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oop学习笔记-HDFS原理

本文介绍了HDFS(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核心架构与工作原理,包括NameNode、DataNode和Secondary NameNode的角色与功能,以及文件的写入、读取流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文章内容摘自书籍,互联网的博客的一些集合和个人的理解。


HDFS原理

hadoop提供了可靠的共享存储和分析的系统,HDFS实现存储,MapReduce实现分析处理,这两部分是hadoop的核心,由于HDFS是为了高数据吞吐量而优化的,是以高时间延迟为代价,所以要求低延迟的数据访问应用不适合在HDFS上运行。


概念:

HDFS和操作系统一样,也是按块来存储的,但块会比操作系统的的大的多,默认为64MB作为独立的存储单元,也可以自行设置(例如128MB),但和其他操作系统不同的是,小于一个块大小的文件不会占据整个块的空间,块的大小的设置影响寻址的时间。


在一般情况下HDFS cluster主要包括一个NameNode和多个DataNode组成,大多数情况下,会有单独的一台机运行namenode实例,客户端通过一个可配置的TCP端口链接到NameNode,NameNode,dataNode之间通过远程过程调用RPC进行通信。


本图来自IBM

在各节点的通信中,NameNode可以看作是datanode的管理者和仲裁者,它不会主动发起请求(防止负载过大),而是对客户端或者dataNode发起的请求进行响应,每个datanode都会维护一个开放的socket,支持客户端或者其他datanode进行读写操作,namenode知道该socket和主机的位置和端口。


现在来解释每个名词的的作用

NameNode:作用是管理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

--将所有的文件和文件夹的数据保存在文件系统系统树中。

--这些信息在硬盘上保存:命名空间镜像(fsimage 它是一种序列化的文件格式,不支持硬盘的直接修改)和修改日志(editlog)

--保存文件包含的哪些数据块,分布在哪些节点。这些数据是从文件系统启动的时候,通过从数据节点向namenode发送的数据包获取的。


DataNode:真正存储数据的地方

--client可以向数据节点请求写入或者读取出数据块

--周期性的向NameNode回报存储数据块的信息。


secondary namenode(不是元数据出现问题的备用节点)

--主要功能是周期性的将NameNode的fsimage和editlog进行合并,以防止日志文件过大

--保留合并后的命名空间镜像文件,以防止数据节点失败的时候可以恢复。


fsimage和editlog

当文件系统客户端(client)进行写的操作的时候,首先会把它记录在修改它日志(editlog)的文件中

在记录了修改日志后,NameNode节点文件系统那个内存中的数据结构

每次写操作成功之前,修改日志都会同步到文件系统中

当namenode数据节点失败后,最新的checkpoint会将fsimage加载到内存中,然后执行editlog的操作

checkpoint的过程如下:

-SNN通知NN生成新的日志文件,并把日志都写到editlog中

-SNN用HTTP GET 的方法从NN那里获得faimage文件和editlog文件

-SNN把fsimage文件加载到内存中,执行日志文件的操作,生成新的fsimage

-SNN把用HTTP POST把fsimage传回NN中

-NN提换fsimage,更新fstime文件,写入checkpoint时间

这样NN的日志文件就不会很大了。


了解完这些之后,来讲一下关于client如何写入数据和读取数据


这里只说说具体的流程(详细的流程博客在以下链接):

关于写入数据:

-客户端首先会将数据进行分块,然后会向NN发送请求,询问数据块应该存放的位置

-NN就会返回一些每个数据块应该存放的列表,在默认情况下,数据会被复制三份,一份放在本机架上,另外的两份会放在另外的机架上(这里还分两种情况,不详细谈)

-在client获取到要存放机器的位置的列表后,就通过RPC和datanode相连,并向第一个DataNode写入数据

-写完数据后,第一个DataNode就会与第二个DataNode进行通信并写入,再由第二个写入到第三个

-client收到写入成功的消息后并通知NN

在这里1TB File = 3TB storage 3TB network traffic 

DataNode会发送心跳包去告诉NN关于本台机上数据的状态

NN从这里报告中去建立数据块的元信息

如果在这时候,NN挂了,意味着HDFS也挂了


关于读取数据:

client向NN获取每个数据块的DataNode的列表,并挑选每个列表的第一个DataNode

然后就读取数据


关于client:

