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为什么需要静态分析?
在软件缺陷修复成本呈几何级增长的今天,Mission Critical领域面临着双重挑战:既要严格保障运行时可靠性,又要驾驭日益庞大的项目规模。传统依赖资深开发者经验与密集型动态测试的模式,在效率与成本层面已显疲态。静态验证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以系统性规则智慧替代高昂人力投入的战略选择。
静态分析的核心价值在于以静制动,防患于未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静态分析是基于经验丰富的开发者的技术以及实际产生的各种运行时错误总结规律、制定规则,并利用这些规则对源代码整体执行分析。这里的分析是指我们对未预想到的输入、程序流或代码评审中意外忽略了的代码进行检查。其意味着可以找出在动态测试或代码评审时未能找到的BUG。它无需执行代码,即可对源代码进行全局深度扫描,甚至能作用于未完成模块。这使其相比动态测试具备显著优势:
早期介入:在开发周期前端捕获缺陷,大幅降低后期修复成本。
效率跃升:以自动化手段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对海量代码的缺陷筛查。
规则驱动:其根基在于将顶尖开发者的经验技术与历史运行时错误规律,提炼为可复用的严谨分析规则。这些规则能精准定位动态测试与人工评审难以触及的深层隐患,真正实现运行时错误的事前防御。
为什么需要STATIC?
随着Mission Critical领域更加重视编码规则检查以及运行时错误的产生,项目规模也变得大型化。因此,随着静态分析时间和交流费用的增加,缺陷的修改也遇到了困难。STATIC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开发的解决方案。其可以通过提供多种编码规则集,使项目高效、便利地进行。它的核心优势就在于:
高效规则集赋能:提供丰富且针对性强的编码规则集合,显著提升项目执行效率与便利性,化解大规模分析的瓶颈。
质量度量可视化:超越基础缺陷检测,STATIC 将代码的复杂度、扩展性、可移植性等抽象质量属性转化为可量化的客观指标。这种“质量度量”机制是掌控软件演进的关键——若开发初期忽视度量管理,技术债务将不断累积,终致改善无望或成本失控;反之,早期量化管理能以最小投入驱动质量持续优化。
规范一致性守护:校验代码是否符合编码样式指南及企业定制规范,确保代码可读性与可维护性,为长期演进奠定基础。
STATIC详细介绍
STATIC可检测3类运行错误
算法错误:
复杂算法运算、不正确的类型转换执行
内存错误:
内存访问无效、无效的内存释放、内存泄露、空指针
数组绑定错误:
严重的安全漏洞、缓冲区上溢、缓冲区下溢
STATIC的支持领域
汽车:HKMC A/B验证指南
国防军工:可靠性验证指南(CWE 658/659/660)
支持其他更多领域的编码规则
STATIC的处理优势
利用多台PC的可用资源,减少分析时间和成本
快速完成大规模源代码分析( 约300 个C++ 源文件可在1分钟之内完成分析)
根据各行业编码准则检测源代码
STATIC的主要功能
-
为管理人员和开发人员分割工作关注点
-
软件缺陷定位、责任人、状态展示
-
提供软件缺陷修复指南
-
软件缺陷过滤器用于快速搜索
-
软件缺陷状态跟踪
-
软件缺陷状态生命周期管理
-
软件缺陷历史追溯管理
STATIC 不仅定位为缺陷探测器,更是代码质量的塑造者与守护者。它通过将资深经验固化为自动化规则,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源头构筑可靠性防线,并以量化手段牵引质量持续提升。在成本、效率与质量三重压力下的关键系统开发领域,STATIC 代表了一种更为成熟、可控且经济的工程智慧选择。
(如需了解更多软件测试/安全测试业务详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邮箱联系info@ia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