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等待审核」和「正在审核」的真正区别是什么?
机审到底在哪个阶段进行,等待审核还是正在审核开始?
为什么有的App会1分钟被拒,而有的却等待审核30天?
我们来分析一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 我们提交app 就进入到正在等待审核状态, 苹果官方的解释是 这是一个队列状态, 就是排队 还没有真正的开始审核
但是从最近的各种案例我对这个正在等待审核, 和 正在审核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我可能之前陷入了一个重大的误判
我们来假设两种设计模式的本质区别
方案A:机审从「等待审核」阶段开始
-
优点:
-
预处理能力:机审提前完成,进入「正在审核」时人工审核员可直接查看机审结果(如静态代码扫描、元数据合规性检查),减少等待时间。
-
快速拒绝:解释「1分钟被拒」现象(如检测到私有API、缺失隐私政策等),无需占用人工资源。
-
负载均衡:机审分散在队列阶段,避免集中式资源竞争。
-
-
缺点:
-
资源浪费:对频繁撤回或重复提交的App(如开发者反复试错),机审可能重复执行,增加服务器开销。
-
状态同步复杂性:若开发者在机审完成前撤回,需终止机审进程。
-
方案B:机审从「正在审核」阶段开始
-
优点:
-
精准触发:仅对实际进入人工审核的App执行机审,避免无效计算。
-
数据一致性:减少因频繁提交/撤回导致的数据冗余。
-
-
缺点:
-
人工等待延迟:审核员需阻塞等待机审结果,降低整体效率。
-
无法解释快速拒绝:1分钟内完成「代码扫描+人工判断」几乎不可能。
-
我觉得苹果更倾向于在「等待审核」阶段启动机审,因为:符合「快速拒绝」的实际观察;最大化利用计算资源,最小化人工审核阻塞;通过分级过滤提升整体效率,即使牺牲少量无效机审成本。这种设计平衡了速度、准确性和资源利用率,符合苹果一贯的「自动化优先」审核策略。
比如苹果的机审在正在等待审核就开始 那么以下案例就都解释的通了
1: 提审之后迟迟在等待审核阶段 ,几天到十几天甚至是几十天? 你的代码明明还没有进入审查阶段,为什么就被放弃了?
我们都知道账号关联违规应用、支付问题等,可能触发隐性风控,导致审核队列中被“冷处理”。
但是我们是新账号, 新代码, 提审之后迟迟几周无法进入审核的原因是什么呢?
你的代码可能在这阶段进入初步审查标记为恶意代码,在机审阶段被“冷处理”。也就是说不值得进入人工审核, 浪费审核工作人员的时间
2: 你的app为什么会出现1分钟被拒4.3
我之前对苹果的对比速度感觉到很是惊人, 一分钟内竟然能够对比全球的app, 这是我一个重大的判断失误.
这个1分钟大概是机审查重高度相似, 不需要进入人工审核足以判定. 自动进入正在审核,自动机器打回,这有可能才是真正的机审4.3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机审能100%确定4.3?无需人工复核?
代码重复率太高?
UI相似度?
我感觉都不是,苹果的机审系统之所以能100%自动判定4.3(无需人工复核),必定依赖某些“铁证”级数据,而不仅仅是常规的代码相似度或元数据比对, 这个一定是经过苹果的精心的设计.
我们可以联想
你正在考试,老师不需要看你的卷子,就知道你是抄袭的?
下一篇文章我们讲遇到了4.3a后, 是选择在原包处理 还是 新建包处理, 这个很重要,尤其是对于新代码的4.3的开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