当客户端创建文件的时候,并没有立即将其发送给NN,而是将文件存储在本地的临时文件中,这个操作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

,当临时文件累计到达一个数据块的大小后,才会联系NN,NN才会将文件名插入到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中,然后分配一个数据块给它,返回DataNode的标志符给客户端,然后客户端才把数据写入到datanode上,当文件关闭的时候也会将剩余部分的文件上传到datanode上,告诉NN文件已将关闭,这是NN才将文件的创建操作提交到了HDFS,这种方式能够很好的减少网络的请求,避免了网络的拥堵,提高了吞吐量


最后修改日期:2013/10/16

JFM7VX690T型SRAM型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手册主要介绍的是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复旦微电子)生产的高性能FPGA产品JFM7VX690T。该产品属于JFM7系列,具有现场可编程特性,集成了功能强大且可以灵活配置组合的可编程资源,适用于实现多种功能,如输入输出接口、通用数字逻辑、存储器、数字信号处理和时钟管理等。JFM7VX690T型FPGA适用于复杂、高速的数字逻辑电路,广泛应用于通讯、信息处理、工业控制、数据中心、仪表测量、医疗仪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 产品特点包括: 1. 可配置逻辑资源(CLB),使用LUT6结构。 2. 包含CLB模块,可用于实现常规数字逻辑和分布式RAM。 3. 含有I/O、BlockRAM、DSP、MMCM、GTH等可编程模块。 4. 提供不同的封装规格和工作温度范围的产品,便于满足不同的使用环境。 JFM7VX690T产品系列中,有多种型号可供选择。例如: - JFM7VX690T80采用FCBGA1927封装,尺寸为45x45mm,使用锡银焊球,工作温度范围为-40°C到+100°C。 - JFM7VX690T80-AS同样采用FCBGA1927封装,但工作温度范围更广,为-55°C到+125°C,同样使用锡银焊球。 - JFM7VX690T80-N采用FCBGA1927封装和铅锡焊球,工作温度范围与JFM7VX690T80-AS相同。 - JFM7VX690T36的封装规格为FCBGA1761,尺寸为42.5x42.5mm,使用锡银焊球,工作温度范围为-40°C到+100°C。 - JFM7VX690T36-AS使用锡银焊球,工作温度范围为-55°C到+125°C。 - JFM7VX690T36-N使用铅锡焊球,工作温度范围与JFM7VX690T36-AS相同。 技术手册中还包含了一系列详细的技术参数,包括极限参数、推荐工作条件、电特性参数、ESD等级、MSL等级、重量等。在产品参数章节中,还特别强调了封装类型,包括外形图和尺寸、引出端定义等。引出端定义是指对FPGA芯片上的各个引脚的功能和接线规则进行说明,这对于FPGA的正确应用和电路设计至关重要。 应用指南章节涉及了FPGA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推荐使用方法。其中差异说明部分可能涉及产品之间的性能差异;关键性能对比可能包括功耗与速度对比、上电浪涌电流测试情况说明、GTH Channel Loss性能差异说明、GTH电源性能差异说明等。此外,手册可能还提供了其他推荐应用方案,例如不使用的BANK接法推荐、CCLK信号PCB布线推荐、JTAG级联PCB布线推荐、系统工作的复位方案推荐等,这些内容对于提高系统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 焊接及注意事项章节则针对产品的焊接过程提供了指导,强调焊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确保产品在组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手册还明确指出,未经复旦微电子的许可,不得翻印或者复制全部或部分本资料的内容,且不承担采购方选择与使用本文描述的产品和服务的责任。 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相关的商标和知识产权。该公司在中国发布的技术手册,版权为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进行复制或传播。 技术手册提供了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及服务网点的信息,方便用户在需要时能够联系到相应的服务机构,获取最新信息和必要的支持。同时,用户可以访问复旦微电子的官方网站(***以获取更多产品信息和公司动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