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的计算机教学论文
教师在每天的教学实践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能够通过各种途径
加以解决,比如查阅资料、与同行探讨或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等。在
借鉴别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解决问题方案。
这些工作我们经常在做,但如果我们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好
好梳理、总结一下,就是一项有针对性和成效性的小课题研究。要想
有效地将我们经常做的这些工作转换为有价值的小课题研究,首先,
就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知道如何将“小问题”转换为“小课题”;其
次,确定好研究的课题后,制定研究计划或研究方案,在实践中尝试
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办法;再次,梳理、总结研究的心得
体会;最后,展示研究成果,并与同伴分享、应用研究成果。这些环
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1 发现问题
小课题的选题源于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教师平时教学中要特
别留意所遇到的问题。作者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时发现,教师布
置了操作练习后,有小部分学生很快完成练习后就睡觉、玩手机、和
同学说话,使得没有完成练习的学生也加入了聊天的行列,严重影响
课堂纪律和教学效果。
2 将“小问题”转换为“小课题”
出现以上问题,作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对部分学生来说过于简
单。受生活环境、个人兴趣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入学时计算机水
平参差不齐,所以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就会出现有的学生觉得较难,
有的学生觉得过于简单的情况。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教材内容
简单,也很实用,非常适合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学习。如何让计算
机水平不同的学生都有兴趣上这门课?如何充分发挥基础较好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让其带动全班学生一起学习?通过度析,作者认为选择
教学内容非常重要。虽然使用的教材是规定好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
大纲要求的,但教师能够针对知识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对教学内容
实行二次创作,让学生感到学习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必要性和挑战性,
使没有基础的学生“吃得好”,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由此确定
课题———分层教学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研究。
3 做题
3.1 确定研究方法在确定好研究课题后,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对小课
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本次研究内容,作者选择了以下几种研究
方法。调查研究法,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各班学生现有的计算
机水平;文案研究法,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对教学内容“分层”,
并通过网络等途径搜索相关内容,增加拓展内容;行动研究法,在教
学中采取边实践边研究、改进的方法,以获取最佳教学效果;课堂观
察法,通过观察学生上课时的眼神、表情、回答问题及完成练习情况
等,即时获取本节课的各种信息,比如知道本节课的情境导入是否合
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内容难易水准是否适合等,以便适当调
整。
3.2 制定实施方案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初步了解各班学生原
有的计算机水平。以作者所教授的2012 级护理9~15 班为例,通过问
卷调查了解到7 个班95.8%的学生用过计算机,但因为条件限制,经常
使用计算机的学生只有 18.5%。学生用计算机经常做的事情是上网聊天、
听音乐、看视频、看小说、购物、查资料等,而对上网之外的其他功
能知之甚少。可喜的是96.7%的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愿意通过学习掌
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其中部分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明确提出
通过学习想要掌握的内容和达到的水平。这些资料对教学内容的二次
加工,尤其是对确定课外拓展内容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其次,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并结合问卷调查情况,将教学内容
分为基本知识、飞跃进阶和课外拓展3 个层次。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
的内容设为基本知识,基本知识是全班学生都要熟练掌握的内容。在
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将一些操作小技巧以及教材上没有但又很常
用、很实用的知识作为飞跃进阶内容,把一些高级的操作技巧和有一
定难度的内容作为课外拓展内容。比如Word 中能够把给文档加密设为
飞跃进阶内容,把插入尾注和脚注设为课外拓展内容。对教学内容分
层的同时,设计与不同层次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案例和练习。教学中,
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挑战自己,进一步掌
握飞跃进阶内容,突破课外拓展内容。
3.3 反馈观察学生上课时的反应,并通过提问和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等途径了解教学效果;课后根据教学效果结合反馈情况,即时调整教
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中职生大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对于未
知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动手操作的欲望很强,而且有股不服输的
精神。教师要准确引导,抓住他们的好奇心,让其把这种不服输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