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博客:贪吃蛇开发进阶——实现“吃豆”逻辑与身体增长

资料合集下载链接:

​https://pan.quark.cn/s/472bbdfcd014​

今天,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迈出关键一步,为我们的“贪吃蛇”游戏添加核心玩法:吃食物、身体增长、计分以及游戏结束判断。这会让我们的程序从一个简单的移动演示,蜕变为一个真正有挑战性的游戏。

本文将带你深入理解并实现以下功能:

  1. 食物的生成与显示
  2. “吃到食物”的判断逻辑
  3. 蛇身体如何“神奇地”自动变长
  4. 游戏结束条件的判断(撞墙与撞自己)
  5. 计分与游戏结束画面
1. 核心思想:数据结构先行

在开始编码前,我们需要先定义好“蛇”和“食物”的数据结构。这能让我们的代码更加清晰和模块化。

  • 蛇 (Snake): 蛇是由多个身体节段组成的。我们可以用一个坐标数组来存储每一节身体的位置,并用一个变量 ​​size​​ 来记录它的当前长度。蛇头就是数组的第一个元素 ​​body[0]​​。
  • 食物 (Food): 食物很简单,只需要一个坐标 ​​(x, y)​​ 即可。
// 定义坐标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int x;
    int y;
} Point;

// 定义蛇的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Point body[100]; // 假设蛇最长为100节
    int size;        // 蛇的当前长度
} Snake;

// 定义食物的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int x;
    int y;
} Food;
2. 吃食物的实现:判断与响应

根据课堂笔记,吃食物的逻辑分为两步:判断响应

判断:非常直接,就是检查蛇头的位置是否与食物的位置完全重合。

if (snake.body[0].x == food.x && snake.body[0].y == food.y) {
    // 吃到食物了!
}

响应:当蛇吃到食物后,需要发生三件事:

  1. 蛇的身体变长: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笔记中提到“身体增长不需要存储食物坐标,只需增加size即可”。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设计!我们只需要将蛇的 ​​size​​ 变量加一。在后续的移动逻辑中,由于 ​​size​​ 变大了,原本要被擦除的蛇尾那一节就不会被擦除,从而实现了身体的增长。
  2. 食物消失并重新生成:食物被吃掉后,需要立即在地图的一个新位置生成。为了避免生成在蛇身上,一个严谨的做法是循环生成,直到找到一个不在蛇身上的空位为止。
  3. 分数增加:记录玩家的得分。

下面是实现这些逻辑的函数:

#include <stdlib.h> // for rand()
#include <time.h>   // fo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web安全工具库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