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神经网络各层的参数的几种方法

这篇博客介绍了如何使用PyCharm进行深度学习模型的调试,特别是针对网络参数的访问。作者展示了如何设置断点,通过模块和索引来访问Sequential容器内的Linear层及其weight和bias参数。此外,还提供了直接打印层参数、利用named_parameters方法遍历所有层参数的方法。示例代码中创建了一个简单的MNIST分类模型,并展示了如何在调试过程中查看模型的内部状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用PyCharm进行Debug后访问网络结构:

如下在对网络初始化后,在下面设置一个断点,然后就可以按照如下动图所示的步骤进行访问参数,如这里layer1就是一个包含Linear层和BatchNorm1d层的Sequential容器,再选择module里面的0表示第一个即Linear层,而我们都知道Linear层有weight和bias两个参数也正如图所示的一样。

下面附上代码(之前项目的一部分,仅仅作为演示这个访问参数可能不够简洁,但不用管前面的)和演示图:

import torch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torchvision.datasets import mnist
import torchvision.transforms as transforms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Loader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
from torch import  nn

train_batch_size=64
test_batch_size=128
learning_rate=0.01
num_epoches=20
lr=0.01
momentum=0.5

transform=transforms.Compose([transforms.ToTensor(),transforms.Normalize([0.5],[0.5])])#黑白图只有一个通道,所以Normalize元组只有一个值
train_dataset=mnist.MNIST('./data',train=True,transform=transform,download=True)
test_dataset=mnist.MNIST('./data',train=False,transform=transform)
train_loader=DataLoader(train_dataset,batch_size=train_batch_size,shuffle=True)
test_loader=DataLoader(test_dataset,batch_size=test_batch_size,shuffle=False)

examples=enumerate(test_loader)#组合成一个索引序列
batch_idx,(example_data,example_targets)=next(examples)

fig=plt.figure()
for i in range(6):
    plt.subplot(2,3,i+1)
    plt.tight_layout()
    plt.imshow(example_data[i][0],cmap='gray',interpolation='none')
    plt.title('Groud Truth: {}'.format(example_targets[i]))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how()
#构建模型
class Net(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in_dim,n_hidden_1,n_hidden_2,out_dim):
        super(Net,self).__init__()
        self.layer1=nn.Sequential(nn.Linear(in_dim,n_hidden_1),nn.BatchNorm1d(n_hidden_1))
        self.layer2 = nn.Sequential(nn.Linear(n_hidden_1, n_hidden_2), nn.BatchNorm1d(n_hidden_2))
        self.layer3=nn.Sequential(nn.Linear(n_hidden_2,out_dim))

    def forward(self,x):
        x=F.relu(self.layer1(x))
        x=F.relu(self.layer2(x))
        x=self.layer3(x)
        return x


model=Net(28*28,300,100,10)
print('ok')

2、直接print某一层的参数

只需加一行代码,比如我们想访问layer1的Linear层的参数:

print(model.layer1[0].state_dict())

 效果:

当然我们还可以具体访问某个参数的type和值

print(model.layer1[0].weight.data)

 

print(type(model.layer1[0].weight))

        

 可以看见是Parameter型的。

3、根据named_parameters方法:

print(*[(name,param.data) for name,param in model.named_parameters()])

通过运行这一行代码可以直接访问所有层的参数的值

这里输出太多了就不放图了,我们用这种方法看某一层的参数即可:

print(*[(name,param.data) for name,param in model.layer1[0].named_parameters()])

 

