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射频相控阵-软硬技术提升【3】
文章平均质量分 93
在5G、卫星通信、雷达系统、反无人机技术等前沿领域,行业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拥有相关技术的人才就业机会多,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工程师在电路设计、调试、故障排除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能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其价值也会不断提高,薪资待遇和职业地位也会相应上升。
BinaryStarXin
专注于网络技术、各类计算机热门行业技术研究分享、嵌入式开发、人工智能、后端与前端等方面的技术知识文章分享,欢迎留言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基于频域信息融合和稀疏贝叶斯学习的高分辨ISAR成像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插值处理和频域信息融合的稀疏贝叶斯学习算法(BI⁃FFSBL),用于提高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的分辨率并有效压制噪声和条纹干扰。该算法首先对回波信号进行径向和横向插值预处理,然后通过LA⁃VB算法进行ISAR成像,接着将两幅ISAR图像通过二维傅里叶变换进入频域并进行信息融合处理,最后通过二维傅里叶逆变换得到最终的ISAR图像。实验结果表明,BI⁃FFSBL算法在压制噪声和去除条纹干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能提供更高分辨率的ISAR图像,尤其在低信噪比条件下表现优异。重构误差实验原创 2025-05-20 23:23:19 · 178 阅读 · 0 评论 -
IRS辅助的无源双基地雷达直达波干扰抑制
本文探讨了无源双基地雷达(PBR)中直达波干扰(DPI)的抑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智能反射表面(IRS)的新方法。PBR通过外辐射源信号探测目标,但DPI信号强度大,影响弱目标检测。IRS能够控制电磁波反射方向,通过在接收机附近放置IRS,并优化其单元的离散相位,可以约束DPI功率并最大化目标回波功率。该优化问题是非凸的二次约束二次规划,采用坐标上升法求解。仿真结果显示,中等尺寸的IRS可使信干噪比(SINR)提升约8dB。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IRS应用于PBR的DPI抑制,为无源雷达性能提升提供了新途径。原创 2025-05-20 23:06:50 · 261 阅读 · 0 评论 -
数据缺失情况下基于M⁃SPICE的低空风切变风速估计方法
本文针对机载气象雷达在低空风切变检测中因回波数据缺失导致风速估计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缺失数据稀疏迭代协方差估计(M-SPICE)的低空风切变风速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数据缺失模型,利用协方差拟合准则迭代更新估计算子,恢复缺失的风切变数据,并重构完整的风切变数据,从而实现对风场速度的精确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重建缺失数据并准确估计风速,相较于传统的GAPES和MIAA方法,具有更高的恢复精度和更快的运算速度。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机载气象雷达在数据缺失情况下的低空风切变检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原创 2025-05-20 22:03:59 · 392 阅读 · 0 评论 -
C波段全集成GaN MMIC Doherty功率放大器设计
采用0.25 μm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N HEMT)工艺设计了一种全集成单片微波集成电路 (MMIC)多尔蒂(Doherty)功率放大器(DPA)。采用了新型的拓扑结构,去除了传统DPA中主路放大器的阻抗变 换器以及两路合成后的阻抗转换器,直接在主路输出匹配网络(OMN)中实现饱和点和回退点的阻抗的转换,采 取适当的阻抗,与传统电路相比,降低了阻抗转换率,拓宽了频带。此外功率分配器也采用了新颖的拓扑结构, 减少了元器件的使用,并且在DPA的匹配网络中使用集总电感的电容降低版图的面积。原创 2025-02-23 15:31:28 · 1574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生命特征信号探测技术研究
