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层网络概述

大二层网络主要为了解决数据中心虚拟机动态迁移需求,它采用扁平化、无阻塞架构,避免了传统二层网络的环路和广播风暴问题。VXLAN等技术突破了VLAN数量限制,实现了大规模虚拟化。与传统三层网络相比,大二层网络更简洁,适用于云数据中心,但对普通园区网价值有限。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要想了解大二层网络,必须要先了解传统三层网络和传统二层网络,最后根据大二层网络和后者的区别,可以清晰地了解大二层网络。

传统三层网络

传统数据中心采用三层网络架构,即整个网络由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组成,流量纵向经过接入层、汇聚层网络,收敛至骨干核心层。这种架构,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种树形结构,很容易出现单点失效,导致网络出现大面积故障。因此,在汇聚层、核心层节点,都会要求双上行接入,这就不可避免会形成网络环路。

传统三层网络采用层次化模型设计,将复杂的网络设计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着重于某些特定的功能,这样使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变成许多简单的小问题。比如核心层,可以采用双机热备份、负载均衡等技术,充分发挥核心交换机硬件性能,提高网络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传统二层网络

传统数据中心也会采用传统二层网络架构,即整个网络由接入层和核心层组成。

为了提高可靠性,传统二层网络采用冗余设备和冗余链路,在虚拟机迁移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网络环路。

为了避免网络环路过程中产生的广播风暴,需要采用STP生成树协议来防止冗余链路形成环路。由于STP性能的限制,采用STP协议进行破环的二层网络通常不超过50个网络节点,导致虚拟机动态迁移只能在一个较小的局部范围内进行,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同时由于STP需要阻塞掉冗余设备和链路,也降低了网络资源的带宽利用率。

传统二层网络之所以大不起来,是因为环路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广播风暴问题。

传统二层网络技术之所以不能支持大二层,是因为在传统二层网络中,VLAN的个数只有4096个,而大二层网络至少要能容纳数量在1万以上的主机,VLAN的个数显然是不够的。

大二层网络

云数据中心采用大二层网络架构,即整个网络由接入层和核心层组成。

大二层网络架构是数据中心网络必须基于扁平化、无阻塞的网络架构。

这种网络解决方案主要是为了解决数据中心虚拟机动态迁移这一特定需求而出现的,对于普通园区网来说,大二层网络并没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虚拟机动态迁移是指在保证虚拟机正常运行的同时,将虚拟机从一个物理服务器移动到另一个物理服务器的过程,该过程对于最终用户来说是无感知的,使得管理员在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灵活调配服务器资源或者对物理服务器进行维修和升级。虚拟机动态迁移的关键是要保证在迁移时,虚拟机上的业务不会中断,这就要求虚拟机的IP地址、MAC地址等参数保持不变,所以虚拟机的迁移只能在同一个二层域内进行,而不能跨二层域迁移。

大二层网络是为了实现虚拟机的大范围甚至跨地域的动态迁移,要求将虚拟机动态迁移可能涉及的服务器都纳入同一个二层网络,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能实现虚拟机大范围无障碍迁移的二层网络。

大二层网络至少要能容纳数量在1万以上的主机。

大二层网络不会形成网络环路以及广播风暴。

常见的实现大二层网络技术:

