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sorflow入门(六)——初识卷积神经网络(CNN)

上一节
Tensorflow入门(五)——损失函数

下一节
Tensorflow入门(七)——CNN经典模型:LeNet

原文链接:https://my.oschina.net/u/876354/blog/1620906
本文在原文基础上进行细微的修改和完善。

1. 什么是神经网络?

这里的神经网络,也指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简称ANNs),是一种模仿生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的算法数学模型,由神经元、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突触)所构成,如下图:

dCoEqK.png

每个神经网络单元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如下,也叫感知器,它接收多个输入(x1,x2,x3…),产生一个输出,这就好比是神经末梢感受各种外部环境的变化(外部刺激),然后产生电信号,以便于转导到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

dCouPH.png

单个的感知器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模型,但在现实世界中,实际的决策模型则要复杂得多,往往是由多个感知器组成的多层网络,如下图所示,这也是经典的神经网络模型,由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构成。

dCo3sP.png

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映射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记忆能力、自学习等能力,在分类、预测、模式识别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2. 什么是卷积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中大放异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准确度,有着广泛的应用。接下来将以图像识别为例子,来介绍卷积神经网络的原理。

(1)案例
假设给定一张图(可能是字母X或者字母O),通过CNN即可识别出是X还是O,如下图所示,那怎么做到的呢

dCq5V0.png

(2)图像输入

如果采用经典的神经网络模型,则需要读取整幅图像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即全连接的方式),当图像的尺寸越大时,其连接的参数将变得很多,从而导致计算量非常大。

而我们人类对外界的认知一般是从局部到全局,先对局部有感知的认识,再逐步对全体有认知,这是人类的认识模式。在图像中的空间联系也是类似,局部范围内的像素之间联系较为紧密,而距离较远的像素则相关性较弱。

因而,每个神经元其实没有必要对全局图像进行感知,只需要对局部进行感知,然后在更高层将局部的信息综合起来就得到了全局的信息。这种模式就是卷积神经网络中降低参数数目的重要神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