生命特征信号探测旨在对人体信号中含有呼吸、心跳等特征参数进行检测和提取,是监测人体生 命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信号处理、医学工程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基于毫米波雷达的生命特征信 号探测技术进行系统综述,从提取信号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将毫米波雷达技术引入生命特征信号探测领域之后 的研究成果。首先,从毫米波雷达体制方面对现存雷达技术进行了论述。然后,简要介绍了对称三角波调制方 法对生命信号进行检测,考虑到将检测到的生命信号进行特征分离,总结了三种弱信号提取算法并进行对比,重 点分析了小波变换和经验模态分解两原创 2025-02-23 15:20:58 · 1376 阅读 · 0 评论 -
一种对抗雷达组网的干扰目标分配方法
针对现代电子战争中对抗多雷达组网的干扰 目标分配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雷达目标探 测概率和干扰装备干扰效果系数的多对多的目标 分配模型,并根据实战环境建立了目标分配模型 的约束条件。采用了遗传算法对问题模型进行求 解,为了降低算法的复杂度,改进了编码方式和适 应度函数;为了提升算法的收敛速度,改进了种群 初始化方式和交叉操作;为了防止算法陷入局部 最优,改进了变异操作和最优解的选取方式。本文 的方法保证了干扰装备协同压制多雷达组网系统 的作战效能,实时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验证。下一 阶段将针对动态作战过程以原创 2025-02-23 15:07:23 · 916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多域特征融合的旋翼无人机分类识别
为提高雷达旋翼无人机的识别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域特征融合的旋翼无人机分类方法。首 先利用K波段连续波(Continuous Wave,CW)雷达观测多旋翼无人机,对采集到的雷达回波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依 次得到时频图、节奏速度图(Cadence⁃Velocity Diagram, CVD)和节奏频谱图(Cadence Frequency Spectrum,CFS), 然后将时频图和CVD图分别输入SqueezeNet网络,CFS数据输入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提取回波信号在 时频域。原创 2025-02-14 21:18:41 · 771 阅读 · 0 评论 -
星载SAR系统参数设计过程自动化方法研究
本文提出了一种 SAR系统参数自动化设计的 方法。首先,针对部分参数仍需手工选取的现状 建立了最优化求解模型,并给出了 PRF 和波位位 置的优化选取结果,使参数设计流程更加高效便 捷。然后,针对 SAR 系统参数设计过程中部分技 术指标的评测结果不满足用户需求时无法自动调 节的现状,采用 PID 控制器对方位向天线尺寸、信 号带宽、PRF 等参数进行自动调节,使得方位分辨 率、距离分辨率、方位模糊比等技术指标向用户需 求值逐步靠近。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 行性,实现了SAR系统参数设计过程的自动化原创 2025-02-10 14:30:55 · 1239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雷达弱目标检测
对于雷达目标检测,传统方法是用各种CFAR 来进行目标检测,但是对于弱目标的雷达检测,其 信噪比低,目标散射截面积小是其检测的难点。 然而通过CFAR模式判断目标是否存在,不能很好 地满足弱目标的检测。对此本文采用 U⁃Net 网络 来代替传统恒虚警检测,通过分别在信噪比为1到 10 的低信噪比的背景下来进行实验,其结果表明 U⁃Net 网络相对于 CFAR 检测效果有着较好的提 升,同时在U⁃Net网络中加上自注意力机制后的检 测性能要高于U⁃Net网络。本文所提的网络模型, 其后续可在复杂环境背景下进行原创 2025-02-09 21:53:30 · 734 阅读 · 0 评论 -
MIMO雷达近场成像校准与互耦合补偿方法
毫米波频段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因拥有良好的方位向分辨率而受到广 泛关注,同时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采用多根天线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的方式可以 极大提高信道容量。然而MIMO⁃SAR图像重建计算较为复杂,且多个通道间幅相不一致和相互耦合容易导致图 像出现伪影,严重影响成图质量。原创 2025-02-07 13:42:21 · 837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改进PFA的车载大斜视SAR成像算法
