指令与原指令的顺序未必一致
原子性解决方案:加入Synchronized关键字进行加锁
可见性解决方案:加入volatile关键字进行可见处理
有序性解决方案:加入volatile关键字有序处理
主内存与工作内存
处理器上的寄存器的读写的速度比内存快几个数量级,为了解决这种速度矛盾,在它们之间加入了高速缓存。
加入高速缓存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缓存一致性。如果多个缓存共享同一块主内存区域,那么多个缓存的数据可能会不一致,需要一些协议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令重排序的条件
- 在单线程环境下不能改变程序的运行结果;
- 存在数据依赖关系的不允许重排序;
- 无法通过Happens-before原则推到出来的,才能进行指令的重排序。
happens-before 原则
- 程序次序规则:一个线程内,按照代码顺序,书写在前面的操作先行发生于书写在后面的操作
- 锁定规则:一个unLock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同一个锁额lock操作
- volatile变量规则:对一个变量的写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
- 传递规则:如果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B,而操作B又先行发生于操作C,则可以得出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C
- 线程启动规则:Thread对象的start()方法先行发生于此线程的每个一个动作
- 线程中断规则:对线程interrupt()方法的调用先行发生于被中断线程的代码检测到中断事件的发生
- 线程终结规则:线程中所有的操作都先行发生于线程的终止检测,我们可以通过Thread.join()方法结束、Thread.isAlive()的返回值手段检测到线程已经终止执行
- 对象终结规则:一个对象的初始化完成先行发生于他的finalize()方法的开始
jvm和jmm之间的关系
jmm中的主内存、工作内存与jvm中的Java堆、栈、方法区等并不是同一个层次的内存划分,这两者基本上是没有关系的,如果两者一定要勉强对应起来,那从变量、主内存、工作内存的定义来看,主内存主要对应于Java堆中的对象实例数据部分,而工作内存则对应于虚拟机栈中的部分区域。
从更低层次上说,主内存就直接对应于物理硬件的内存,而为了获取更好的运行速度,虚拟机(甚至是硬件系统本身的优化措施)可能会让工作内存优先存储于寄存器和高速缓存中,因为程序运行时主要访问读写的是工作内存。
CAS
Compare and change
compare and swap
使得代码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