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和LINUX的LVM的区别】

LVM技术(逻辑组和逻辑卷)

在Linux系统中,逻辑卷(Logical Volume,LV)和逻辑卷组(Logical Volume Group,LVG)是逻辑卷管理(Logical Volume Manager,LVM)中的重要概念,LVM是一种在硬盘分区之上实现的磁盘管理机制,提供了更灵活的磁盘管理方式。以下是逻辑卷和逻辑卷组的详细介绍:

逻辑卷(LV)

  • 定义:逻辑卷是建立在逻辑卷组之上的存储单元,是一种可以动态调整大小的存储设备。它就像是一个虚拟的硬盘分区,用户可以在逻辑卷上创建文件系统(如ext4、xfs等),然后像使用普通分区一样使用它来存储数据。
  • 特点
    • 动态调整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动态地增加或减少逻辑卷的大小,而无需重新分区和格式化。比如当服务器上某个分区空间不足时,通过扩展逻辑卷并同步文件系统,就能轻松增加可用空间。
    • 数据迁移灵活:逻辑卷可以在不同的物理存储设备(如硬盘、固态硬盘)之间进行迁移,便于对存储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
    • 易于管理:将物理存储资源抽象化,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命令来管理逻辑卷,提升管理效率。
  • 使用场景:适用于对存储容量需求经常变化的场景,比如数据库服务器,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可以方便地扩展逻辑卷以满足存储需求;还有文件服务器,也可以根据文件存储量动态调整逻辑卷大小。

逻辑卷组(LVG)

  • 定义:逻辑卷组是由一个或多个物理卷(Physical Volume,PV,通常是硬盘分区)组成的集合,它是逻辑卷的资源池。逻辑卷组管理着这些物理卷的空间分配,为逻辑卷提供可用的存储空间。
  • 特点
    • 统一管理物理存储:把多个物理卷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存储资源池,方便管理员进行存储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例如,当服务器上添加了新的硬盘,只需要将新硬盘创建为物理卷并添加到逻辑卷组中,就可以将新的存储空间纳入管理范围。
    • 空间动态分配:在逻辑卷组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为逻辑卷分配存储空间。比如可以按需为不同的应用程序或服务创建逻辑卷,并分配合适的存储容量。
    • 数据冗余与保护:通过配置逻辑卷组中的物理卷,可以实现数据冗余和保护。例如使用RAID技术,将多个物理卷组合成RAID阵列,然后加入到逻辑卷组中,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使用场景:适用于需要集中管理大量存储资源,并且对存储资源的动态分配和管理有较高要求的场景,如大型数据中心、云计算环境等,在这些环境中,存储需求复杂多变,逻辑卷组可以很好地满足资源的灵活调配和管理。

逻辑卷和逻辑卷组是Linux系统中实现高效、灵活存储管理的重要组件,它们大大简化了存储资源的管理和调整工作,提高了系统存储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大概案例

假设我有两块50G的物理硬盘,然后通过逻辑卷组进行管理,后面我像使用逻辑卷划分一块60G的空间,也OK?

在通过逻辑卷组(LVG)管理两块50G物理硬盘的情况下,划分出一块60G的逻辑卷是可以实现的,以下是具体原理和操作步骤:

实现原理

逻辑卷管理(LVM)的一大优势就是能够灵活管理物理存储资源。将物理硬盘创建为物理卷(PV)后,加入到逻辑卷组中,逻辑卷组会把这些物理卷的空间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存储空间池。只要逻辑卷组中总的可用空间足够,就可以从中划分出指定大小的逻辑卷。
这里两块50G物理硬盘,在加入逻辑卷组后,理论上逻辑卷组拥有100G可用空间(不考虑一些元数据占用等情况 ),所以划分60G的逻辑卷是可行的。

基本操作步骤

以下以常见的基于Linux系统的操作步骤为例(假设系统为CentOS 7 ):

  1. 创建物理卷
    使用pvcreate命令将物理硬盘设备创建为物理卷。假设两块硬盘设备分别是/dev/sdb/dev/sdc,命令如下:
pvcreate /dev/sdb
pvcreate /dev/sdc
  1. 创建逻辑卷组
    使用vgcreate命令创建逻辑卷组,假设逻辑卷组名为myvg ,将前面创建的两个物理卷加入到逻辑卷组中:
vgcreate myvg /dev/sdb /dev/sdc

可以通过vgdisplay命令查看逻辑卷组的详细信息,确认其可用空间等情况:

vgdisplay myvg
  1. 创建逻辑卷
    使用lvcreate命令从逻辑卷组中划分出指定大小的逻辑卷。例如要创建一个名为mylv、大小为60G的逻辑卷:
lvcreate -L 60G -n mylv myvg

这里-L参数指定逻辑卷大小,-n参数指定逻辑卷名称。

  1. 格式化并挂载逻辑卷
    创建好逻辑卷后,需要对其进行格式化,然后挂载到系统目录才能使用。假设格式化为ext4文件系统,命令如下:
mkfs.ext4 /dev/myvg/mylv