1)网络设备虚拟化技术。

目前主流的网络设备虚拟化技术有:横向虚拟化技术,纵向虚拟化技术,跨设备虚拟化技术,虚拟交换技术等。

特点:将冗余的网络设备组合,虚拟化成一台逻辑网络设备,呈现为一个网络节点;链路聚合技术;无需部署破环协议。

优缺点:网络逻辑简洁;管理维护简单;和其他技术相比,网络规模更小;技术都是厂商的私有技术,只能使用同一厂商设备进行组网;构建中小POD级大二层网络。

2)TRILL/SPB技术。

TRILL多连接透明互联协议、SPB最短路径桥等协议在实现多路径的同时,还使得链路利用率极大提高,即所有链路都能同时传送数据。

支持TRILL协议的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简化网络配置,减少了维护管理费用。

TRILL协议完全使用了标准的IS-IS协议规范,TRILL也天然继承了ISIS的快速收敛的特点和能用于大规模的业务环境的特点。

通过引入类似IP的TTL字段和RPF算法在数据转发平面进行环路避免和消除,有助于确保安全可靠的转发。

高效率和高性能。

3)VXLAN技术。

为突破传统VLAN数目的限制,大二层网络采用了VXLAN等Overlay虚拟化技术。VXLAN等Overlay技术都是通过将MAC封装在IP之上,实现对物理网络的屏蔽,解决了物理网络VLAN数量限制、接入交换机MAC表资源有限等问题,同时通过提供统一的逻辑网络管理工具,更方便地实现了虚拟机在进行迁移时网络策略跟随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虚拟化对网络的依赖。

特点:

由IT厂商主导,上面的两类技术是由设备厂商主导的;

通过隧道封装的方式;

相当于虚拟化成了一个巨大的交换机;

用x86服务器承载虚拟交换机的功能;

Overlay和Underlay承载网络两个控制平面,运维管理困难。

4)EVN技术。

传统数据中心二层互联(VPLS或者VPLS over GRE):

缺点:配置复杂;带宽利用率低;网络部署成本大;网络资源消耗高。

EVN:

特点:二层网络互联VPN技术,VXLAN的扩展。

小结:

通过网络设备虚拟化技术、TRILL、EVN技术构建物理上的大二层网络,可以将虚拟机迁移的范围扩大。但是构建物理上的大二层难免需要对原来的网络做较大的改动,并且大二层网络的范围依然会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然而VXLAN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传统三层网络与大二层网络的区别

第一,使用场景以及组成成分。

传统数据中心采用三层网络架构,即整个网络由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组成。这种架构,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种树形结构。

云数据中心采用大二层网络架构,即整个网络由接入层和核心层组成。

大二层网络架构是数据中心网络必须基于扁平化、无阻塞的网络架构。

这种网络解决方案主要是为了解决数据中心虚拟机动态迁移这一特定需求而出现的,对于普通园区网来说,大二层网络并没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是否会形成网络环路以及广播风暴。

传统三层网络架构,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种树形结构,很容易出现单点失效,导致网络出现大面积故障。因此,在汇聚层、核心层节点,都会要求双上行接入,这就不可避免会形成网络环路,进而会形成广播风暴。

大二层网络不会形成网络环路以及广播风暴。

第三,功能。

传统三层网络采用层次化模型设计,将复杂的网络设计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着重于某些特定的功能,这样使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变成许多简单的小问题。

大二层网络是为了实现虚拟机的大范围甚至跨地域的动态迁移,要求将虚拟机动态迁移可能涉及的服务器都纳入同一个二层网络,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能实现虚拟机大范围无障碍迁移的二层网络。

第四,通讯方式以及跨地域。

传统三层网络需要通过IP路由实现跨网段通讯,可以跨地域。

大二层网络仅仅通过MAC寻址就可实现通讯,可以跨地域。

传统二层网络与大二层网络的区别

第一,使用场景以及组成成分。

传统数据中心也会采用传统二层网络架构,即整个网络由接入层和核心层组成。

云数据中心采用大二层网络架构,即整个网络由接入层和核心层组成。

大二层网络架构是数据中心网络必须基于扁平化、无阻塞的网络架构。

这种网络解决方案主要是为了解决数据中心虚拟机动态迁移这一特定需求而出现的,对于普通园区网来说,大二层网络并没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是否会形成网络环路以及广播风暴。

为了提高可靠性,传统二层网络采用冗余设备和冗余链路,在虚拟机迁移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网络环路。

为了避免网络环路过程中产生的广播风暴,需要采用STP生成树协议来防止冗余链路形成环路。由于STP性能的限制,采用STP协议进行破环的二层网络通常不超过50个网络节点,导致虚拟机动态迁移只能在一个较小的局部范围内进行,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同时由于STP需要阻塞掉冗余设备和链路,也降低了网络资源的带宽利用率。

大二层网络不会形成网络环路以及广播风暴。

第三,功能。

传统二层网络能实现虚拟机的小范围同一个地域内的动态迁移。

大二层网络是为了实现虚拟机的大范围甚至跨地域的动态迁移,要求将虚拟机动态迁移可能涉及的服务器都纳入同一个二层网络,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能实现虚拟机大范围无障碍迁移的二层网络。