为了应对车载毫米波雷达大斜视成像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极坐标格式算法(Polar Format Algorithm, PFA)对条带车载毫米波雷达斜视回波进行基于子孔径拼接的成像。该算法从条带数据与聚 束数据的特点出发,将全孔径回波划分为子孔径,利用PFA处理子孔径数据。由于PFA存在波前弯曲误差,子图 像不能直接拼接,因此对每一幅子图像进行几何失真校正。同时,以重叠子孔径的划分方式保证成像结果的高 分辨率。最后截取子图像进行拼接得到条带SAR成像结果。原创 2025-02-07 09:34:22 · 753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差分模型的近场无源定位算法
对于均匀线性天线阵列近场目标定位研究是探测领域重要难点之一。本文根据前期近场基于差 分迭代传播计算模型研究基础,提出一种新型高精度近场无源定位算法,针对均匀线性阵列近场目标空间几何 结构,突破传统菲涅尔近似近场传播模型的束缚,建立全新高精度目标关系模型并形成定位解析表达式,通过阵 列处理估计改进到达时差(TOA)定位观测量,利用新算法快速准确地获取近场多个独立同分布目标的定位信 息。原创 2025-02-06 23:35:12 · 1061 阅读 · 0 评论 -
一种改进的U⁃V空间测角方法
两维相控阵雷达通常采用单脉冲和差波束测角实现对目标角度的测量和跟踪。对于矩形阵列,通 常在U⁃V空间下对不同频率进行归一化,只需在方位和俯仰向各建立一条误差曲线即可完成单脉冲测角,减少 了运算量和存储空间。本文针对圆形阵列无法仅用方位和俯仰各一条误差曲线进行测角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 进的U⁃V空间和差波束测角曲线的建立和使用方法。该方法采用多条测角曲线迭代逼近的思想,实现简单、运 算量小,能够提高角度的测量精度。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U⁃V空间;圆形阵列;和差波束;单脉冲测角。原创 2025-02-06 22:43:42 · 676 阅读 · 0 评论 -
卷积神经网络联合SVM的降水粒子分类
针对传统模糊逻辑降水粒子识别算法存在过度依赖专家经验来设置参数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卷 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联合结构的降水粒 子分类方法。本文首先搭建了适用于双偏振雷达数据矩阵传播结构的4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KOHX雷 达各极化参数进行分块和堆叠操作,制作模型所需数据集并训练模型。原创 2025-02-06 22:23:38 · 998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均匀圆阵的宽带相干LFM信号定位方法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均匀圆阵的宽带相干 LFM信号定位方法。首先,算法根据 LFM信号在分数阶 傅里叶域的能量聚焦性,对接收信号做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实现宽带信号的窄带化处理;其次,利用圆阵的虚拟 轴向平移形成的相位差构造空间平滑矩阵,完成相干信号的解相干处理;最后,对空间平滑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 得到相邻阵元接收数据的相位差,结合相位差反演参数估计算法得到二维角度参数估计的闭式解。仿真实验验 证了算法对宽带相干LFM信号定位的有效性。宽带相干源定位;均匀圆阵;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空间平滑;参数估计。原创 2025-02-06 21:44:46 · 1178 阅读 · 0 评论 -
靶标雷达特性快速预测与分析
