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有时候,我们只是需要在系统内或两系统间将任务做延时异步处理,如果因为这个需求引入消息队列中间件,比如Kafka、Rabbitmq,未免有点杀鸡用牛刀。在消息可靠性要求不那么高的情况下,使用Redis基本数据类型list或zset,可以轻松满足我们的需求.
2.list实现简易消息队列
如下图所示,简易消息队列使用到list数据结构以及相关命令lpush、rpop或者rpush、lpop。

这里提一个问题,当队列为空怎么办?
方案1:客户端sleep后轮询。
Thread.sleep(1000)
方案1的问题是,由于客户端不知道消息什么时候到来,只能去猜测休眠时间,其实还是很不靠谱,这样做消息无法及时处理,如果减少休眠时间,则又会导致空转增加CPU的消耗。
方案2:使用blpop/brpop进行阻塞读
redis中blpop可以实现list的阻塞操作,客户端连接在list没有数据的情况下会进行阻塞。
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redis本身是一个单线程服务,如果阻塞客户端一直保持着跟服务器的链接,会不会阻塞其他命令的执行呢?
答案显然是不会,在redis server中有两个循环:IO循环和定时循环。
- 在IO循环中,redis完成客户端连接应答、命令请求处理和命令处理结果回复等。
- 在定时循环中,redis完成过期key的检测等。
redis一次连接处理的过程包含几个重要的步骤:IO多路复用检测套接字状态,套接字事件分派和请求事件处理。redis在blpop命令处理过程时,首先会去查找key对应的list,如果存在,则pop出数据响应给客户端。否则将对应的key push到blocking_keys数据结构当中,对应的value是被阻塞的client。当下次push命令发出时,服务器检查blocking_keys当中是否存在对应的key,如果存在,则将key添加到ready_keys链表当中,同时将value插入链表当中并响应客户端。
服务端在每次的事件循环当中处理完客户端请求之后,会遍历ready_keys链表,并从blocking_keys链表当中找到对应的client,进行响应,整个过程并不会阻塞事件循环的执行。所以, 总的来说,redis server是通过ready_keys和blocking_keys两个链表和事件循环来处理阻塞事件的。
代码实现如下。
生产者
public
消费者
public
测试代码
public
输出:
message_queue
andy
message_queue
jerry
message_queue
forest
3.延时队列实现
延时队列可通过zset来实现,消息的处理时间作为score,然后通过多线程轮询获取到期的score任务。
API定义

代码实现
public
测试代码
public
优化
将zrangebyscore和zrem通过lur脚本放到服务端进行原子化操作,避免不必要争抢。
The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