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s集群替换节点名称

该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修改Kubernetes主节点和工作节点的主机名,包括导出和更新配置文件,修改etcd中的节点记录,重启kubelet服务,以及使用kubeadm进行节点的删除和重新加入集群的过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修改主节点主机名

(1)导出需要修改节点的配置文件

kubectl get node master0 -o yaml > master0.yml

(2)修改导出的配置文件

sed -i "s/master0/master1/" master1.yml

(3)修改主机名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master1

(4)删除etcd中节点记录

获取所有key

etcdctl --endpoints=https://localhost:2379 --cacert=/etc/kubernetes/pki/etcd/ca.crt --cert=/etc/kubernetes/pki/etcd/server.crt --key=/etc/kubernetes/pki/etcd/server.key get /registry/minions  --prefix --keys-only

删除对应节点在etcd中信息

etcdctl --endpoints=https://localhost:2379 --cacert=/etc/kubernetes/pki/etcd/ca.crt --cert=/etc/kubernetes/pki/etcd/server.crt --key=/etc/kubernetes/pki/etcd/server.key del /registry/minions/master0

(5)部署之前导出的节点

kubectl apply -f master1.yml

(6)重新生成kubelet配置

kubeadm init phase kubeconfig kubelet --kubernetes-version v1.23.5 --control-plane-endpoint "*.*.*.*:6443"

注:若存在配置 需要将原来的配置文件备份或删除
(7)重启节点的kubelet

systemctl restart kubelet.service

修改工作节点主机名

(1)驱逐待修改节点上的pod

kubectl drain slave1 --delete-local-data --ignore-daemonsets

(2)修改节点主机名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slave2

(3)在集群主节点上执行删除节点操作

kubectl delete nodes slave1

(4)在删除的节点上执行

kubeadm reset

(5)在主节点上执行

kubeadm token create --print-join-command

(6)在删除的节点上执行 第四步生成的结果

kubeadm join *.*.*.*:6443 --token d30ddj.re2g93vub7twlf76 --discovery-token-ca-cert-hash sha256:77a90d9a1c74f2743621769110fcc7646aa3d09c03a36b8bfc2b916dc38b8b67

(7)主节点获取节点状态

kubectl get node -owide
<think>嗯,用户想了解Kubernetes集群节点的资源配置最佳实践和要求。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K8s的官方文档和相关实践经验。记得K8s节点的资源有一定的建议,但具体数值可能因版本而异。比如,控制平面节点和工作节点的需求不同,控制平面需要更高的CPU和内存来处理调度和API请求。 接下来,用户提到的CPU、内存、存储,每个部分都需要详细说明。CPU方面,控制节点至少需要2核,生产环境可能需要4核以上,而工作节点根据负载调整。内存的话,控制节点至少2GB,生产可能4GB以上,工作节点同样需要根据应用需求来定。存储方面,系统盘、容器运行时、持久化卷这些分区要考虑,还有IOPS的要求。 然后,最佳实践部分,比如资源预留、监控、水平扩展、存储选择、标签管理、污点容忍这些点都要覆盖。用户可能想知道如何优化节点配置,避免资源不足或浪费。另外,引用中的资料提到通过Java查询资源使用情况,说明用户可能对监控工具也有兴趣,可以提到Prometheus或者kubectl top这样的工具。 还要注意用户的真实需求,他们可能在部署集群时遇到资源配置的问题,或者想优化现有集群。需要强调一致性、监控的重要性,以及根据应用负载动态调整的策略。可能还需要解释节点资源不足会导致Pod被驱逐,影响服务稳定性,所以预留资源很关键。 最后,相关问题部分要引导用户深入思考,比如如何监控资源、处理资源不足、优化存储性能,以及自动扩缩容的机制。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明确,引用相关的参考资料来增强可信度。需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重要点,比如节点操作系统、内核版本的影响,或者网络带宽的要求,但根据引用内容,用户主要关注CPU、内存、存储,所以可以集中在这些方面。</think>### Kubernetes集群节点资源配置要求与最佳实践 #### 一、基础资源配置要求 1. **控制平面节点(Master节点)** - **CPU**:至少2核(推荐4核以上),用于处理API请求、调度、控制器等核心组件[^2] - **内存**:最低2GB(生产环境建议4GB以上),需支撑`kube-apiserver`、`etcd`等高消耗组件 - **存储**:系统盘建议50GB以上(需考虑`etcd`数据增长),IOPS不低于500[^3] 2. **工作节点(Worker节点)** - **CPU**:根据负载动态调整,建议预留至少1核供系统/K8s组件使用 - **内存**:总量需满足`Pod需求 + 系统预留(至少1GB)`,避免因OOM(内存溢出)导致Pod驱逐 - **存储**: - 容器运行时存储(如Docker):推荐100GB以上,支持镜像分层 - 持久化卷(PV):独立分区,根据业务需求配置(如SSD优化IO密集型应用) #### 二、最佳实践 1. **资源预留策略** - 通过`kubelet`配置`--system-reserved`和`--kube-reserved`参数,为系统/K8s组件保留资源 - 示例:预留10% CPU和15%内存防止资源争抢 ```yaml kubeletArguments: system-reserved: ["cpu=500m,memory=1Gi"] ``` 2. **监控与调优** - 使用`kubectl top nodes`或`Prometheus`监控实时资源利用率[^1] - 通过`Vertical Pod Autoscaler(VPA)`自动调整Pod资源请求 3. **水平扩展原则** - 单节点资源上限建议: - CPU不超过64核(避免调度粒度问题) - 内存不超过256GB(防止垃圾回收延迟) 4. **存储配置建议** - 使用本地SSD或高性能云盘(如AWS EBS gp3) - 分离`/var/lib/kubelet`(Pod卷)和`/var/lib/docker`(镜像存储)的存储路径 #### 三、特殊场景要求 1. **有状态应用(如数据库)** - 配置`Local PersistentVolume`并绑定NUMA节点,减少跨CPU访问延迟 - 内存分配需包含缓存需求(如Redis建议预留30%额外内存) 2. **边缘计算场景** - 最小化节点配置(如1核2GB内存)时,需关闭非核心组件(如`kube-proxy`替换为`Cilium`) #### 四、配置验证方法 ```bash # 查看节点资源容量与分配 kubectl describe nodes | grep -A 10 "Capacity" # 输出示例: # Capacity: # cpu: 8 # memory: 16302084Ki # Allocatable: # cpu: 7800m # memory: 14462244Ki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