接着创建挂载点(假设为/data ),并挂载逻辑卷:

mkdir /data
mount /dev/myvg/mylv /data

通过以上步骤,就成功地从两块50G物理硬盘组成的逻辑卷组中划分出了60G的逻辑卷,并可以正常使用它来存储数据了。

安全性问题

在使用逻辑卷管理(LVM)从两块硬盘划分出60G逻辑卷的情况下,数据丢失风险是否增大,不能简单一概而论,要结合具体的存储策略和配置来看:

常规线性模式下的数据丢失风险
  • 数据分布情况:默认情况下,LVM创建逻辑卷使用线性模式(linear mode),逻辑卷在逻辑卷组中的物理卷上按顺序填充。比如有两块50G硬盘组成逻辑卷组,划分60G逻辑卷,前50G数据会先存放在第一块硬盘,超出的10G存放在第二块硬盘。
  • 数据丢失风险分析:在这种模式下,如果其中一块硬盘出现故障(如物理损坏、突然掉电导致磁盘扇区损坏等 ),那么存放在故障硬盘上的数据就可能丢失。如果故障硬盘上存放的是关键数据,比如数据库的系统表数据、文件系统的元数据等,就会导致整个逻辑卷的数据不可用,确实会增加数据丢失的风险。
使用镜像模式(mirror mode)降低风险
  • 数据分布情况:LVM还支持镜像模式,也叫条带化镜像(Striped Mirror )。在这种模式下创建逻辑卷时,数据会同时写入到至少两块物理硬盘上,相当于对数据进行了实时备份。例如,当写入一个文件时,数据会同时在两块硬盘上存储相同的副本。
  • 数据丢失风险分析:采用镜像模式,只要不是两块硬盘同时出现故障,数据就能够得到保障。即使其中一块硬盘损坏,系统依然可以从另一块硬盘读取完整的数据,大大降低了数据丢失的风险 。不过,镜像模式需要占用双倍的存储空间,比如原本能划分100G的逻辑卷空间,采用镜像模式后实际可用空间就只有50G。
结合RAID技术进一步保障数据安全
  • 数据分布情况:可以先对硬盘进行RAID配置(如RAID 1、RAID 5、RAID 6等 ),再将RAID设备作为物理卷加入到逻辑卷组。以RAID 1为例,它是磁盘镜像阵列,两块硬盘互为镜像,写入数据时会同时写入到两块硬盘。将RAID 1设备加入逻辑卷组后,逻辑卷组再创建逻辑卷。
  • 数据丢失风险分析:结合RAID技术后,能有效提升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比如RAID 1,即使一块硬盘出现故障,另一块硬盘上依然保留完整数据,并且可以通过热备盘等机制自动恢复数据冗余。而RAID 5、RAID 6等通过校验数据的方式,允许一定数量的硬盘故障而不丢失数据,在此基础上使用LVM,数据丢失风险会比单纯的线性模式下低很多。

所以,通过两块硬盘使用逻辑卷组划分出60G空间,在常规线性模式下数据丢失风险相对较高,但可以通过镜像模式、结合RAID技术等手段,有效降低甚至大大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

服务器里面的RAID是什么

理论介绍

在服务器领域,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是一种把多个独立的物理磁盘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磁盘组的技术,通过数据分块存储、冗余等方式,提升数据存储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常见的RAID 级别及其特点如下:

RAID 0

  • 工作原理:将多个磁盘组合成一个大的存储阵列,数据被分成若干块,并行地写入到不同的磁盘中,即数据条带化存储。比如有两块磁盘组成RAID 0,写入一个大文件时,文件的不同部分会同时写入到这两块磁盘上。
  • 优势:读写性能出色,理论上存储性能是单个磁盘的N倍(N为组成RAID 0的磁盘数量)。因为数据并行读写,没有额外的冗余开销,磁盘空间利用率最高。
  • 劣势:不提供数据冗余保护,一旦其中一块磁盘出现故障,整个RAID 0阵列上的数据都会丢失。

RAID 1

  • 工作原理:通过镜像的方式,将数据同时写入到两个或多个磁盘中,让这些磁盘存储相同的数据。例如两块磁盘组成RAID 1,写入数据时,会在两块磁盘上各写入一份完全相同的副本。
  • 优势:数据安全性高,只要不是所有镜像磁盘同时损坏,数据就不会丢失。同时,读取性能也不错,因为可以从任意一块镜像磁盘读取数据。
  • 劣势:磁盘空间利用率低,只有50%(以两块磁盘为例),成本相对较高。写入性能受限于最慢的那块磁盘,没有提升。

RAID 5

  • 工作原理:由至少三块磁盘组成,数据以条带化的方式分布在各个磁盘上,同时计算并存储校验数据。校验数据分散存储在不同磁盘上,而不是单独占用一块磁盘。比如三块磁盘组成RAID 5,写入数据时,会将数据分成若干块写入不同磁盘,并计算校验信息写入其中一块磁盘(不同写入操作,校验信息写入的磁盘不同 )。
  • 优势:兼顾了性能和数据冗余。在提供数据冗余保护的同时,写入性能比RAID 1要好,磁盘空间利用率较高,为(N - 1)/N(N为磁盘数量)。允许一块磁盘出现故障,通过校验数据可以恢复故障磁盘上的数据。
  • 劣势:写入性能相比RAID 0有一定下降,因为每次写入都需要计算和写入校验数据。当有一块磁盘故障后,在更换新磁盘并进行数据恢复期间,整个RAID 5阵列的性能会有所下降,并且如果此时再有其他磁盘故障,数据就会丢失。