含多次散射复杂靶标雷达特性的快速预估和分析是靶标设计优化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电磁散射 建模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多次散射结构及其复杂散射机理导致靶标雷达特性仿真效率低下、特性分析困 难。本文提出了一种CPU多核并行技术、GPU硬件加速技术和KD⁃Tree遍历技术相结合的靶标高频电磁散射加 速方法,建立了带腔舰船、角反射器阵列与舰船等含多次散射复杂靶标的高频电磁散射模型,可以满足大型靶标 进行快速评估的需求。原创 2025-02-06 21:13:19 · 946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UKF的毫米波雷达手势识别算法研究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的毫米波雷达干扰抑制的手势识别方法。首先根据 原始雷达信号设置的采样点与线性调频信号数量,估计了目标的距离与多普勒参数。之后针对实际场景中类目 标干扰较多的情况,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基于UKF的场景类目标抑制方法,接着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不同 手势距离⁃多普勒特征谱图进行提取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抑制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类目标干扰给手势识别 带来的困扰,手势识别的平均准确率为98.74%,经过抑制干扰算法后准确率相较于干扰抑制之前提升了7.29%。毫米波雷达;原创 2025-01-15 21:06:57 · 774 阅读 · 0 评论 -
海杂波多普勒谱Hurst指数特性分析及目标检测
本文所做实验均基于实测数据完成,实测数 据来自两个公开的数据集。一是IPIX雷达数据集 中 1993 年采集的 10 组数据,每组数据包含 HH、 VV、HV、VH 四种极化模式数据,每组数据含 14个 距离单元。数据采集时,雷达工作于凝视模式,凝 视时间约 131 s,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 PRF)为 1 kHz,距离向分辨率为 30 m, 目标为金属丝包裹的直径1 m的漂浮小球[18] ,更详 细数据介绍见表1。原创 2025-01-15 20:32:27 · 1160 阅读 · 0 评论 -
一种紧凑型电磁带隙结构双陷波超宽带天线设计
基于单EBG结构设计一种带有双陷波功能的超宽带单极子天线。以杯型贴片构成天线辐射单元, 馈线处引入半圆开口谐振环⁃电磁带隙(Semicircular Split Ring Resonator Electromagnetic Bandgap, SCSR⁃EBG)结 构,通过将半圆环型 EBG结构开口,构成谐振回路,从而在 EBG陷波频率的基础上产生第二陷波频率。与传统 EBG 结构相比,该结构紧凑,陷波性能明显,单个 SCSR ⁃EBG 单元(0.13λc1*0.065λc1 )可以有效消除 WiMAX 和原创 2025-01-15 20:21:18 · 820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密度拟合的区域航道挖掘方法
本文研究了在不使用额外辅助信息的条件 下,如何从航迹数据集中精细化提取航道,提出了 一种基于密度拟合的区域航道挖掘方法。由于燃 料、成本、飞行安全等限制,大部分航迹近似直线, 因此该方法采用直线拟合的方法获取航迹表征参 数(对于少数非直线航迹进行分段拟合),基于航 迹参数实现邻近航迹的聚类,在同类航迹中进行 航道提取,最终根据航道始末位置进行航道连通, 完成整个区域的航道挖掘。通过分析和对比试 验,本方法效率高且提取出航道具有较高的精细 度,能够在无先验知识的条件下有效地挖掘区域 内热点航道信息。原创 2025-01-08 20:20:13 · 1115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FMCW雷达的呼吸模式分类技术研究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1DCNN+LSTM网络的多 呼吸模式分类方法。为得到特征更加明显的呼吸 信号,本文首先通过解卷绕、高阶带通滤波算法处 理原始雷达信号。最后设计实验,对3种不同的网 络模型的训练准确度和验证准确度进行比较,为 验证本方法的适应性,本文采用新数据对模型进 行测试。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方法可以高 精度地对 5 种呼吸模式进行分类。目前本文只研究了5种呼吸模式,由疾病引起的特定呼吸模式还 有许多,如潮式呼吸、潮式呼吸变体,这些呼吸模 式的特征往往比较复杂,因此,后续工作会探索更 为合适的模型原创 2025-01-08 20:09:22 · 1241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Pearson相关性的雷达交叠信号识别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多部雷达同时到达信号频域交叠时难以分选识别的问题,分析了信号交叠对 于雷达信号识别模块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面向识别需求,基于Pearson算法研究了交叠信号分选的处理方法。 从信息论视角来说,两个信号脉冲波形相关性越弱,则其所表达的信息量越大,特征相关度越低。在信号脉冲数 一定时,基于Pearson算法可以选择相关性较弱的信号脉冲载波,以削弱同时信号交叠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利 用选择后的弱相关信号脉冲载波特征来表达信号特性,能有效降低数据维度,尽可能减少信息丢失,有利于达到 鲁棒的识别原创 2025-01-08 19:49:23 · 925 阅读 · 0 评论 -