<think>好的,用户想了解如何在前端调试中设置断点进行代码调试。首先,我需要回顾之前提供的回答和相关引用,确保信息一致且准确。用户可能已经看过之前的回答,所以需要补充更多细节或不同方法。 首先,浏览器内置工具是关键,特别是Chrome DevTools的Sources面板。引用[1]提到使用debugger语句,这可以手动添加断点。引用[2]则讲到了Chrome的断点设置机制,基于事件驱动和代码注入。需要详细说明在Sources面板中的操作步骤,比如如何找到文件、设置行断点,以及不同类型的断点,比如DOM变更、XHR等。 另外,用户可能对动态断点如条件断点不熟悉,需要举例说明。比如右键点击行号设置条件,这在解决特定情况下很有用。同时,debugger语句的使用场景,比如生产环境调试,但要注意移除,这也是引用[1]提到的。 移动端调试方面,引用[3]提到检查元素的方法,但用户的问题是关于断点,可能需要补充如何在移动设备上使用Chrome远程调试,或者工具如eruda的设置。 编辑器集成调试,比如VS Code配置launch.json,用户可能想了解如何无缝连接浏览器进行调试,这里需要步骤说明,并引用之前的配置示例。 常见错误处理部分,用户可能遇到断点不生效的情况,需要检查source map或者代码压缩问题,引用[3]提到的source map映射很重要。 还要考虑用户可能的深需求,比如性能调试或异步代码的断点设置,可以简要提及,但主要围绕设置断点的方法。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步骤,结合引用内容,但避免直接复制,用自然的方式融入。</think>### 前端调试中设置断点的详细方法 --- #### 一、浏览器内置工具设置断点(以Chrome DevTools为例) 1. **基础行断点** - **操作步骤**: 1. 打开浏览器开发者工具(`F12`或右键“检查”) 2. 切换到 **Sources面板** → 左侧文件树中找到目标JS文件 3. 点击行号左侧区域添加断点(蓝色标记) 4. 触发代码执行(如点击按钮/刷新页面),程序将在断点处暂停 ![断点示意图](https://example.com/breakpoint-demo.png) > **特性**:可同时设置多个断点,通过右键断点选择“Remove breakpoint”删除[^2]。 2. **动态断点(`debugger`语句)** - 直接在代码中插入`debugger`命令,无需手动点击行号: ```javascript function calculateTotal(price, quantity) { debugger; // 执行到此自动暂停 return price * quantity; } ``` > **注意**:需在开发者工具开启状态下生效,调试完成后必须删除该语句[^1]。 --- #### 二、高级断点类型 1. **条件断点(Conditional Breakpoint)** - **适用场景**:循环内特定条件触发时暂停(如`i === 5`) - **设置方法**: 右键行号 → 选择 **Add conditional breakpoint** → 输入触发条件 ```javascript for (let i = 0; i < 100; i++) { // 当i为5时暂停 console.log(i); } ``` ![条件断点设置](https://example.com/conditional-bp.gif) 2. **事件断点** - **监听DOM事件**:在 **Sources面板** 右侧 **Event Listener Breakpoints** 中勾选事件类型(如`click`/`ajax`) - **示例**:勾选`Mouse → click`后,任何元素的点击事件都会触发断点[^2]。 3. **XHR/Fetch断点** - **拦截特定接口请求**:在 **Sources面板** 右侧 **XHR/fetch Breakpoints** 中添加URL关键词(如`/api/user`),匹配到请求时自动暂停。 --- #### 三、移动端断点调试 1. **远程调试Android设备** - 手机开启USB调试模式 → Chrome访问`chrome://inspect` → 选择设备 → 点击目标页面 **Inspect** - **同步操作**:在PC端DevTools中设置断点,手机操作实时同步暂停[^3]。 2. **iOS Safari调试** - iPhone开启 **Web检查器**(设置 → Safari → 高级) - Mac连接设备 → Safari开发者模式 → 选择设备页面调试。 --- #### 四、框架工程化项目断点技巧 1. **Source Map映射** - Webpack/Rollup等构建工具需配置生成Source Map文件: ```javascript // webpack.config.js module.exports = { devtool: 'source-map' // 开发环境推荐 'cheap-module-source-map' }; ``` - 效果:即使代码被压缩,仍能直接在Sources面板查看原始文件并设置断点[^3]。 2. **VS Code联动调试** - 配置`.vscode/launch.json`启动浏览器调试: ```json { "type": "chrome", "request": "launch", "url": "http://localhost:3000", "sourceMaps": true, "webRoot": "${workspaceFolder}/src" } ``` - 在编辑器内点击行号设置断点 → 按`F5`启动调试,断点行为与浏览器一致[^2]。 --- #### 五、常见问题与解决 - **断点不生效**: 1. 确认代码已最新(浏览器缓存可能导致旧代码未更新) 2. 检查Source Map配置是否正确(生产环境需单独上传.map文件) 3. 禁用浏览器扩展程序(某些插件会干扰调试) - **异步代码断点失效**: 在Promise回调或`setTimeout`内部使用`debugger`时,确保执行路径正确触发。 --- ### 相关问题 1. 如何调试Vue/React组件的生命周期函数? 2. Webpack的source-map模式有哪些区别? 3. 断点调试时如何快速跳过无关代码? --- 通过以上方法,可精准控制代码执行流程,逐步分析变量状态与逻辑分支。实际开发中建议优先使用 **条件断点** 和 **Source Map** 提升调试效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