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JVM的内存模型以及一些核心参数
觉得不错的同学可以加我公众号,会经常分享一些技术干货,以及热点AI和科技新闻
一、JVM 内存模型
先看一下这个例子:
public class Math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initData=666;
public static User user=newUser();
public int compute(){
//一个方法对应一块栈帧内存区域
int a=1;
int b=2;
int c=(a+b)*10;
return c;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Math math=newMath();
math.compute();
}
}
如下图所示:当该类运行时,Math.class会先被类加载系统加载近运行时数据区
整个JVM虚拟机中,主要包含这几块内容:
- 类加载系统
将class文件加载到运行时数据区,生成的对象进入堆,类元信息和静态变量进方法区 - 字节码执行引擎
每个线程有自己的程序计数器,字节码执行引擎控制修改程序计数器,执行JVM可识别的汇编语言,将其转换成对应操作系统的汇编语言并执行 - 运行时数据区
- 堆
所有对象实例都在堆里 - 栈
每个线程有自己的线程栈,每个线程会执行很多个方法,每个方法又有自己的栈帧
栈帧中有 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
动态链接区别于静态链接
简单理解:动态链接和静态链接都是把对一个方法的调用 从 “符号引用” 替换成 “直接引用”,区别就是静态链接是针对静态方法,在类加载阶段就已经完成;而动态链接是在运行时才开始的。 - 本地方法栈
主要放native方法 - 方法区
类元信息和静态变量进方法区 - 程序计数器
每个线程有自己的程序计数器,字节码执行引擎控制修改程序计数器,因为线程运行是会被切换的,有了程序计数器,下次被执行到的时候才能知道上次执行到了哪一行代码
二、JVM内存参数
-Xss:每个线程的栈大小
-Xms:设置堆的初始可用大小,默认物理内存的1/64
-Xmx:设置堆的最大可用大小,默认物理内存的1/4
-Xmn:新生代大小
-XX:NewRatio:默认2表示新生代占年老代的1/2,占整个堆内存的1/3。
-XX:SurvivorRatio:默认8表示一个survivor区占用1/8的Eden内存,即1/10的新生代内存。
关于元空间的JVM参数有两个:-XX:MetaspaceSize=N和 -XX:MaxMetaspaceSize=N
-XX:MaxMetaspaceSize: 设置元空间最大值, 默认是-1, 即不限制, 或者说只受限于本地内存大小。
-XX:MetaspaceSize: 指定元空间触发Fullgc的初始阈值(元空间无固定初始大小), 以字节为单位,默认是21M左右,达到该值就会触发full gc进行类型卸载, 同时收集器会对该值进行调整: 如果释放了大量的空间, 就适当降低该值; 如果释放了很少的空间, 那么在不超过-XX:MaxMetaspaceSize(如果设置了的话) 的情况下, 适当提高该值。这个跟早期jdk版本的-XX:PermSize参数意思不一样,-XX:PermSize代表永久代的初始容量。
由于调整元空间的大小需要Full GC,这是非常昂贵的操作,如果应用在启动的时候发生大量Full GC,通常都是由于永久代或元空间发生了大小调整,基于这种情况,一般建议在JVM参数中将MetaspaceSize和MaxMetaspaceSize设置成一样的值,并设置得比初始值要大,对于8G物理内存的机器来说,一般我会将这两个值都设置为25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