一种抑制数字接收机镜像干扰的方法
现代脉冲多普勒体制雷达常规数字中频接收机大多采用带通采样方式。由于雷达信号一般采用 脉冲波形,数字接收机在对射频回波下变频数字化后,对A/D数据进行时频谱分析时往往在脉冲边沿处会产生 较大的镜像干扰。本文分析了脉冲多普勒雷达常规数字中频接收机在处理脉冲信号时脉冲边沿镜像干扰产生 的机理,指出了中频带通滤波器在数字中频接收机链路中的主要作用,着重对中频带通滤波器的指标体系设计 需求提出了新的关注点,以此达到抑制数字接收机脉冲边沿镜像干扰的目的。数字中频接收机;中频带通滤波器;脉冲边沿;镜像干扰。原创 2025-01-08 19:40:17 · 1201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双重虚警控制XGBoost的海面小目标检测
为了提升雷达对海面小目标的探测能力,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重虚警控制的极限梯度提升(eX⁃ 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的目标检测方法,解决高维特征空间中分类器设计难的问题。首先,从时域、频 域、时频域中挖掘了海杂波和含目标回波的精细化差异,并将这些差异凝聚为 7 个特性,进而构建高维特征空 间。然后,发展了一种双重虚警控制的两分类器。在第一重中,重新定义XGBoost的损失函数,通过迭代调整两 类错误率的惩罚因子,实现结构层面上的粗虚警控制。在第二重中,将分类概率作为统计原创 2025-01-06 20:52:27 · 1383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Capon层析SAR成像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 Ca⁃ pon谱估计算法进行层析SAR三维成像,并大规模 重建了山西运城某城区的建筑物群,同时在噪点 情况、分辨率、主瓣以及旁瓣等方面,与现有算法 包括 CS 算法、Capon 谱估计算法以及 DCRCB 谱估 计算法进行了SAR层析成像结果的对比分析。通 过实验,表明了基于传统 CS算法的层析 SAR 成像 在散射点选择问题上的一些弊端,而本文中提及 的 3 种基于波束形成的层析 SAR 成像算法则从信 号处理的角度,对所有散射点进行全面的反演工 作,但这类算法需要目标原创 2025-01-06 20:28:41 · 1146 阅读 · 0 评论 -
针对敌我识别系统的个体识别研究
对敌我识别系统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其信号的检测和解调上,对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也是近年 来的研究热点,但很少有专门针对敌我识别系统的个体识别研究。本文通过分析敌我识别信号,发现其区别于 普通雷达信号的主要两个特点:一是信号载频固定不变;二是信号以码字为单位出现,且脉冲时序格式固定。针 对敌我识别信号的这两个特点,本文设计的个体识别方法重点包括:一、瞬时频率可作为有效的个体特征;二、可 综合同一串码字里多个脉冲的个体识别结果,提高目标个体识别正确率。原创 2025-01-05 19:56:20 · 1094 阅读 · 0 评论 -
微波毫米波安防遥感技术【1.3】
第3章 媒质中的电磁波在前一章中我们介绍了在普通无损耗媒质中传播的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着重介绍在有损耗媒质中传播的电磁波并讨论电导率导致的损耗和不 同媒质边界产生的效应,以及在安防遥感中遇到的某些特殊媒质的物理特性。在遥感中,行波所遇到的媒质主要取决于所执行的测量种类由图3. 1所示。在雷达应用中,波从雷达天线发射通过大气传播然后被待测物体反射。反射波在遇到接收天线之前会再一次在大气中传播。而在有人体存在的探测情况下波的一部分能量会穿透衣物,原创 2025-01-05 19:43:39 · 834 阅读 · 0 评论 -
星载SAR⁃GMTI系统目标定位误差概率分析方法
本文研究了星载运动目标检测(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 GMTI)系统中的目标定位问题。首先,采用几何向量法解释GMTI系统同时实现杂波相消和目标定位的基本原理。然后,基于高斯白噪声假设, 推导了干涉相位误差的概率密度函数,该函数描述了目标定位精度与目标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和 基线之间的关系。应用推导的概率密度函数,对现有的几个星载 SAR⁃GMTI 系统的目标定位性能进行分析比 较,分析了基线误差对定位性能的影响。原创 2025-01-05 19:40:26 · 895 阅读 · 0 评论 -
