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识别系统的目标身份攻击:原理、实验与影响
1. 身份伪造与面部识别系统的兴起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身份文件伪造已成为全球增长迅速的欺诈行为之一。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伪造者能够通过创建假身份证和相关文件实施复杂的欺诈。考试欺诈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伪造者会将真实考生和冒名顶替者的照片合成,制作出篡改后的准考证,使得人工检查员很难辨别出示准考证的人是否为冒名顶替者,进而让冒名者替考。
国际媒体曾报道多起涉及准考证面部图像篡改的考试欺诈事件。2018 年,印度焦特布尔的执法人员逮捕了一个参与警察考试作弊团伙的多名成员,该团伙雇佣 20 名专业人员替支付高额费用的考生参加入学考试。另外,15 名中国公民因使用伪造的中国护照参加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如 SAT、GRE 和 TOEFL)而被捕。
为应对此类问题,考试中心开始部署自动面部识别系统,该系统通过两步验证程序来匹配考生的面部与官方面部图像。第一步,将考试注册时提供的面部图像与出现在考试中心的考生面部图像进行匹配;第二步,将准考证上的照片与考试注册时提供的考生面部图像进行匹配。
2. 相关研究工作
许多研究人员提出了针对面部识别和其他生物识别系统的变形技术。例如,Korshunova 等人提出了一种类似于基于风格迁移的深度神经网络的变形技术,使用了一种新颖的损失函数;Othman 和 Ross 使用变形方法来欺骗性别分类器,该方法将输入图像与异性图像进行变形,并使用两个参数控制最终图像的外观;Mirjalili 等人扩展了 Othman 和 Ross 的工作,根据面部特征点之间的相关性选择另一个候选图像与输入候选图像融合,并使用 Delaunay 三角剖分来确定要修改的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