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决策树
关键概念:节点
根节点:没有进边,有出边。包含最初的,针对特征的提问。
中间节点:既有进边也有出边,进边只有一条,出边可以有很多条。都是针对特征的提问。
叶子节点:有进边,没有出边,每个叶子节点都是一个类别标签。
*子节点和父节点:在两个相连的节点中,更接近根节点的是父节点,另一个是子节点。
from sklearn import tree #导入需要的模块
clf = tree.DecisionTreeClassifier() #实例化
clf = clf.fit(X_train,y_train) #用训练集数据训练模型
result = clf.score(X_test,y_test) #导入测试集,从接口中调用需要的信息
criterion
为了要将表格转化为一棵树,决策树需要找出最佳节点和最佳的分枝方法,对分类树来说,衡量这个“最佳”的指标
叫做“不纯度”。通常来说,不纯度越低,决策树对训练集的拟合越好。现在使用的决策树算法在分枝方法上的核心
大多是围绕在对某个不纯度相关指标的最优化上。
不纯度基于节点来计算,树中的每个节点都会有一个不纯度,并且子节点的不纯度一定是低于父节点的,也就是
说,在同一棵决策树上,叶子节点的不纯度一定是最低的。
Criterion这个参数正是用来决定不纯度的计算方法的。sklearn提供了两种选择:
1)输入”entropy“,使用信息熵(Entropy)
2)输入”gini“,使用基尼系数(Gini Impurity)
画树
二、过拟合程度
三、剪枝参数
四、重要属性和接口
属性是在模型训练之后,能够调用查看的模型的各种性质。对决策树来说,最重要的是feature_importances_,能
够查看各个特征对模型的重要性。
sklearn中许多算法的接口都是相似的,比如说我们之前已经用到的fit和score,几乎对每个算法都可以使用。除了
这两个接口之外,决策树最常用的接口还有apply和predict。apply中输入测试集返回每个测试样本所在的叶子节
点的索引,predict输入测试集返回每个测试样本的标签。返回的内容一目了然并且非常容易,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
下去试试看。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所有接口中要求输入X_train和X_test的部分,输入的特征矩阵必须至少是一个二维矩阵。
sklearn不接受任何一维矩阵作为特征矩阵被输入。如果你的数据的确只有一个特征,那必须用reshape(-1,1)来给
矩阵增维;如果你的数据只有一个特征和一个样本,使用reshape(1,-1)来给你的数据增维。
#apply返回每个测试样本所在的叶子节点的索引
clf.apply(Xtest)
#predict返回每个测试样本的分类/回归结果
clf.predict(Xtest)
总结
至此,我们已经学完了分类树DecisionTreeClassifier和用决策树绘图(export_graphviz)的所有基础。我们讲解
了决策树的基本流程,分类树的八个参数,一个属性,四个接口,以及绘图所用的代码。
八个参数:Criterion,两个随机性相关的参数(random_state,splitter),五个剪枝参数(max_depth,
min_samples_split,min_samples_leaf,max_feature,min_impurity_decrease)
一个属性:feature_importances_
四个接口:fit,score,apply,predi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