微波毫米波安防遥感技术【1.2】
第2章 平面电磁波基础不论是在安防遥感、卫星遥感还是射电天文学应用中,都要在遥感器与远处位置点或者物体之间进行能量传递,以获取关于物体的一些信息。当遥感是通过微波或者毫米波电磁辐射来进行时,能量通常以时变场(即波)的形式进行传播。对一个物体进行遥感,通常使用以下两种方法:测量远处位置发射出来的固有信号,或者发射已知信号,然后测量从远处位置反射过来的回波信号。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会了解这些信号的形式实际均为电磁波。原创 2025-01-05 17:48:09 · 706 阅读 · 0 评论 -
微波毫米波安防遥感技术【1.1】
图 1.6d给出的系统成像结果是通过对每个天线的输出进行两两互相关获得的,展示的是一个藏在夹克里面的金属物品。图 1.8c中的连续振荡的曲线是静止的环境的回波,它是由于雷达旋转引起的衍生信号,而多普勒频移回波信号中的点响应是围绕雷达走动的人造成的。图中大振荡信号是腿的运动造成的,中央部分小振荡的主导信号则是身体躯干的。图1.10c)是仿真的微多普勒信号,它描述的是一个行走的人在12GHz的特征,可见它的频率分辨率提高了很多,其中脚、腿、小臂和身体躯干的信号特征则更明显了一些[53]。通过微多普勒信号分析,原创 2025-01-05 17:09:40 · 927 阅读 · 0 评论 -
对机载雷达STAP的调频转发干扰研究
针对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过程中,训练样本内包含干扰目标时,自适应处理器会在该干扰目标 所在方位⁃多普勒频率处产生零点这一特性,提出一种调频转发干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干扰机接收信号加以 频率调制,在目标周围生成多个距离分布可控的假目标,破坏训练样本独立同分布条件,导致从训练样本中估计 得到的样本协方差矩阵与真实的协方差矩阵偏差加大,从而影响自适应处理器检测目标结果。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产生的假目标既可有效降低空时自适应处理系统的目标检测性能,也可构成对空时自适应系统的欺骗 干扰。原创 2025-01-05 16:52:53 · 1082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连通图的动态可重构多机协同干扰方法
针对多机空战电子对抗中,干扰目标分配和协同干扰资源选择问题,在分析空战有源电子干扰面 临复杂电磁环境、雷达跟踪干扰源、干扰目标分配和干扰资源选择等问题的基础上,建立双机协同干扰数学模 型,分析协同干扰对测角误差影响因素,提出基于连通图的动态可重构双机协同干扰方法,并应用于典型的“磨 刀匠”攻击战术。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连通图的动态可重构双机协同干扰方法,能够实现多机编队协同作战时的 最优协同干扰资源和干扰目标选择,实现对单脉冲机载火控雷达协同角度欺骗干扰,且算法计算时间完全符合 协同干扰需求,为新型战斗机协同原创 2025-01-05 16:34:15 · 711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信息熵的分段脉压间歇采样干扰抑制
间歇采样转发干扰针对大时宽带宽的雷达信 号具有较高威胁。本文针对该问题将信息熵和脉冲压缩结合,基于分段的思想,将回波信号进行区 分并获取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参数以及与原信号的 关系信息,最终进行重构和剔除。相较于传统方 法,提高了在强噪声环境下的检测能力,同时运行 速度较快,但在对干扰的剔除上仍然需要一定的 改进以提升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干噪 比为 6 dB 以上时,能够较为精确的判断干扰并进 行去除,抑制效果可以控制在5 dB以上,证明了该 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原创 2025-01-05 16:07:38 · 745 阅读 · 0 评论 -
微波毫米波安防遥感技术【1.0】