第四,通讯方式以及跨地域。

传统二层网络仅仅通过MAC寻址就可实现通讯,但是在同一个地域内。

大二层网络仅仅通过MAC寻址就可实现通讯,可以跨地域。

第五,规模大小。

传统二层网络规模比大二层网络规模小很多。

传统二层网络技术之所以不能支持大二层,是因为在传统二层网络中,VLAN的个数只有4096个,而大二层网络至少要能容纳数量在1万以上的主机,VLAN的个数显然是不够的。

### 大二层网络架构及其实现技术 #### 什么是大二层网络大二层网络是指一种基于数据链路层(第二层)的网络结构,主要用于实现局域网内设备之间的高效通信。其设计目标是提供一个扁平化的网络环境,以支持大规模的数据中心部署和虚拟化应用的需求[^2]。 #### 大二层网络的特点 1. **简化通信过程** 大二层网络通过扁平化的设计,减少了传统三层网络中的多级转发环节,使设备间可以直接进行通信,从而降低了网络延迟并提升了带宽利用率。 2. **降低成本** 随着 L2 桥接设备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大二层网络在硬件采购方面更具经济性。此外,由于网络结构简单,管理和维护的工作量也随之减少,进一步降低了总体拥有成本 (TCO)。 3. **提高可扩展性** 大二层网络支持更大规模的网络部署以及更加灵活的拓扑结构。借助虚拟化技术,可以动态分配和调度网络资源,增强了系统的适应能力和弹性。 4. **解决虚拟机动态迁移问题** 在云计算环境中,虚拟机需要在同一子网内完成迁移操作而不改变 IP 地址、MAC 地址或 VLAN ID。为了突破物理位置限制,VXLAN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三层数字网络之上构建逻辑上的二层隧道网络,实现了跨地域的大二层互联功能[^4]。 #### Spine-Leaf 架构概述 当前最流行的实现方式之一便是采用 “Spine-Leaf 二层网络架构 + VXLAN Overlay Network”。其中 spine-leaf 是指由两部分组成的一种新型数据中心网络模型——叶子节点负责接入服务器端口;而脊椎则承担起不同叶子间的互连职责。这种分布式的核⼼⽹络不仅具备⾼度冗余特性还能确保任意两点之间路径最优,非常适合现代高密度计算场景下的东西向流量处理需求[^3]。 以下是该架构的一些关键要素: - **Leaf 节点**: 连接到服务器或其他终端设备,充当边缘交换角色。 - **Spine 节点**: 提供高速骨干连接,在多个 Leaf 节点之间建立全互通关系。 - 扩展性强:只需增加新的 Spines 或 Leaves 即可线性扩容整个系统容量,并且不会影响现有性能表现。 #### VXLAN 技术简介 VXLAN(Virtual Extensible LAN),即虚拟可扩展局域网协议,利用 UDP 封装机制将 Ethernet 帧封装进标准 IPv4/IPv6 数据包里传输至远端站点后再解封还原原始帧内容。这种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 MAC-in-MAC 方案存在的地址空间有限等问题,同时提供了高达 16M 的独立广播域数量来满足超大型 DCI 应用场合的要求。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 Python 函数演示如何创建基本的 VXLAN 接口配置命令: ```python def create_vxlan_interface(vni, source_ip, destination_ip): """ 创建 VXLAN 接口的基础配置模板 参数: vni (int): VXLAN 网络标识符 source_ip (str): 本端源IP地址 destination_ip (str): 对端目的IP地址 返回: str: 完整的接口配置字符串 """ config_template = f""" interface vxlan {vni} no shutdown vxlan id {vni} vxlan local ip address {source_ip} vxlan remote ip address {destination_ip} exit """ return config_template.strip() print(create_vxlan_interface(10001,"192.168.1.1","192.168.2.1")) ``` 以上脚本能帮助管理员快速生成针对特定 VNI 设置所需的标准 CLI 指令集以便于实际部署过程中调用执行。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Jerry 二河小鱼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