RAID 6

  • 工作原理:类似于RAID 5,但提供了双重校验功能,至少需要四块磁盘。通过两组不同的校验算法计算校验数据,并将它们分别存储在不同磁盘上。
  • 优势:数据安全性更高,允许同时出现两块磁盘故障而不丢失数据。在应对多磁盘故障场景时,比RAID 5更可靠。
  • 劣势:写入性能相比RAID 5更低,因为需要计算和写入两组校验数据。磁盘空间利用率为(N - 2)/N(N为磁盘数量),比RAID 5略低。

RAID 10(RAID 1+0)

  • 工作原理:先将磁盘两两组成RAID 1镜像组,然后再将这些镜像组组成RAID 0阵列。比如四块磁盘,先两两组成两个RAID 1镜像组,再把这两个镜像组组合成RAID 0。
  • 优势:结合了RAID 0和RAID 1的优点,既有较高的读写性能,又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冗余保护。读写性能接近RAID 0,数据安全性接近RAID 1。
  • 劣势:成本较高,磁盘空间利用率为50%,和RAID 1一样,需要更多的磁盘来实现。

不同的RAID级别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对数据安全性要求极高且写入性能要求不苛刻的数据库服务器,可能会选择RAID 1或RAID 10;对性能要求较高且能接受一定数据丢失风险的临时文件存储服务器,可能会选择RAID 0;而对于大多数普通服务器,兼顾性能和安全性的RAID 5则是比较常见的选择。

LVM和RAID的区别

RAID和Linux逻辑卷(LVM)确实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的设计目标和应用场景有本质区别。以下是两者的对比分析:

相似之处

  • 抽象化存储管理:RAID和LVM都通过软件层将多个物理存储设备抽象为一个逻辑存储单元,使用户可以更方便地管理和使用存储资源。例如,RAID将多块硬盘组成一个阵列,LVM将多个物理卷(PV)组成一个逻辑卷组(LVG)。
  • 支持动态扩展:两者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存储容量的动态扩展。RAID可以通过增加硬盘或升级到更高RAID级别扩展容量(如RAID 5扩容),LVM可以通过添加物理卷到卷组并扩展逻辑卷来增加容量。
  • 数据条带化:RAID 0和LVM都支持数据条带化(striping),即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物理设备上,以提高读写性能。

核心差异

  • 实现层级不同
    • RAID:通常在硬件层或BIOS层实现(硬件RAID),也可通过操作系统软件实现(软件RAID)。硬件RAID由RAID控制器管理,对操作系统来说是一个单一的物理设备。
    • LVM:是纯软件层面的实现,位于操作系统内核中(如Linux内核),依赖于底层物理设备(可以是裸硬盘、RAID阵列或其他存储设备)。
  • 主要目标不同
    • RAID:主要目标是提高数据可靠性(如RAID 1/5/6/10)和/或性能(如RAID 0),通过冗余机制保护数据。
    • LVM:主要目标是提供灵活的存储管理,如动态调整卷大小、在线数据迁移、跨物理设备的统一管理等。
  • 数据冗余机制
    • RAID:通过镜像(RAID 1)、校验(RAID 5/6)等方式实现数据冗余,即使部分硬盘故障也能保证数据可用性。
    • LVM:默认不提供数据冗余功能(除非结合RAID设备使用),仅负责逻辑卷的创建和管理。例如,LVM无法防止单个硬盘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
  • 性能特性
    • RAID:硬件RAID通过专用控制器和缓存优化性能,尤其在读写密集型场景中表现出色。
    • LVM:主要优化存储管理灵活性,性能提升依赖于底层设备(如RAID阵列)。

典型组合应用

实际生产环境中,RAID和LVM通常结合使用,发挥各自优势:

  1. RAID层:使用硬件RAID或软件RAID创建带冗余保护的物理存储设备(如RAID 10保护数据安全)。
  2. LVM层:在RAID设备之上创建LVM物理卷(PV),并组成逻辑卷组(LVG),然后划分逻辑卷(LV)。这样既获得了RAID的数据安全性,又拥有LVM的灵活管理能力。

例如,一个数据库服务器可能配置为:

  • 硬件层:4块硬盘组成RAID 10阵列(提供性能和冗余)。
  • 软件层:将RAID 10设备作为LVM的物理卷,创建逻辑卷组并划分多个逻辑卷(如/、/data、/log等),每个逻辑卷可独立调整大小。

总结

  • RAID:解决数据可靠性和性能问题,是硬件或底层软件层面的存储方案。
  • LVM:解决存储资源的灵活管理问题,是操作系统层面的逻辑存储方案。
    两者互为补充,而非替代关系。在企业级存储架构中,通常会同时使用RAID和LVM来构建安全、灵活且高性能的存储系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