图 1. 4b 显示的图像就是此系统对隐匿的手枪和刀具成像的结果。例如, 利用毫米波雷达的高分辨率成像能力, 来实现对隐匿物品和人的探测, 甚至穿墙探测。在所有这些应用中, 探测和识别都是在一定的距离上实现的, 因此确保了探测器使用者的人身安全。衣料对微波毫米波的损耗一般可以忽略, 因此当利用人体本身的热辐射测量来探测人是否存在或人体携带的隐匿品时就非常有利。由此极大地增强了安检人员在检查炸药和其他武器时的安全性, 减轻了他们在边防安检和现场安检中的负担, 使得隔离搜索和查验成为可能。原创 2025-01-05 16:06:40 · 561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YOLOX网络的SAR图像舰船目标检测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改进 YOLOX 卷积神经网络,并用于 SAR 图像舰船目标检测。 在该网络中,引入了坐标注意力(CA)机制以强化 重要区域的特征提取,并改进了框回归损失函数 以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性。 本文基于 AIR ⁃SARSHIP ⁃2.0 数据集,选择了 Faster ⁃RCNN、YOLOv3、常规 YOLOX 作为对比网 络,分别在复杂港口环境和海面密集目标环境下 进行了大量 SAR 图像舰船目标检测实验,以验证 改进YOLOX网络的有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相比 3 种对比网络,改进 Y原创 2025-01-05 15:36:45 · 1272 阅读 · 0 评论 -
非矩形阵列极化单脉冲雷达双源分辨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极化四通道单脉冲雷达 的双脉冲双源分辨算法(DTR)。所提的方法可以 适用于装配各种形状天线阵列的四通道雷达,如 矩形、圆形、椭圆和菱形。该方法使用两个连续的 脉冲消除了非矩形阵列带来的角度估计的误差。 基于应用 FISP 架构的天线,该方法还可以通过两 个极化通道的估计结果进行融合从而提升角度估 计性能。总之,DTR 方法实现了对位于 3 dB 主瓣 内不可分辨双目标的快速、精确、稳定的角度估 计。本文的仿真证明了所提方法对比传统 TR 方 法具有更加卓越的性能。原创 2025-01-05 15:16:38 · 1015 阅读 · 0 评论 -
高速平台SAR脉内多普勒效应误差分析和校正
本文分析了脉内多普勒效应下的模型情况, 对比传统“停走停”近似模型,建立了脉内运动情 况下的新的回波模型。针对“停走停”传统模型在 脉内模型下的聚焦误差和位置误差,本文提出了 新的解决方案。通过点目标仿真和实测数据仿真 结果,验证本文算法的可行性,对上述误差可以较 好地进行校正。原创 2025-01-05 00:31:56 · 1162 阅读 · 0 评论 -
一种弹载低剖面高集成雷达结构设计
针对空间尺寸和重量严格受限的设计需求, 本文提出了一种低剖面高集成的弹载雷达系统结 构设计方法,并进行盲配精度控制分析,热和力学 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将前端天线融合形成一体 化片式可扩充天线模块,后端各功能单元基于同 一框架进行优化构型、前后分腔、机电热耦合一体 化设计,模块之间采用混频盲配互连,实现了系统 剖面高度显著降低,盲配连接可靠,热、力环境适应性满足设计需求。本文的设计方法可推广应用 于其他对轻小型化要求高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原创 2025-01-04 23:56:04 · 1054 阅读 · 0 评论 -
雷达极化对角加载检测器的最优权重算法
本文重新构建了极化对角加载检测器的基本 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准则简化、参数遍历和数 据分类 3 个路径提出基于 Fisher 线性判别分析 (LDA)、MAUC 准则及口袋感知机学习算法(PP‑LA)的 3 种求解方法,得到 PWF 和 PDOF 的最优组 合系数。经仿真和实测实验证明,在复杂海况环 境下,DLD 具有优于 PDOF 和 PWF 的检测性能。 在3种求解方法中,基于线性判别LDA的线性求解 方法速度最快,但性能最差。基于 MAUC 准则的 线性求解方法性能最好,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但耗 时最原创 2024-12-29 20:55:06 · 848 阅读 · 0 评论 -
一种频控阵鉴别距离欺骗目标方法的优化
针对一种雷达使用频控阵模式发射信号、相控阵模式接收信号的距离欺骗目标鉴别方法存在的不 足,使用了一种干扰置零方法,使频控阵发射波束主瓣对准需鉴别目标位置处时其他待鉴别目标位于频控阵发 射方向图的零陷上,避免了待鉴别目标若位于频控阵发射方向图较高旁瓣上时仍能使雷达收到其反射信号从而 形成干扰的问题。针对常规频控阵方向图存在的距离‑角度耦合问题,使用遗传算法对方向图进行优化,得到了 具有更高分辨率的点状波束。将点状波束和干扰置零方法应用于距离假目标鉴别。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本文 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假目标鉴别效果。原创 2024-12-29 20:14:18 · 741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